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養娃是件很費爹媽的事兒,小月齡時吃喝拉撒睡,都得媽媽管。6個月前的喂養還好,反正只喝奶;到了6個月後開始添加了輔食,「吃飯」也成了愁人的事情。
輔食吃得好的寶寶,家長發愁如何添加輔食、怎麼吃才能保證營養?
輔食吃得不好的寶寶,家長發愁怎麼才能讓寶寶好好吃輔食?
京媽也經常聽身邊的家長抱怨:同樣是養娃,別人家的娃吃飯又香又好,自己家娃怎麼就「見飯愁」呢?
寶寶不好好吃飯,大多和家長的喂養習慣有關,接下來京媽就和家長們一起來探究探究,寶寶不愛吃飯的真相。
習慣一:飯前飯後經常給寶寶吃零食
小寶寶的胃口很小,所以添加輔食後,除了吃三頓輔食、喝奶外,還要給寶寶吃加餐。
但如果家長總給寶寶吃各種小零食,等吃飯時,寶寶並不餓,就不想吃飯,等過會兒又餓了,卻已經沒飯了,只能吃零食。
這樣就是不良飲食習慣的問題了,想要讓寶寶好好吃飯,就得糾正這樣的習慣。
習慣二:飲食單一,不會換花樣吃
也有的孩子每天的飲食結構很單一,比如想吃啥、愛吃啥,家長每天都做給吃,或者家長就不會換著花樣給孩子吃。
這樣的飲食習慣也會影響孩子的食慾,天天都吃同樣的飯菜,時間久了,自然會「罷吃」抗議。
家長可以把不同食物換著花樣做給孩子吃,從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就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也有些家長可能是真不會,這種情況可以買本輔食書,照書上的食譜做給寶寶吃。
習慣三:寶寶的飲食太重口味
還有的家長在從給寶寶添加輔食開始,因為缺乏知識和經驗,會添加的不正確,給寶寶吃重口味的食物就是常見誤區之一。
總覺得不加任何調味料沒味兒,寶寶不愛吃。
其實,並不是這樣,對於之前只吃奶的寶寶來說,各種食物的本真味道已經很美味了。
但如果從開始養成「重口味」的習慣,就會讓孩子變得挑剔,平時普通的食物就會不愛吃。
在剛加輔食階段,有些寶寶的確不愛吃原味食物,家長可以通過食物搭配來提味兒,或巧用天然食材做成的「調味料」,來增加輔食的味道。
習慣四:邊玩邊吃、追著喂飯
這也是在很多家庭常見但不好的飲食習慣。
吃飯時,如果寶寶邊玩邊吃,或是邊吃邊看電視,就會分散注意力,吃飯沒了樂趣。
天天追著喂飯也是如此,容易讓孩子「厭惡」吃飯這件事情,對吃飯不感興趣。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吃飯時讓寶寶乖乖坐在餐椅里,不跑不玩,專心吃飯,營造吃飯的「儀式感」。而且要從開始養成「按時吃飯」的習慣,到點吃飯,過點再想吃就沒有了。
習慣五:家長太焦慮
「育兒焦慮」不少家長都有,而且是各方面的焦慮,比如吃飯,總覺得寶寶吃的太少、太慢、還挑食,於是經常會在吃飯是催促、吼罵、嚇唬或強迫寶寶吃飯。
但這樣的行為,不僅不能起到正面作用,反而會讓情況更糟,讓寶寶把吃飯和挨罵聯想在一起,從而對吃飯也沒了好感。
家長應該對寶寶多些包容,順應寶寶的發育慢慢來,別著急,正確的引導,逐漸幫寶寶養成好習慣。
你家寶寶輔食吃的好不好呢,前面說到的這些習慣又有沒有呢?也歡迎分享你的「吃貨培養「妙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