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審判業務專家是這樣煉成的

2019-07-12     最高人民法院

揚眉劍出鞘。對刑事法官高擎正義之劍懲惡揚善的想像,莫過於此。

梁劍,1995年刑法學碩士畢業入職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刑庭。「亮劍」刑事犯罪24年,這名字似乎貼切不過。但見多了惡的深淵以及陰暗的每一面,他改名「梁健」。

「用勇者手段,顯仁者心腸」,這才是刑事法官梁健的本意:司法是劍,也是光,是暖;司法者的健康心態是寬嚴相濟、實事求是。

耕讀傳家

「讀書天下英雄業 善事人間富貴基」「向陽門第春常在 積善之家慶有餘」。浙江省新昌縣回山鎮大宅里村梁家,門聯常年不變,梁父每年春節都端端正正寫在紅紙上,讓孩子們端端正正貼上門。

回山大宅里村,至今仍是富有書卷氣的古村落,耕讀傳家之風綿延千年,全村考上大學的有100多人,獲得博士學位的也有多人。

經由這斑駁的大門進進出出,1967年出生的梁健對讀書有天然的親近。幼時放在書包里的多是名人勵志書籍,年齡漸長,書桌和枕邊都是法學和傳統國學。

懷著農村少年對公平正義的渴望,哪怕本科讀的是浙江師範大學英語專業,梁健從大一開始還是跌入了法學碩士的夢想樂園。

自學國際法,給王鐵崖教授寫信;師兄要考西南政法的西方法律思想史,跟著一起學法制史;另一個師兄考上中國政法的刑法學碩士了,寫信寄來很多刑法學資料……

像追逐水草的牧民,照亮梁健未來的光源變來變去,但也確定了他法學碩士的方向。

1990年,研究生招錄要靠學校推薦。梁健一口咬定要去讀法學,因沒有法學文憑,只能先回新昌教了兩年書,再考法學碩士。

他給學校領導寫保證書,只考這一次;他在報名的最後一天快下班的時候提交報考表格,因為報考的專業是「刑法學」而擔心不被批准。

「只要給我機會,肯定考得上。」已經自學了6年法學,梁健叩開了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碩士的大門。

對讀書的執念在於,梁健碩士畢業進入浙江高院後,2001年又一次出發了,他這一次全日制脫產,跟著高銘暄教授攻讀法學博士。

辦的第一個案子,是辛偉兒的人生

1995年,梁健碩士畢業來到浙江高院兩個月,主審的第一個案子就開了先例。

「辛偉兒!」他至今還能一字不差地叫出被告人的名字,「這個案子很特殊,當時對貪污和侵占尚未清晰界定,我做了很多理論研究和社會考量。」

梁健沒有說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但他辦案時拿出的是對待人生的態度。

辛偉兒是杭州一絲綢廠分廠出納兼供銷員,利用職務之便,採用重複報銷、直接侵吞等手段,侵吞公款十餘萬元,一審以貪污罪判處被告人無期徒刑。

二審到了梁健這個刑法碩士手裡,他覺得一審定罪有問題:辛偉兒不是國家工作人員,而是集體經濟組織的職工,按照1988年的《關於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構成貪污罪,但是依1995年2月剛剛通過的《關於懲治違反公司法的犯罪的決定》,應該改判侵占罪。

當時尚未有明確的司法解釋,梁健便從法理角度多層面分析,建議改判侵占罪。合議庭吃不准,報請當時的分管院領導,院領導提出此案可以認定為侵占,「但應明示不可參照。」

最終,辛偉兒被改判侵占罪處有期徒刑六年。當年年底,司法解釋出台,與梁健的觀點不謀而合。

「不會忐忑,理論吃透了就有把握。」他微微地笑著回憶,依然有著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從從容容、平平淡淡。

那時,梁健在司法沃土高速運轉,每天要合議、記錄四五個案子,每年還要主審約20個。

1998年春,梁健辦理的一起案件又引起爭議。15歲的小朱跟著19歲的陳哥,以勒索錢財為目的,綁架並殺害人質。小朱因未滿16周歲,依法不能定綁架罪。一些學者提出無罪,而梁健堅持認為:這裡有兩個行為,綁架行為固然不追究刑事責任,但其參與殺人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應依法懲處。

「要實事求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能糾結於文字,唯文字論。」他舉例說,夫妻倆吵架,孩子敲著筷子說「吃飯」,作為法官就要把小孩「不要吵了」的本意解讀出來,這是基本功。

