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醚菌酯是1993年由德國巴斯夫公司研發的具吡唑結構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商品名「蓓立健」,劑型為250克/升懸浮劑。2001年登記並上市,目前已用於100多種作物上。防治100多種病害,由於其具有保護、治療、葉片滲透傳導作用。活性高,殺菌速度快,同時還具有調節生長,促進植物健康等特點,在國內國際市場均取得較為良好的市場反響。
一、主要特點
1、殺菌廣譜
吡唑醚菌酯對幾乎所有真菌類(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卵菌綱和半知菌類)病害都顯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麥類的白粉病、葉枯病、赤斑病、網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紋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100多種病害均具有很好的活性,對疫病、霜霉病的防治更突出。
2、防治結合
吡唑醚菌酯具有保護、預防和治療作用,並有良好的滲透和內吸作用,可以莖葉噴霧、水面施藥、處理種子等多種使用方式。
3、混配性較好
吡唑醚菌酯能與有機磷、乳油等產品混配,克服了嘧菌酯的缺陷。常見的有苯醚甲環唑、代森聯、烯醯嗎林、戊唑醇等10多種農藥復配效果好,擴大了防治範圍,同時還具有增效作用。
4、安全性好
吡唑醚菌酯在合理稀釋倍數情況下,對作物一般是不會出現藥害現象的。安全性相當好。
5、植物保健,抗逆增產
吡唑醚菌酯除了對病原菌的直接作用外,還能誘導許多作物尤其是穀物的生理變化,如它能增強硝酸鹽(硝化)還原酶的活性,從而提高作物快速生長階段對氮的吸收。同時,它能降低乙烯的生物合成,從而延緩作物衰老。當作物受到病毒襲擊時,它能加速抵抗蛋白的形成,與作物自身水楊酸合成物對抗逆蛋白的合成作用相同。也可以通過控制繼發病和減輕來自非生物因子的壓力來提高作物產量。
二、適用作物
吡唑醚菌酯可用於小麥、花生、水稻、蔬菜、果樹、煙草、茶樹、觀賞植物、草坪等幾乎所有作物。
三、防治對象
吡唑醚菌酯可用於防治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綱等真菌引起的葉枯病、鏽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瘡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100多種病害。尤其對黃瓜白粉病、霜霉病,香蕉黑星病、葉斑病,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和馬鈴薯的早疫病、晚疫病和葉枯病等防治效果突出。
四、使用方法
1、防治小麥、大麥、玉米、水稻等穀類作物的葉枯病、鏽病、穎枯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等多種病害,每畝用30-40毫升,兌水30-50公斤均勻噴霧。即使在發病較嚴重時,吡唑醚菌酯仍能有效地防止葉鏽病、條鏽病對大麥和小麥的危害,同時能兼治大麥的葉枯病和網紋病、斑枯病,雪腐病和白斑病及大麥雲紋病。
2、防治菜豆葉斑病、鏽病和炭疽病等病害,在病害發生初期使用,每畝用30-40毫升,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
3、防治花生褐斑病、黑斑病、蛇眼病、鏽病和瘡痂病等。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此外,對花生白絹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預防和治療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穗軸褐枯等,用2000-3000倍液,對葉片均勻噴霧,即可快速控制病害的蔓延。
5、防治柑橘瘡痂病,樹脂病,黑腐病等,在病害發生初期使用,可用2000-3000倍液均勻噴霧。
6、防治蘋果白粉病,早期落葉病,葉斑病、輪紋病等,在病害發生初期使用,可用2000-3000倍液均勻噴霧。
7、防治草莓白粉病,霜霉病,葉斑病等。每畝用20~30g,兌水60斤均勻噴霧。前期在沒有發病的時候用吡唑預防,後期可與烯醯嗎啉、氟矽唑等藥劑復配或者交替使用。
8、防治黃瓜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斑點類病害,每畝用20~30g,兌水60斤均勻噴霧。可快速控制病害的危害,增加葉綠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降低植物呼吸作用,提高作物抗逆性。
9、防治西瓜炭疽病、蔓枯病、疫病等。每畝用20~30g,兌水60斤均勻噴霧。
注意事項
1、吡唑醚菌酯是以防效和持效見長,速效和其他針對性的殺菌劑相比還是稍顯不足,最好是配合其他殺菌劑使用或者用復配劑。
2、吡唑醚菌酯的作用位點比較單一,所以抗性起的比較快。在使用時一定要控制使用次數,以免加速抗性的產生。
來源:睢陽農科
匯晟元(huì shèng yuán)釋義
匯之本義為盛器,引申義有積聚、聚集等。
晟之本義為中午12點鐘的太陽,引申義有興盛、旺盛等。
元之本義根源,根本,引申義萬物之本原;
匯晟元旨在彙集多方智慧,興盛中國農業,以農技服務為元點,整合多方資源,聚焦產業融合。為農業產業鏈發展提供技術和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