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解讀: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已步入快車道

2020-03-19     華龍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19日15時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3月17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的舉行。此次聯席會議思路清、舉措實,引發社會熱議。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專訪了知名專業服務機構戴德梁行重慶公司相關負責人,解讀了本次會議的重大意義。

據悉,戴德梁行在成渝兩地深耕20多年,積極參與了成渝兩地的眾多大型項目。戴德梁行重慶公司總經理魏曉龍表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上,兩地政府都把區域聯動作為重點工作推進,這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未來發展意義重大。

今年年初,戴德梁行公開發布《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該報告通過構建「都市圈綜合發展質量評價體系」,對全國26個都市圈的發展水平和能級特點進行了研究。該評價體系以經濟活躍度、商業繁榮度、交通便捷度、區域聯繫度四個維度和31個細分指標進行國內都市圈全綜合排名,以整體發展水平進行計分,將目前國內都市圈的發展狀態分為成熟型都市圈、趕超型都市圈、成長型都市圈、培育型都市圈等四個能級。其中,長三角都市圈和粵港澳都市圈各項指標位居前列,列入成熟型都市圈。成渝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列入趕超型都市圈。

「我們通常所說的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魏曉龍說,成渝都市圈總面積達18.5萬平方公里,是西部經濟基礎最好、實力最強的區域,同時處在聯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與陸海新通道的關鍵區位。數據顯示,2018年,都市圈GDP總量達5.75萬億元,增幅7.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綜合排名來看,成渝都市圈整體排名全國第四,在商業繁榮度和交通便捷度和經濟活躍度都穩居前茅,各項指標中差距最明顯的正是區域聯繫度。」 魏曉龍注意到,不管是爭取國家支持的重大事項還是從完善工作機制、協同規劃編制、協同實施重大項目等方面,都一致強調「一體化推進」,這傳遞了非常明確的信號,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兩地政府都把區域合作放在了第一位。

在戴德梁行重慶公司策略發展顧問部主管馬麗華看來,全球都市圈發展主要有六大要素:經濟活躍、交通聚集、區域聯繫緊密、商業繁榮、科技運用、環境友好。並且現代都市圈共有四種發展模式:產業引導發展(Industry-oriented Development)、交通引導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服務引導發展(Service-oriented Development)、生態引導發展(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從而構建都市圈具有四大發展意義:解決城市病、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產業共振協同發展、承載全球競合,提高都市圈國際影響力。

「成渝都市圈的發展已經從培育增長極的時期過渡到了解決城市群內部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的階段。」馬麗華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以核心兩大都市的崛起,同時一體化推進將不斷增強榮昌、永川、江津、璧山、潼南等一批區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節點城市的支撐作用,從而深化拓展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同時,魏曉龍很看好成渝兩地未來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在推動城際間TOD建設、「一帶一路」、科學城建設、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我們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已經駛入了快車道。」魏曉龍表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9lo83ABfwtFQPkd7L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