「每一份判決都是向前看、向後看的平衡」

「刑法,不僅打擊犯罪,還保障人權。」梁健帶著書卷氣走進實務,不退縮。

那時,重刑主義影響深遠。這讓初出茅廬的梁健難以釋懷。他觀察多年,司法實踐中仍然有法官刑罰萬能傾向。曾有一起盜竊案被告人在庭審中申請迴避,理由是:「聽同監犯說,審判長是法院四大惡人之一,對被告人量刑下手太重。」審判長當庭駁回這「無厘頭」申請,並最終以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年。

「事實上,九年量刑確有過重之嫌。」作為首批全國法院教學師資庫入庫成員,梁健每次給預備法官講課,都要用這個案例敲打學生「保持清醒」。

他也曾為重刑主義「大汗淋漓」。2009年夏天,杭州「5·7」交通肇事案從案發到公訴,都被輿論場吵得熱火朝天,被告人胡斌被打上「富家子飆車」標籤,網友喊著「殺人償命」,輿論認為要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才能「解恨」。

周末的辦公室沒有空調,梁健和時任分管副院長王幼璋穿著背心、大褲衩,兩個冷靜的刑事審判「大拿」一字一句研究推敲定罪問題。

「胡斌平時喜歡開快車,認為憑車技能夠避免事故發生。事發當晚,雖在城市主要道路嚴重超速駕駛,但未違反交通信號燈指令,遇紅燈時能夠停車;因未注意觀察前方行人而肇事,撞人後立即踩剎車並下車查看,撥打120急救電話以及122報警電話,並留在現場等候處理。這一系列行為反映了胡斌肇事時主觀上既不希望、也不放任事故發生,對被害人的死亡其內心持否定和排斥態度,是一種過失的心態,因此,胡斌的行為不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最終,胡斌以交通肇事罪被「頂格」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新華社發文肯定,成為司法回應民意但不受情緒化炒作影響的經典判例。

現實中發生的每一個個案都是一塊「試金石」,考驗著法官的司法智慧。「每一份判決都是要向前看、向後看平衡的結果。向前看與先例怎樣銜接,向後看如果改變定性,對未來有怎樣影響。」梁健說,這就要法官不斷歷事練心,不僅要做法律家判斷對錯,還要像政治家那樣權衡利弊。

擔當:大要案面前不退縮

在梁健的辦公室里,一幅「浩然正氣」的書法掛在正中間的牆上,正是呼應了他多年來始終在刑事一線的職業生涯:面對過形形色色的暴力、血腥、貪婪、腐敗,至今已辦理過重大刑事案件1000多件,其中有全國性重大影響的有5件。

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在這幅剛毅正直的作品下面,喜歡國學的梁健,也經常在忙得連軸轉間隙,練習靜坐瑜伽。為高壓鍋一般的刑事審判,增加一份「鬧中取靜」的靜、凈,也養浩然正氣。

對他來說,作為法官的成就感,來源於一個個重大案件的高質量辦結。他擔任審判長審理「杭州保姆放火案」的二審,開庭活動被最高人民法院作為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的樣板教材,二審裁定書說理充分,對刑法中因果關係的研究論述在法學界被認為具有突破性貢獻,文書撰寫方式具有里程碑意義,二審裁定書被作為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培訓的經典教材之一。

保姆放火案,因造成嚴重後果,而滅火救援過程中發現物業消防管理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一審期間,原辯護人又擅自退庭,引發軒然大波。

「梁健辦?能行嗎?」二審前,有院領導擔心。

「他是全國審判業務專家,還是法學博士。」

院領導交代,順利把庭開好就成功了。梁健覺得這是小case,他每次開庭都要做充分的準備:見被告人,安撫情緒,鼓勵放下思想包袱,以平常心對待審判;逐字逐頁細細摳了好幾遍案卷材料,小學生一樣做閱卷筆記,羅列抗辯雙方可能涉及的問題,以便庭審時及時歸納補充;召開庭前會議,認真傾聽當事各方的訴求,對合法合理的嚴格遵守法律規定,充分保障其正當合法權利,決不留有任何訴訟程序上的瑕疵……

二審庭審當天,辯護人申請的六名證人輪流出庭作證,補充調取的證據、辨認現場和重新勘驗等大量證據材料一一展示,聽取控辯意見,記錄歸納補充,隨著庭審進展分階段3次向旁聽的媒體記者通報情況,並在官方微博、微信同步對外發布。原本預測不到晚上七八點無法完成的庭審,17時20分結束。規範、順暢、高效!

