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出城市高「顏值」——吉水精細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紀實

2020-03-09   井岡山報融媒體

一座城市的管理是否精細,關乎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近年來,吉水縣以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工作的出發點,創新城市管理理念,從細處抓起,找准突破口,重拳治頑疾,全力補短板,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管出城市高「顏值」和好「氣質」。

問題導向,重擊城市「頑疾」

城市管理的重點、難點在哪裡,就向哪裡發力。針對城區揚塵和市容髒亂現象頻發的現狀,吉水縣堅持問題導向,向城市管理「頑疾」出擊,防治結合開展凈城行動,取得良好效果。

構建「堵、疏、治」揚塵污染防治體系。「堵」,利用數字化城管智能化平台及時追蹤「拋、灑、滴、漏」運輸車輛,實行源頭堵截;「疏」,及時查處各類「拋、灑、滴、漏」違規車輛,防懲並舉、罰教結合,耐心做好宣傳解釋工作,並督促散裝建材運輸車輛搭蓋篷布、平車裝載;「治」,責令污染車主清掃路面,採取「抑塵車」+「洗掃車」,結合龍馬環衛日常沖洗作業,對城區進行降塵治霾污染防治。去年,該縣對所有商砼運輸車輛進行了套袋,杜絕運輸車輛「拋、灑、滴、漏」現象,全方位提升城市空氣品質。

專項整治多管齊下,提升市容市貌。近年來,該縣陸續開展「三改三清」、環境綜合治理等專項活動,同時強力推進城區占道或超店經營、亂停亂放、亂搭亂建、違規廣告等多項專項整治,全面規範露天燒烤攤、無證流動攤點和各項城市管理違規違法行為,督促城區燒烤經營商戶安裝與營業規模相適應的油煙凈化設施,實現油煙達標排放,並對「牛皮癬」廣告牆面進行了公益廣告和文明宣傳噴繪製作,提升了城區人居環境質量和生態文明水平。

推進「廁所革命」,改善農村環境。為改變農村廁所「髒、亂、差」的現狀,該縣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落實領導責任制,細化目標任務,認真開展調研,對全縣的公廁及旱廁情況進行摸底排查,積極開展試點,去年全面完成城區7座公廁的建設任務,進一步夯實城市服務功能。

民生優先,點亮百姓「心燈」

清凈、整潔的美麗家園,是吉水群眾對環境的美好願望,也是吉水開展環境整治的初心。

小小菜市場,裝著大民心。城區農貿市場一度缺乏管理,市場及周邊違章占道經營現象嚴重、市容環境髒亂差,群眾生活很不便利,集貿市場提質改造迫在眉睫。

按照「治亂治髒、提質升級」的工作思路,該縣大力開展城區集貿市場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雜物亂堆亂放、亂搭門板、私接亂拉電線、經營秩序混亂、環境髒亂差等現象。同時,採取全天候無縫隙管理,規範車輛進出,保潔及時到位,讓市民擁有一個乾淨整潔的購物環境。

點亮門前燈,暖了大民心。背街小巷,一度是治安防控的盲區。環境衛生髒亂差,路燈損毀嚴重,居民夜間出行不便、不安全。該縣城市管理局積極配合社區居委會大力實施「點亮百姓門前燈」工程,背街小巷更加明亮,獲得廣大居民一致好評。

近年來,吉水堅持城市亮化和環境美化相結合,先後投入8400餘萬元實施了文峰大道街景改造(亮化)、濱江片區景觀亮化兩大工程,並在主次幹道、橋樑、建築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觀上結合吉水人文特色設計各類款式亮化景觀,做到了燈型與道路相融合,燈光與城市建築相呼應,城市夜景流光溢彩。

創新理念,釋放改革「紅利」

城市管理千頭萬緒,難度不斷升級,唯有創新管理理念,升級管理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持續釋放城市管理「紅利」,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堅持「721城市管理工作法」,順利疏導城市難題。在城市管理過程中,70%的問題用服務手段解決,20%的問題用管理手段解決、10%的問題用執法手段解決。同時,加大創衛宣傳引導,發放宣傳資料,提升群眾對環境保護的主觀能動性。

在農貿市場治理過程中,「河魚釘子攤」讓管理人員頭痛不已。剛剛全部整理好,過了幾天,「釘子攤」又回來了。為此,吉水積極疏導,河魚區新建了10個魚水池,引導魚類經營攤主全部入區經營,徹底解決了「河魚釘子攤」難題。

為解決農貿市場整治和搬遷工作中遺留的下崗工人安置問題,吉水在城南、105國道、文峰中大道、城東車站等地,綜合利用縣城區偏僻空閒空地角落安置菜市場下崗工人,設立水果臨時安置點。

在體制機制上,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在前期城區環衛外包成功實施的基礎上升級,由中標單位長沙玉誠環境景觀有限公司開展第三方治理工作,建立「戶集、村收、鎮轉運、縣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初步形成,實現了城鄉環衛作業統一指揮、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質量的全天候全覆蓋目標。

如今,走進吉水縣城,空氣好了,環境美了,道路乾淨了,群眾的幸福指數蹭蹭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