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句話用在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剛好。當時的日本經濟發展過熱,每個人都有一種富可敵國的感覺。具體是什麼樣子呢,動不動出門就打車,從體育場的一邊到另一邊的距離,出手也闊綽,買東西不帶找零錢的,直接給人當小費。
當時的日本人,幾乎不拿錢當錢看。
物極必反,是萬物的規律,放在經濟市場也是百試不爽。
日元
當時的日本,經濟發展空前繁榮,為什麼這麼說呢?
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各種軍事物資幾乎都是從日本進口,可以說美國的先進軍事設備全仰仗了日本。大量的資金湧入,使得日本經濟在當時盛極一時。日本出口幾乎占據了日本經濟的絕大多數資金來源。
日本發達了,但是美國的出口卻恰恰相反,按說美國製造的東西,質量和日本幾乎相差不大,但就是賣不動,後來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美元匯率太高,價格上就遠遠敗給了日本。
一家兩家公司還可以,但是美國整個出口公司都感到日本帶給他們的出口壓力,這讓他們非常不滿。於是,那些美國公司的老闆們一起去遊說美國政府官員,請求讓日元升值,這樣也好讓自己的產品有一席之地。
面對美國眾多公司的聯合請求,美國官員也是束手無策,畢竟這事不是自己說行就行的。為此美國開始在公眾場合批評日本,說日本貿易採取了不合適的手段,幾乎出口產品都被他們壟斷了,不給別的國家一點機會。
二戰中的美軍
當時的日本瞬間懵了,我們招誰惹誰了,突然給扣了一個這麼大的帽子。日本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是也不能就這麼不聞不問啊!於是他們派了一位官員去打聽詳情,結果一問才知道是因為貿易出口的問題。
要不說人一旦得意忘形就容易判斷失誤呢?當時的日本隨著經濟發展的火熱,日本官員也被興奮沖昏頭了,瞬間覺得日本已經屹立於世界國家的巔峰了。想想我泱泱大國,日元的價值怎麼能這麼低呢?於是拍案決定,讓日元升值!
這下日本和美國不謀而合,對於日元達成了一致。在兩國政府商討後,決定簽訂一個協議,但是就兩個國家,感覺投入的資金太少,於是又拉來了3個合伙人——西德、法國和英國。
於是,5個國家一起簽訂了《廣場協議》,日本和美國各自打著自己的小九九,開始了他們的經濟改革之路。
《廣場協議》
原本滿心歡喜的日本人,在開始了《廣場協議》之後,開始變得憂愁起來。原本以為日元就算升值,如果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對國內經濟不會有太多的影響,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日元的不斷升值,吸引了國際投資者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將資金投入到日本的股和房地產中。日本的實體經濟開始受創,出口商品受到嚴重的影響。為了能使企業生存下去,大家紛紛出招,將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內。
與此同時,美國的整體經濟現狀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他們的出口產品在一定程度下價格依然高於日本。日本政府雖然出面干預,但是效果一般。日本企業開始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和其他國家的出口產品競爭,但是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
這段時間給世界其他國家的出口貿易創造了機會,使得世界貿易出口開始出現一個新局面,日本壟斷出口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本來還信心滿滿的日本,隨著日元的一直升值而開始擔心起來。
美元貶值
美元的貶值使得各國紛紛拋售,轉而投向日本市場。日本政府看到這種現象,想要出手調節,結果適得其反,日本的房價和股市越炒越高。日本的出口產品賣不出去,日本居民想要買房的願望變得遙不可及。
日本的實體經濟幾乎進入了一個停滯期,金融業看似表面很發達,實際外強中乾,它把日本的實體經濟的資金全部吸收過來,為日本經濟的衰退埋下了伏筆。有人說金融業相對來說就像泡影一樣,沒有一定的穩定性,這句話用在日本的金融業上最為恰當。
日元一直升值,最後導致了金融泡沫的破滅,國家經濟陷入僵局。為了恢復經濟,國家出面干預,控制匯率,但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
