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楊冪主演的《孤島驚魂》以不到500萬的投資創造了8900多萬的票房收益,創造了國產驚悚片的最高紀錄,也讓整個娛樂圈看到了粉絲和「流量」的價值。
自此,以「流量電影」和「粉絲電影」為主的新型電影模式展開,楊冪個人也逐漸進入了流量明星的全盛時期。
緊接著,跟隨著爆火的人氣,楊冪接下了跨界做導演的郭敬明的四部《小時代》,和黃曉明主演《何以笙簫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劇作的上映,奠定了自己「流量霸主」的地位。
「大IP+流量明星=爆款」
天下苦流量久矣!
2013年的《小時代1》,依靠著楊冪的人氣和郭敬明的IP將這部評分只有4.7分的,粗鄙不堪,三觀不正,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的電影轟到了4.88億的票房,年度華語片票房第八!
此後,《小時代》原班人馬趁熱打鐵,推出了續集,2014年《小時代2》2.96億,2015年《小時代3》5.2億,《小時代4》4.88億,幾乎保持著每年一部的速度在「野蠻生長」。
成本較低,超高的投資回報率讓流量明星成為了娛樂圈和影視圈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從2014年到2017年,是流量明星在國產電影中「大放光芒」的幾年,很多的電影投資者利用「大IP+流量明星」來創造電影的收益,將低分劣質作品打造成了一個個的爆款電影。
2014年,鄧超,楊冪主演的《分手大師》6.66億;
范冰冰,黃曉明主演的《白髮魔女傳》3.9億;
2015年,李易峰《梔子花開》3.8億;
楊冪,黃曉明《何以笙簫默》3.5億;
2016年,鹿晗,井柏然主演的《盜墓筆記》10億;
吳亦凡,劉亦菲《致青春2》3.4億;
2017年,吳亦凡,林更新《西遊降妖》16億
楊洋,劉亦菲《三生三世十里桃花》5.65億......
也正是因為市場的高回報率和資本利益的驅使,這幾年,「流量明星+大IP=爆款」這樣的一種模式幾乎成為了市場普遍看好的一個賺錢方式。
那幾年,是中國電影發展最為受阻的幾年,觀眾甚至分不清什麼樣的電影該去支持,什麼樣的電影該去反對,只是被動接受,不管片方遞來的是「蜜糖」,還是「毒藥」。
因為觀眾對電影的選擇權不大,除了好萊塢等國外巨作,國產作品除了流量幾乎無「熱片」可選,直到2017年《戰狼2》的出現。
優質作品VS流量作品
2016年國慶檔,是一段值得慶祝的時光,中國國產電影出現了一絲曙光。
郭敬明打造的「流量明星+大IP」的《爵跡》,齊集了范冰冰、吳亦凡、楊冪、陳偉霆、林允和王源幾乎所有的當紅流量明星,準備再次碾壓電影市場。
沒想到初戰失利,碰上了張涵予,彭于晏等幾位實力硬漢主演的高口碑作品《湄公河行動》,被打的「折戟沉沙」,毫無還手之力。
最終,《湄公河行動》以10億的票房成績和好口碑奪得了國慶檔的冠軍,逆襲和碾壓了一大堆爛片!可謂是中國優質電影的一次有力反擊。
覺得被欺騙的觀眾報復性的為《爵跡》打一分來泄憤,面對著豆瓣上3.8分的慘澹成績,充斥著影評人和大V的冷嘲熱諷,曾經在文壇,影壇上叱吒風雲的郭敬明當眾流淚:「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罵《爵跡》?」
這次的失利,最重要的是因為觀眾心裡有了相對比的那桿秤,以前沒有糖果,大家一視同仁,現在有了「糖果」,你再讓他去吃「毒藥」,豈能不恨?
隨後,2017年暑假,楊洋和劉亦菲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捲土重來,想要再續「流量」的輝煌戰績,不料卻碰上了一個「鋼鏰」。
也許,是天造時機,《戰狼2》橫空出世,所到之處,以56億的優勢將所有的對手連根拔起!
《鮫珠傳》《俠盜聯盟》《建軍大業》落荒而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被打成了「一地殘花」,《戰狼2》成為了至今都無法超越的中國影史票房神話。
隨後,2018年春節檔《紅海行動》一群硬漢以36億的好成績再次將《捉妖記2》《西遊記之女兒國》主打「IP+流量明星」的電影打的折戟沉沙。
暑期檔《我不是藥神》徐崢僅僅依靠10%的排片和超高口碑將李易峰的《動物世界》碾壓;
2019年《流浪地球》的出現,讓整個電影市場煥發出了新的希望和生機,也讓觀眾們看到了我們的科幻電影的魅力,在和好萊塢大片技術實力逐步縮小的今天,《流浪地球》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現象級作品,自此,春節檔電影壇上,只有《流浪地球》一枝獨秀!
到了暑假,《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億的好成績位列中國影視第二,將主打流量明星+大IP,投資3億的鹿晗《上海堡壘》按倒在地上摩擦,原著道歉,導演道歉,官博道歉仍然無法挽救已經成為「炮灰」的票房和口碑......
從2011年的楊冪,到2019年的鹿晗,流浪明星叱吒影壇風雲的這幾年似乎已經落下帷幕,中國的電影從業者和觀眾愈發理性。
以此為鑑,為後來者鑒!
還沒到慶祝的時候......
《戰狼2 》《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哪吒》等優秀作品的出現,讓更多的優秀作品和電影人也獲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人們當以他們為榜樣,中國電影似乎已經進入了一個非常寬廣,良性發展的平台,然而,還遠遠沒有到慶祝成功的時候。
按道理說,電影人想要賺錢這沒有錯,唯一正確的路就是像《哪吒》和《流浪地球》那樣,去花心思和精力琢磨好的作品。
可是一部好的作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太大,還具有很大的風險和成功的偶然性,這是資本不願意去做的。
他們更喜歡穩中求勝,利用流量明星和粉絲賺快錢,即使是「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不太實用了,他們也會想出其他的方法來賺快錢。
比如「壓低成本+流量明星」比如「封鎖評分+水軍」圈快錢,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這也是制約我國電影進步的一個最大障礙,如果這樣能夠賺得更快,誰還會去用心投入?
郭帆導演曾經說過:
這部電影(《流浪地球》)必須拍,有人走出這一步,否則在未來十年可能就看不到中國電影了。
《誅仙》因為主打的是「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在還沒有上映的時候,就已經被很多人抵制和詬病,因為《上海堡壘》的陰影,很多人不願意再去掏腰包。
很多人說,《上海堡壘》關上了流量明星的大門,而肖戰孟美岐兩大流量又帶著《誅仙》來打開這扇大門,其實這個說法不太全面,因為好的作品只有依靠口碑才能夠夠傳播的更遠,否則也只是「中秋三日游」而已。
目前,《誅仙》的評分已經從6.7分降到了5.3,口碑崩塌下降之快令人瞠目。
之所以能夠取得前三天相對不錯的票房成績,也是靠很多原著粉絲撐起來的,而電影的質量又成為了制約粉絲們口碑傳播的一個瓶頸,預期票房也只有3.8億,所以,談不上「又打開了流量明星」的大門。
和「流量電影」的戰鬥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但我仍然願意相信,中國的電影一定會形成一個完善,科學的電影評判標準和公眾審美觀,因為——
公道自在觀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