但對梁健來說,這才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接下來文書撰寫仍是燒腦的活兒。既要把案情說清說透,又要一一列舉證據和證人證言,而社會輿論對消防部門接到火警到滅火的時間近兩個小時,消防部門是否存在失職並對造成嚴重後果是否負有責任、物業管理存在不足是否導致嚴重後果出現的原因都存在爭議,要把這因果關係說清,才是考驗司法智慧的關鍵。

為此,他夜以繼日,僅因果關係,就從條件說、原因說和相當因果關係說等多角度思考、整理、修改了整整一天。

最終,二審裁定書對各方爭議焦點充分地分析說理,對刑法中因果關係理論中原因、條件、介入因素等予以梳理,對消防救援與物業管理不足是否與該案嚴重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進行了有說服力的論證,對刑法中因果關係學說的推進作出一定貢獻,向公眾展示較高的職業水準,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大要案可遇不可求。」梁健說,他常告訴同事,輪到不要怕,大要案面前不退縮,也是一個法官的擔當。實事求是,努力將大要案打造成精品樣板案件,那種興奮程度和成就感,才是法官職業的高光。

掃黑除惡「猛將」:不拔高、不降格

從去年開始,梁健又一次身負重任。擔任浙江高院掃黑辦副主任,彙編法規、制定規範、編輯案例、撰寫文章、溝通協調……直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急性胃出血打亂了計劃。

對於掃黑除惡,他是有使命感的。每次到農村,聽人談起村霸當道,老百姓深惡痛絕,他就會想到自己的法官身份以及他對「黑惡」的研究:「19世紀西西里農村交通落後,國家權力軟弱無力,幾乎無法行使其司法權,無法提供合法保護,於是當地地主階層就成立了私人武裝,這就是義大利黑手黨的雛形。權力真空是產生黑社會性質犯罪的肥沃土壤。」

而且,梁健有過近距離接觸「黑惡」。外甥被套路貸,各種莫名其妙的電話打給他、他姐姐、姐夫:「不還錢,就是要把他名聲搞臭!」姐姐還因此收到一把匕首,問他:「你說他們寄這個來幹嘛?」

「黑惡勢力向金融領域發展迅猛,很多涉及套路貸、暴力討債等活動,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梁健說,早在2003年,他就發表過《黑社會性質犯罪對策研究》,認為「在我國尚未形成典型的黑社會組織,但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已大量存在且有蔓延發展之勢。」

帶著強烈的使命感,梁健投入到掃黑除惡中,神經越擰越緊,連瑜伽靜坐的時間也漸漸被擠占。到了今年3月,更是連軸轉。浙江高院組織力量下到全省各地法院督查及組織培訓,梁健率隊到金華,白天會議、座談,晚上答疑、培訓,連續三周馬不停蹄。其間,他具體負責兩期掃黑除惡培訓班的組織教學工作,給400餘名來自公檢法等單位的辦案人員授課、現場答疑。

事實上,這樣的課程他已陸陸續續應邀講授了14堂。「法條與現實間,還有很廣闊的空間,各政法機關依據自身所掌握的案件事實與證據,對究竟是否屬涉黑涉惡犯罪仍有分歧。」梁健說,這需要交流討論,形成共識,才能精準打擊。

梁健曾深度剖析過1983年、1996年及2000年三次嚴打情況,又深度參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調研重大課題《關於構建防範和糾正錯案有效機制的調研》,完成總字數近20萬字報告,他深知每起掃黑除惡個案的審理判決,會起到方向性引領作用,所以要特別慎重,做到「不拔高、不降格」。

在陳才強等30人犯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等罪一案二審中,梁健等人首次組成五人合議庭,經全面審查,依法糾正了部分適用法律錯誤的情形,各被告人量刑維持不變,對陳才強並處沒收個人財產與罰金4000萬元,打財斷血,徹底摧毀黑惡勢力的經濟基礎。

「獲取巨額經濟利益是黑社會性質犯罪的一大特徵,貪利是其最明顯的特點。」梁健在各種場合「布道」,依照刑法修正案(八)的規定,要求加大對黑惡勢力頭目、骨幹成員的財產刑判罰力度,糾正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刑吸收罰金刑的做法,在全省範圍內統一予以並罰。

但是,他也強調打擊黑社會性質犯罪,關鍵之處不是將抓到的犯罪分子予以最嚴厲的處罰,而在於分化瓦解。在此思路影響下,溫嶺市人民法院審理一起套路貸系列案件時,對犯罪集團23名骨幹成員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共處罰金376.9萬元;對一些大學剛畢業開始時受蒙蔽被招聘進公司,後雖知道參與實施犯罪行為,但情節較輕,作用較小的成員,則依法予以從寬處理,共判處緩刑71人,緩刑率為56.35%,有效分化瓦解犯罪分子。

