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各類對命運不公的抱怨。
「為什麼別人怎麼曬都不會黑?!」
「為什麼別人怎麼吃都不會胖?!」
「為什麼別人吃那麼多糖都不蛀牙?!」
為什麼會黑?那是皮膚科的;
為什麼會胖?那是內分泌科的;
那些小編都不太懂,但最後這「不吃糖為什麼還蛀牙」倒真可以跟大家聊聊。
在正題開始之前,小編先簡單介紹一下,咱們為什麼會蛀牙。
一.蛀牙的形成
1. 平時不講口腔衛生
2. 挑食厭食、營養不良
3. 口乾舌燥又不喜喝水
4. 吃飽了,沒事愛磨牙
5. 天生的
沒了!
蛀牙的原因千千萬,只是在很多人眼裡就只有一個感念——蛀牙=吃糖
要弄明白其中因由,我們要先弄清楚什麼是「糖」。
說到糖果你第一反應,肯定會想到這些——
你想過他們也有糖嗎?
更可怕的是,你想過它們可能也有糖嗎?
所以小編在此得出結論「糖≥糖果,即糖≠糖果」
我們身邊有很多家長,平日對孩子吃糖管控的很嚴。
但他們卻對孩子食用含糖的零食視而不見。
尤其是蛋糕、麵包、牛奶等物,很多人都視之為飽腹的乾料,是能跟米飯對等的存在。
實事上,這些食物製造齲齒的功夫絕不亞於糖果!
比如蛋糕,本身就含大量的糖分,蛋糕內的澱粉又分解的較慢,會長時間附著在口腔內,這對蛀蟲簡直就是「海天盛筵」。
且不論裡面的糖分,哪怕是如土豆、麵粉之類無糖的食物,長期躲在牙間隙里也能把牙齒給蛀空。
聊了這麼多,小編的目的不是讓大家拒絕甜食或者其他食物。
這裡頭掌握節奏很重要!
二.如何把控「吃」的節奏
1.減少零食頻次
每逢假期,很多妹子都喜歡準備大堆零食,躺在床上追劇。
一頓下來好幾個小時!
這會大大增加蛀牙的發生率!
當然,你可以像網絡上的那些吃播一樣,短時間內胡吃海喝!
這樣也能降低蛀牙率……
2.做好口腔清潔
吃完零食記得漱口!
如果有條件,最好拿支牙刷「補刀」一下。
尤其是糖果!尤其是糖果!尤其是糖果!
《預防口腔醫學》里有明確提到:「糖的攝入量、攝入頻率與齲病有密切關係。」
書中還舉了個典型的例子:
說的是日本、挪威和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調查資料。
戰前日本平均每人每年消耗15kg糖,6-9歲兒童患齲率為90%,戰時每人每年糖消耗量減到1kg以下,患齲率下降50-75%,戰後糖消耗量又增加到12-15kg,患齲率回升。
挪威6-12歲兒童每人每年糖消耗量由戰前15kg減少到10kg,5年內7歲兒童患齲率從65%降到35%。」
糖的罪孽雖然深重,但如果沒有幕後大佬為它撐腰還是難掀風浪。
黑幕後的大佬——細菌
蛀牙實際上主要是細菌引起的,口腔內多重因素復合一起,最終才導致牙體的破壞。
簡單的說就是牙表面上的細菌和食物合體,又長期黏著在牙齒上得不到清理,就形成了蛀牙!
所以小編這裡得出以下公式:
細菌+食物+宿主+時間=蛀牙
細菌、食物、宿主、時間,這蛀牙四連拍也是當下公認的牙齒殺手。
不管是食物還是宿主或是時間,大家心裡都有些底數。
唯獨對「細菌」的印象有些模糊。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口中都存在多種微生物
微生物里可能有細菌、可能有真菌,當然也少不了病毒。
細菌雖小但也是生物,是生物就需要食物供養,於是你每日入口的食物就成了它們的目標。
你不吃東西的時候,它們會在你唾液里獲取養分。
這養分在業內稱之為糖蛋白,細菌會把其分解為糖分和蛋白質,最終它們通過代謝這些物質得以生存。
細菌在享受糖蛋白的過程中,會把它們分解成酸性和鹼性的兩種分子。
酸、鹼分子兩者相互交融,這才使的我們的口腔呈中性狀態。
只是當你吃了糖或澱粉後,口腔的整個狀態就不一樣了。
此刻在你口腔中就會產出弱酸,而這正是你牙齒腐蝕的開端。
由此我們又能獲得一個公式:
食物+細菌=弱酸
另外,乳桿菌也會使碳水化合物分解產酸,最終導致牙齒無機質脫礦。
千萬別認為乳桿菌只出現於乳製品,包括肉類、啤酒、果汁、麥芽汁等都會產出乳桿菌。
革蘭氏陽性球菌,會破壞有機質,經過長時間的打磨,牙齒便形成一個個齲洞。
此時此刻,你是不是覺得得「蛀牙君」無所不能、無處不在?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響應毛爺爺的號召,只要你注重口腔衛生,沒有什麼細菌能害的了你!
最後小編推薦個既滿足甜食愛好者的需要,又不易蛀牙的食物給大家。
鏘鏘鏘鏘——糖醇食品
糖醇很甜,但它不屬於糖,多嚼嚼可是對口腔健康百利而無一害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