日本金融泡沫
《廣場協議》事件之後,很多人對這個協議的簽署存有很多疑問,有的人認為是美國強迫日本簽署,為的是打壓日本在世界的經濟地位,還有人說這個協議就是一個圈套,目的就是讓日本經濟受到打壓。
對於這個協議說法眾說紛紜,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也沒有料想到,後期的日元會超出他們預期,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他國家的經濟改革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教訓。
要說美國逼迫日本簽訂這個條約,按照當時日本的實力來說,幾乎沒有這個可能。當時的日本出口在世界占據重要位置,在實力方面已經不低於美國,根本沒必要接受美國的威脅。
當時的美國還是日本的重要出口國之一,對於日本的依賴也使得美國不敢做得太過,所以說《廣場協議》的簽訂肯定是在得到日本的認可之後,雙方達成共識簽訂的。
然而,這個協議的簽訂好像並沒有給日本帶來什麼經濟上的有利影響,反而使自己的出口產業受到影響。不但日本如此,美國好像也沒有太大的改善,這是為什麼呢
《廣場協議》的美國
人們只看到日本受到協議影響後的低迷的經濟現象,但是卻沒有看到現象後面,日本經濟的變革。
雖然日元升值對日本確實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但是從大局來看,日本好像非如此不可。當時日本經濟發展過熱,有一種勢不可擋的勢頭,長此下去對國家來說不可想像。但是藉助日元的升值,可以給日本的經濟重新修整一番。
首先,日本的貿易出口雖然受到影響,但卻只是一小部分,經過時間的調整,後期又發展起來,最主要的還是受到美國出口的影響。其次就是經濟的緩衝,過快或者過慢的經濟發展對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好事,唯有與當下社會環境相契合,才能讓經濟發展的更平穩。
然而,當時的日本經濟已經脫離一個正常的水平了,就像一個人手裡握有一大筆錢,但是又花不出去,日本需要給自己國家的經濟找個出口,把這口氣放出去。正好這個協議的到來,給了日本這個機會。
日本經濟
日本經濟的步伐過快,這個協議使得日本有機會停下來,重新整頓國家經濟。當時的日本,經濟上已經達到了一個無法撼動的地位,但是貨幣的購買能力遠遠低於日本的實際經濟實力,日元的升值,表面上看是一種人為的操控,實際上還是逃脫不了經濟規律的運行。
我們只能說,當時的協議簽訂時間只是趕上了日本經濟的一個轉折點而已,天時地利人和,才使得日本經濟面臨當時那種發展局面。
日本的這一策略讓人看到了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可控性,這也是人為所控制不了的。日本與美國這個協議的簽訂,對世界經濟和貨幣匯率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總體來看,日本的做法為世界經濟的發展還是帶來的一定的積極作用。
日本
日本的經濟改革,讓我們看到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日本簽訂條約的同時沒預料到,最後會變成這樣一種局面。從日本的經濟改革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當下的影子。
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貿易大國,但是經濟方面似乎遇到了和日本相似的情況。當下中國國內的房價高得超乎想像,房地產被炒得沸沸揚揚。不過與日本不同的是,中國政府對金融業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調節作用。
從另一方面來說,中國的經濟體制與日本也大不相同,中國的經濟支柱依然是那些實業經濟,雖然其中也不乏一些金融業,但是總體來說還沒走到過熱的地步。國民購買力目前來說還處於一個比較穩定的局面。
中國經濟發展
通過日本與美國的經驗教訓,人們發現,經濟改革要比其他行業更加困難,一旦經濟出現混亂,短時間內人力是無法控制的,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經濟的穩定顯得尤為重要。經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基,如果沒有經濟的支撐,那麼一切將無從談起。
然而,經濟又是最複雜多變的,它不像其他行業,可以用法製法規去強制規定,而是一種靈活的市場規律,需要人力與市場的全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