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在中國的索賠金額非常巨大,但是為什麼被無效的比例也這麼高

2019-08-02     一休說智慧財產權

隨著中國嚴格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呼聲增高,專利訴訟索賠的金額也日益接近已開發國家的水平,涉案金額過億的專利訴訟數量明顯增多。但是從實踐中反饋的情況來看,雷聲大雨點小,索賠金額巨大的專利被無效的比例太高,筆者統計了幾起索賠金額超過千萬的案例,可以說基本上專利全部被無效!而且是絕大多數的專利權利要求被全部無效。

這導致業界對中國專利的質量失去信心。專利保護再嚴格,索賠金額再多,如果到訴訟時專利都被無效,那一樣竹籃打水一場空。那麼這些專利被無效的原因是什麼?有人指出主要原因是企業以前不重視專利,不願意支付適當的價格,導致專利撰寫的質量不過關,所以專利容易被無效。實踐中真是這樣的嗎?

筆者統計了最近兩年涉案金額過千萬,但最終專利被無效的案例,共收集到11份無效宣告決定書。為了不引起爭議,我暫且不公開具體的專利,細心的讀者在我以前的文章中都能夠看到。

這11份無效宣告決定中,專利被無效的原因全部都是缺乏新穎性或創造性,也就是專利的技術方案已經被現有技術公開了。

一休智慧財產權是一支擁有百餘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軍隊」,我們用職業的專業素養和淵博的專業知識為客戶提供一流的智慧財產權代理、交易、諮詢等服務,並由具有思維前瞻的復合型精英管理團隊帶領。

這些專利都是因為新穎性和創造性站不住腳被無效的,這種情況能否怪罪於專利撰寫的質量,還有待探討的。這些專利有可能在撰寫之初未經過嚴格的檢索,撰寫人員未看到合適的對比文件,誤認為專利有新穎性與創造性。這種專利本質上還是範圍要求過大,把公有領域的方案寫到專利中,但撰寫人員並未耽誤企業的技術方案,並不是遺漏了關鍵技術方案或者保護範圍過小導致不能行權。所以根本原因還是技術方案原先就不是「新的」,他人在專利申請之前已經有類似的技術方案了。只不過撰寫人員或審查員未發現導致專利授權。

主要問題還是在科技創新上,專利撰寫原則上儘可能完整與全面地保護技術方案,但不能憑空創造技術方案。即使是專利挖掘也要以最核心的技術方案為基礎,否則就是越廚代庖,專利律師充當發明人的角色了。這是不科學的。

所以這些專利被無效不能完全遷怒於代理人的撰寫水平,根本原因還是技術方案本身缺乏新穎性與創造性,至多只能說專利申請前未經過恰當的案前檢索或者權利要求的布局上有改善空間。

專利撰寫失誤造成的後果大多要比這些問題嚴重多了。如果專利的保護範圍寫小了或者遺漏了關鍵的方案,技術方案是甲,保護範圍卻是乙,這樣就「文不對題」,專利就無法行權,別人侵權了也找不到他們,也就輪不到用專利起訴別人這回事了。這種情況最可惜。而專利因為新穎性創造性被無效,就說明那個專利原本就不是你的,只是審查員未檢索到合適的對比文件,「意外」造成專利授權,是可以坦然接受的。

不過話說回來,在中國索賠金額巨大的專利被無效的比例也的確異常地高。根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近10年來的專利無效案件中,專利被全部無效的比例有50.4%,被部分無效的比例為60%(鄭海洋等:《2008-2018年度中國專利無效案件統計分析報告》),而索賠過億元的專利被無效的機率顯然遠高於平均數,基本上全部陣亡。這個現象也值得注意。

所以,專利申請前的案前檢索非常重要,這樣代理人在撰寫前能夠知道要保護的範圍,否則範圍寫得再大,好看不重用,最後都被無效也意義不大。而且拿著不穩定的專利在手中,還會影響企業的判斷,誤以為掌握了核心技術,但實際上堤壩是紙糊的,最終對自己的專利與商業策略產生負面影響。企業本應該去打造更有利的專利組合,卻因為誤以為有核心專利而錯過了時機。此外,專利訴訟前,專利權人最好能夠對自己的專利進行穩定性評估,做到知己知彼,儘量避免用容易被無效的專利去訴訟。

當然,專利因為缺乏新穎性與創造性被無效,不代表專利撰寫就沒有發揮的空間了。實際上專利撰寫依然極端重要,為什麼國外進中國的專利那麼多從屬要求和獨立權利要求,往往好幾個獨立權利要求只相差一點點,從屬權利要求也顯得特別「囉嗦」。不是他們在浪費錢,這些在應對無效時就顯出威力了。

創品牌,找一休!喜歡本文的,可以分享給周邊的朋友,想了解更多資訊可以私信一休,私信我,免費解答

了解更多資訊,關注微:一休智慧財產權研究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ANWWmwBUcHTFCnfR0_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