「判決深得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

刑事法官作為「生死判官」,對生命有著異乎常人的敬畏和體貼。梁健喜歡照顧小區里的流浪貓狗,還摸索出養貓、養狗的不同:

「狗狗是長情的,見到你就搖著尾巴黏上來;貓就沒情誼,喂了半年,也不讓你摸一下,甚至要把貓糧放下來,遠遠躲開,它才肯吃。」

這份體貼也會進入案件辦理中。法官助理陳伊文常跟著梁健去提訊。有時面對重刑犯,她常犯嘀咕:「幹壞事還不老實承認。」但師傅梁健就不會,「他不會帶著偏見訊問,特別注意全面搜集證據,尤其要考察是否有懺悔意思,有沒有從輕情節。」

辦理涉及校園貸的黑惡案件,審查證據鏈,梁健常常說要實事求是。「這些學生常常為賭博而貸款被套路,每取證一個,就暴露一個賭博,立馬被學校開除。取證一個害一個。」他說,這就不能要求公安各個都要去取證。這也是實事求是的體貼。

「別以為法官就是死摳法條、機械司法,像自動售貨機一樣,這邊輸入事實和法條,那邊就輸出判決。」梁健說,哪有這樣的法律推理過程?不講政治權衡是騙人的!

「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判決深得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他好像未加思索脫口而出,「贏得人心,這就要法理情的融合,思慮周到,處事精詳。」

這最大的政治在梁健看來,是自然而然的。有時遇上救急的事,他自然而然救急。有個故意殺人案被害人的孩子沒錢上學,申請的司法救助還在走程序,梁健讓老婆匯了5000元錢,捐助孩子上學。

這也是回山老家大門上的家風,積善之家。

自我修行的升級

在刑事法官眼裡,和莎士比亞書里一樣:「地獄裡空空蕩蕩,魔鬼都在人間。」

在一個個刑事案件見識到最醜陋的人性後,梁健「知其惡而守其善」,擁有了屬於刑事法官的底線思維,有很多不能觸碰的情緒、道德、法律禁區。

2014年3月26日,備受社會關注的「溫嶺殺醫案」 二審宣判,浙江高院駁回上訴,維持一審死刑判決。在案件審理期間,梁健作為主審法官多次到看守所會見被告人連恩青,對他殺醫邏輯和心態進行深入分析。「深度的懷疑驅使他在每一次的診療報告中千方百計尋找醫院的漏洞。」梁健說,有什麼心就有什麼世界,這教會了他不要太自我執著。

說起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梁健毫不諱言「也曾傷心到哭」,但他從長期陪伴左右的儒釋道哲學中悟到智慧:反省自己,慈悲為懷。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梁健說,他相信這個流程的完成,就是自我修行的升級。

梁健的「無上秘訣」

辦案,最重要的是實事求是;養生,最重要的是浩然之氣;做人,最重要的是自我修行。

梁健淺淺笑著回應記者的一系列問題:辦理大要案有沒有困難,難對付的律師煩不煩?沒有困難,不煩,律師和法官追求的目標都是公平正義;刑事法官案牘勞形不說,還要面對案件背後人性的貪婪殘暴,會不會身心焦慮?不會的,自己要學會調節,靜坐放空下,很快就恢復過來,身體很聽話的;作為一個差點被最高人民法院挖走的法學博士,在這裡職場晉升慢怎麼辦?可能也有一時失意,但這要反思自我,反思好了自然就有了。

都是輕輕巧巧的,大道至簡的風輕雲淡。

他還淺淺笑著告訴記者:「教你們一個職場無上秘訣:當你覺得和同事不對付時,先嘗試著想想對方的好,想著想著就信以為真了,而這種善意,同事肯定接收到而漸漸回報你。」

「就像戀愛,磁場在發生互動。別說人,就連動物都能感應。一個人慈悲為懷,連老虎都不會咬他。」

這個刑事審判專家有點佛系,有些慈悲為懷,這使他行使自由裁量權時,不僅基於法條,還要基於自己的良知、良心,不但要在法律規定的刑罰幅度內量刑,而且還要符合天理、常情,符合普通人可以接受的尺度。

看著他淺淺地笑,忍不住想起陶潛的詩句:「從從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來源:人民法院報

原標題:勇者手段 仁者心腸

——記全國審判業務專家、浙江高院刑庭法官梁健的成長之路

記者:孟煥良 |編輯:吳凡 陳冰

更多精彩 敬請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s9-LmwB8g2yegNDrHU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