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封面人物〡武漢志願者王利:我是四川綿竹人,也是湖北武漢人

2020-02-11     中國婦女報

在武漢市洪山區麗島花園社區的志願者隊伍里,有一位在武漢跑了兩年網約車的四川綿竹籍司機,她叫王利。2008年汶川地震時,她還差一個月滿18歲。

春節前,本打算回老家過年的她留了下來,加入了志願者隊伍,為社區居民提供交通服務。

這兩天,央廣記者在麗島花園社區採訪時,見到了這位綿竹姑娘。

剛出車回來的她,防護服包裹之下,我們看不清她的臉,但是,疲憊卻堅定的聲音,卻清晰地向我們傳遞了這位汶川地震倖存者與特殊時期武漢的故事。

01 大年三十那天我就去報了名

初一就來到「後勤保障部隊」

我叫王利,90年的。四川綿竹人。18年的時候就來到武漢的,一直從事網約車工作。

年前的時候我媽就一直打電話在催我,因為那會兒她已經知道武漢這邊疫情,看到新聞了,覺得可能會有點嚴重,讓我提前回去。那天準備的是29晚上回家過年的,凌晨的時候,朋友給我發消息,就讓我晚上提前走,還可以走。

當時也想了蠻久。因為後面我又看到那個消息,政府發的通知,武漢市所有的交通、公共運輸,什麼地鐵、公交都停運了,然後就想到這些公共運輸全部都停運了,市民的一些必要的出行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個時候我留下來肯定有我該做的事情,我可以去幫助到這麼一部分人,就選擇留下來。

因為當時我們地震的時候,真的接受了蠻多人、很多人的幫助,當時就想到我們那會兒,四川汶川地震的時候,08年那會兒,我還差一個月才滿18歲。

當時感覺天都塌下來,那種很迷茫、很手足無措的那種。路邊所有的房子全部也都塌了,回到家,家裡面也都塌了。那會兒又正好趕上晚上下大雨,又沒有吃的,也沒喝的,因為地震,井裡面的水就特別渾濁,根本沒辦法喝。然後晚上也沒地方睡,遇上下大雨,就想自己搭一個簡易的那種地震棚,剛把這邊撐好,那邊一陣大風就給刮跑了,被子都淋濕了,就頂著那個篷布站了一晚上,當時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好,確實很絕望。

沒過兩天,看解放軍戰士,還有社會各界那些愛心人士給我們送物資送吃的送喝的了! 當時就是心裏面感覺太溫暖了,又看到了希望。給了我們信心,一起來抗戰救災,一起把難關渡過去。

當時因為地震,在家裡面待了有一個多月,然後就聽學校安排,當時就把我安排到北京實習,呆了一年,反正還是想回到家鄉,然後就回去了。後面反正輾轉也在外面,也去了蠻多的地方。

這次武漢發生了這麼大的疫情,大年三十那天我就去報了名,初一就來到我現在的社區,一直在「後勤保障部隊」,為這些居民提供必要出行。

02 大家互幫互助一起挺

再大的困難都能挺過去的

我現在住的離這接近40公里,志願者是8:30之前來社區報到的,正常情況下是和他們(社區工作者)一起走,就除開這個時段,如果說有需要的話就給我們打電話。

其實,因為疫情這種情況,我們在車上都是很少和居民聊天的,基本上是不聊天的。他有什麼需要,他就直接告訴我們。或者說他需要在醫院裡面開藥,可能說等個半個小時,然後我們就在醫院樓下等他半個小時。

每次他們這些居民到了醫院的時候,剛一上車就跟我們說,謝謝你們,不然真的不知道怎麼去醫院,聽了他們的話,有時候真的還是很感動那種。蠻欣慰的,也覺得這個事情我做的是很對的,我的決定也是對的。

我遇見的一位老婆婆,她做透析,因為身體不好,七十幾歲了,我是準備把她送到醫院裡面去的,她就不讓我進醫院,還怕我被感染了,就非不讓我進去,她說她自己進去,讓我把她放在醫院門口。當時心裡還是很溫暖,因為她也關心我的安危。

本來以前我們就接受了很多人的幫助,這種時候,而且我還有能力、有這個條件去幫助到別人,我就盡我自己的一份力,咱們就一代一代把這種精神延續下去。我們都是中國人,大家互幫互助一起挺,再大的困難,一起都能挺過去的。

武漢雄起、中國雄起。一說普通話還是有點緊張的那種,因為人家說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說普通話。

暫時沒有考慮那麼多,等疫情早點結束,早點回去。看看我媽,看一下家裡人。

這次採訪,王利一邊走,一邊和我們的記者講她和武漢的故事。長時間坐在車裡,王利的腰不太好,她說自己稍微得空,就慢慢走一走。

採訪的時候,武漢下起了小雨,不遠處,兩隻斑鳩鳥隔空對叫著,不時地,有風吹過,卻絲毫不像冬天的風,那麼寒、那麼涼。

民政部答女報記者問:不要因封閉管理而阻斷社區溫情

女報評論〡下沉!到基層做實群防群治

有用!周邊疫情信息查詢工具來了,還有密切接觸者測量儀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ID:zgzs001 郭靜 肖源 張明浩 李行健 常亞飛 左艾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7rUM3AB3uTiws8KYFsG.html




















雷神山67天

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