職場溝通中的七個好習慣

2019-11-12     小五談勵志

人在社會中生存,就不免要經常與人打交道,也就是「溝通」。不像生活中的溝通有天然的信任和默契,哪怕不那麼注意方式也不容易產生誤解,職場上經常需要面對相對陌生的人,需要更多技巧和規則。歸納一下,主要有以下幾條。

1

採用公認的概念和表達方式

每個人的成長和教育背景不同,說話的習慣也有所不同:也許同樣一個詞和句式在不同的人說來表達的是不同的意思,同一個意思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詞語或句式來表達。

解決這個問題的要點之一就是採用公認無歧義的概念和表達方式,儘量不用帶有明顯個人色彩、時代色彩、地域色彩的詞語和句子;此外,不對專業外的人用專業性強的術語,不對年紀大的人用網絡語言或者詞義發生過改變的詞彙等。

2

採用直接而正面的句式

避免歧義的另外一個要點是採用直接而正面的句式,如陳述句、祈使句等。

職場溝通中有幾種句式的使用要非常謹慎,不僅容易產生歧義,而且可能傷害對方的情緒而誘發矛盾。這一類最典型的就是反問句:人們用反問句往往是為了強調自己的原意,可面對理解力不夠強的溝通對象時,反問句經常會讓對方完全相反地理解自己想要表達的意圖;而且無論是誰被反問的時候,都難免產生被冒犯的情緒。

3

不過度揣摩對方的立場和意圖

除了表達錯誤,溝通中還容易出現理解錯誤。最常見的理解錯誤原因之一是思考對方的「話外之音」:當對方表達某個意思的時候,下意識地去想他是站在什麼立場說這件事的,想要達到什麼目的等。

4

規避通知和任務下達過程中的錯誤

理解錯誤還經常出現在接收上司信息的過程中。很多時候boss想法跳躍性比較強,表達的時候未必清晰有條理,可能再囉唆一點夾雜一些無用信息,就會讓接受指令的下屬一頭霧水,或者自以為理解了上司的意圖而實際上偏差很大。事後執行錯誤的話,上司不會承認自己沒說清楚,只會責怪下屬理解錯誤或執行不力。

5

謹慎處理越級和跨部門溝通

無論是對上還是對下的越級,都是職場中的忌諱。對上越級溝通,會讓自己的頂頭上司暗生不滿,儘管頂頭上司對他的上司的意思不敢違抗,但可以對越級溝通的下屬暗中設置阻礙;此外,也許上司的上司會出於某種原因暫時利用一下越級溝通的員工,但內心會對這一類員工產生嚴重的不信任。而對下的越級溝通,會損害直接下屬的權威,打亂其部門內部的權力結構和工作部署,影響整個組織的管理架構,從長遠來看,弊大於利。

因此,即使萬一要對下越級溝通,也最多限於必要時單向了解一線情況(只傾聽不表態),除緊急情況外不可越級發布消息或任務。而跨部門的溝通需要注意的是方式方法,除非長期合作已經形成習慣,那麼需要外部門協調工作時,最好通過對方部門的負責人傳達工作內容而非直接安排等。

6

對負面信息有效過濾

任何公司內部都無時不在流傳著一些負面或無用的信息,公司投資項目失敗、不利的市場變化、高層的政治鬥爭、各種緋聞八卦謠言等。大家都不想被同事當作大嘴巴,或被領導視為整天抱怨傳謠的刺頭,但也不願意被人視為永遠政治正確的公司活動布告欄,因此處理這些負面信息的技巧非常微妙。

7

說NO要及早

不善於拒絕的人最後總是會成為團隊中的老黃牛:工作量最大卻往往做的是簡單無意義的工作,加班最多最辛苦卻沒有什麼功勞。工作任務中有一類垃圾工作,指不得不做但是又不產生績效、無助於成長而且耗費大量時間的工作。

總之,職場溝通以簡單、明確、高效、無誤為目標,以謹慎和客觀為原則,至於具體技巧,還需要視具體情境而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JW6YW4BMH2_cNUgBg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