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了20年,2胎家庭就會遇到4個問題,第3個問題最讓人心疼
近幾年來,很多家庭都成為了四口之家,即使是有些年輕人認為養一個孩子就已經筋疲力盡的觀念下,還是有些人普遍的認為只有一個孩子會感到孤單,同時也擔心著以後孩子贍養老人的負擔重,還有的想要兒女雙全湊一個"好"字。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頭胎,毅然決然的還是步入了生二胎的主流中。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利就有弊。但是在生了二胎感到人生足矣的日後,用不了20年這4個問題接踵而來,第3個最讓人心疼!
這個話題作為老大的我最有發言權了。我母親生我弟弟的時候已經38歲了,小弟弟跟我差了整整12歲。母親當了一輩子的教師,早些年因為政策不允許,生了我之後沒能再生一個。這成了我母親和我父親一直以來的遺憾。這不政策放開後,母親成了第一批響應國家政策的人。母親覺得一個孩子可以照顧得好,兩個孩子也照樣沒問題。有句話說先苦後甜,但我母親的親身經歷卻成了先甜後苦——甜在初嘗兒女雙全的歡樂,苦在後面發生的一系列問題:
1.老大的反應
當時對於我母親懷孕這件事情我是後知後覺的。並不是我不關心,而是我所有的家人們都在刻意的隱瞞。他們怕我不喜歡母親生二胎,所以對我先斬後奏。直到母親的肚子一天一天大了起來,我才意識到母親懷孕了。當時上初中的我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加上處於叛逆階段,我開始放學不想回家,有意識的逃避著。後來母親發現了我的不對勁,把我拉到一旁對我說"媽媽沒有跟你商量是媽媽做的不對,但是媽媽可以跟你保證以後絕對不會偏向弟弟妹妹,媽媽還是愛你的"這才讓我的心裡好受一點。
我相信我這種反應會是大多數老大的反應。其實有這種想法很正常,試想本來由一個人獲得的愛以後要與另一個人分享,我想換誰都心裡不舒服。甚至有的老大會以各種手段阻止二胎的到來。巨大的心理落差讓老大覺得自己不在是"掌中寶",覺得自己的存在感極低,會對父母產生排斥和牴觸心理。
2.老二更受寵
一般父母考慮生老二大多都想生跟老大不同性別。如果如願生了不同性別,父母肯定對老二倍加關注。就算是生了相同性別也同樣的對老二照顧有佳。家裡有兩個孩子的,老二都是被偏愛的那個。
記得我初中時有次假期做完作業出去玩了,回到家後發現我的作業被剛學會走路的弟弟亂寫亂畫。當時看到就氣哭了,訓了弟弟幾句。弟弟不明所以的聽到我的訓斥也嚎啕大哭。在上廁所的奶奶聞聲急忙跑過來質問我為什麼要訓弟弟。我將事情原由告訴了奶奶,結果奶奶告訴我不就是一張作業嘛,再寫一張不就行了。自從那件事後,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理弟弟和奶奶。
3.老大:媽媽你能陪陪我嗎?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媽媽們很難在兩個孩子的照顧上做到兩全其美。我上高中時晚自習回到家,在單元門前遲遲不想進去。因為我看到住2樓的同學家里亮著燈。再往上看我家是黑漆漆的。好幾次對著窗戶失聲痛哭。為什麼我的媽媽不能給我留一盞燈陪陪我呢?
可是每次進到門看到媽媽和弟弟熟睡的樣子,又不忍心說什麼了。這應該是做老大最真實的心聲了,仿佛有了老二媽媽就不是我的了。凡事都要圍著老二轉,屬於老大的時間真是少之又少。
4.求關注
家裡有兩個孩子或者多個孩子的情況下,父母總有那麼一個是最喜歡的。那如何讓父母更喜歡自己呢?這個問題可能每個孩子都想過。有時候因為父母在老大老二吵架的時候天秤稍有傾斜,孩子們便會心生芥蒂。有時候一碗水是端不平的,孩子們為了讓父母的關注集中在自己身上,會用非常手段打壓另一個人。
這四個問題是最普通也是最常見的。做家長的你應該如何去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呢?這裡面可藏著大學問:
1. 應激反應——事先溝通
夫妻二人有了生老二的想法後,要跟老大溝通。可以事先詢問老大一個人的時候會不會覺得孤單?如果爸爸媽媽給你生個小弟弟/小妹妹你會同意嗎?如果孩子可以接受也要事先講明白不會因為老二的出現冷落老大。如果孩子不同意也在情理之中。需要慢慢滲透,這需要一個過程。不事先溝通好,老大很可能做出過激行為。家長們一定要掌握好度。
2. 偏愛問題——天秤不傾斜
特別是在兩個孩子發生矛盾的時候,一定不能偏向老二。覺得老大就應該讓著弟弟妹妹。這樣做不僅讓老大對老二的敵意更深,更是讓老二下次肆無忌憚。認為自己做的沒有錯。長此以往,對老二性格的塑造有不好的影響。
3. 陪伴問題——專屬時間
給兩個孩子制定屬於自己的專屬時間。可以跟老大商量平時時間媽媽可能照顧弟弟/妹妹的時間比較多,但是媽媽可以答應你周末帶你出去吃吃玩玩。這樣老大也不會再嚷著媽媽不陪自己了。
4. 求關注問題——公平公正
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在一起生活,難免會發生矛盾。不要跟老大提一些過分的要求——不管弟弟妹妹是不是做錯了,你都要讓著他們,因為你是哥哥/姐姐。如果確實是老二有錯在先,家長一定不能鬆口,不能讓老大覺得自己受委屈。
家長們在決定生二胎的時候,就需要對後續可能出現的問題體現規避好。兩個孩子的關係應該怎樣去平衡是家長們首先要考慮的事情。你們是怎樣平衡的呢?分享出你們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