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也能聽懂父母的話?父母成「話癆」,孩子將來才更優秀

2020-11-07     豆媽優選

原標題:嬰兒也能聽懂父母的話?父母成「話癆」,孩子將來才更優秀

果子剛剛生完孩子覺得自己的狀態特別差,由於心情抑鬱導致回奶,為這事和老公吵了好幾架,令果子鬱悶的是,每次吵架孩子都會大哭不止,好像聽懂了一樣。這麼小的孩子真的可以感知父母的情緒,甚至聽懂父母的語言嗎?

其實每個母親十月懷胎,這個小小的生命就和母體產生了強烈不可分割的聯繫,這個小小的生命和母親同呼吸共命運,她真的可以感知母親的情緒,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嬰兒一聽到母親的話就變得安靜,甚至有的小嬰兒一看到母親的臉就會微笑。如果母親情緒不好,嬰兒也會覺得煩躁,甚至缺氧。

等到孩子漸漸長大,孩子不僅能感知周圍的環境,甚至可以聽懂周圍的語言,即便他們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並不能明確說話的主要內容,但是他們可以通過說話的人表情、語氣來判斷這些話語是正面的,令人開心的,還是負面的,令人沮喪的。有的孩子還可以根據周圍的氣氛來調整自己的表現。

有些父母等到孩子2-3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會為此表現的很焦慮,有些孩子不到2歲就可以說很多話,甚至可以背古詩,是什麼原因造成這麼大的差距呢?

其實這和父母的語言有很大的關係,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父母應該如何和孩子好好說話:

1、做個話癆的父母吧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不願意和小孩子說話,甚至有的媽媽由於帶孩子辛苦,一整天也不和孩子說一句話,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

有些孩子不會說話,完全是由於缺乏語言環境,所以想要寶寶早點說話,必須讓寶寶有充足的語言環境,要每天和寶寶多說話。

比如你給孩子喂奶,換尿布,你都可以告訴孩子你在做什麼,邊做邊說,孩子很快就能理解你的話的含義了。

2、多給寶寶讀書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給孩子讀書的重要性,但是什麼時候開始很多家長並不明確,我給大家的建議是越早越好,從寶寶睜開眼,你就可以從黑白追視卡開始,給寶寶讀書了。

寶寶聽不懂怎麼辦?不需要寶寶聽懂,只要他們每天沉浸在書聲中,他們在書的環境中耳濡目染,他們自然就會領會書的美好,那些精闢美好的詞語,通過母親的朗誦,記在孩子的心田,那是多麼美好的一筆財富。

3、記得用溫柔的語調

作為成年人,我們不喜歡一個大嗓門天天扯著脖子喊的人,寶寶更是如此。寶寶喜歡溫柔的聲音,輕柔的話語,喜歡媽媽甜甜的微笑,所以愛孩子,就從管理自己的聲音做起,只要決定給孩子讀書,就用最溫柔的語言,最甜美的微笑,母親良好的情緒和美好的作品,都將成為滋養孩子最寶貴的養料。

不要吝惜自己的語言,也不要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你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孩子不知不覺就懂了。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一點不假,如何做好這第一任老師,最好的方法是從孩子剛剛懵懂,就和她經常說說話,用甜美的微笑,用溫柔的語調,用包含祝福的話語,用精闢的文學作品,用集大師智慧於一體的語言去喚醒和滋養孩子,這樣的孩子,在美好的薰陶下,一定會越來越好。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sKNonUBxV5JH8q_BM8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