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講透「七德三年生存指南」,專為七德學子量身打造

2019-09-30     上海前途出國留學

國際學校三年生存指南——告別道聽途說,國際學校的同學們看過來!在平和、七德、復旦WLSA、協和萬源城和西南位育國際班,高中三年,這麼準備就對了!

一、七德簡介及特色

1、簡介

首先我們近距離認識一下七寶德懷特,它是上海七寶中學和紐約德懷特共同舉辦的國際高中, 2014年正式開始第一屆學生的招生,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五個年頭的歷史。無論從以往的錄取數據上來看,還是從最後學生的IB成績上來看,七寶德懷特都是近幾年來突起的一匹黑馬

錄取情況來看,芝加哥、藤校等每年都會有;IB分數上來看,IB平均分有36分,也有不錯的競爭力,也出過滿分學生。所以對於七八九年級學生的家長考慮將來國際學校考什麼、又想讀IB課程的話,七寶德懷特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七寶德懷特和紐約德懷特是一樣的教學模式,採用走班制,目前來說學生大部分是中國籍,有少數外籍的同學。現在全校差不多有500個人左右,每個年級會分成A、B、C、D、E、F六個班級,每個班級人數差不多在30人左右,所以也是一種小班化教學。

另外跟紐約德懷特一樣,基本上從八點開始上課,然後到下午三點半課程結束,但是七寶德懷特會要求學生再進行兩門選修課的學習,所以三點半之後實際上是選修課的時間。

目前來講七寶德懷特的外教比例差不多在50%到60%。七寶德懷特一共提供了三種文憑,IB文憑、上海七寶德懷特的文憑、紐約德懷特的文憑。如果想要拿到上海七寶德懷特的文憑,學生需要參加語文、歷史、政治、地理這四門科目的學業考試,也就是會考,所以七寶德懷特在十年級開設了這幾門中文授課。除了這幾門中文授課以外,其他課程基本上是以外語授課居多。

有一些特色課程,比如商務管理、經濟學、心理學、STEM課程、戲劇等。

2、課程概況

如果了解過IB課程體系的同學和家長會知道IB一共有六個模塊,分別是母語、第二外語、數學、自然科學、人文社科以及藝術。每一個IB學校開設的科目種類是不同的。

七寶德懷特有哪些特色的地方?



首先,在第二外語方面,十一年級除了大部分學生會選擇的英文之外,七寶德懷特還提供了西班牙語和法語這兩門小語種,對於將來要去這兩個小語種國家留學的學生,或者對這兩門小語種有比較濃厚興趣的同學,都可以作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次,在母語方面,提供了語言與文學、純文學兩種課程。

然後,在人文社科方面,因為高一的時候要滿足剛才提到的語文、歷史、政治、地理這四門會考的要求,所以在人文社科方面開了這四門課。除此之外在Pre-DP方面還開了心理學、歷史、哲學課程供大家選擇,對文科比較常規的專業進行了開設。等到十一年級,在人文社科方面還有商務管理這樣的特色課程。

另外,在理科方面,除了物理化學生物之外,七寶德懷特還開設了計算機、環境與科學的課程。

還有,在藝術方面,開的也比較多,有音樂、視覺藝術、戲劇。

還有一門特色課程叫做STEM課程。這一門課程據七德同學反饋,基本上就是汽車模型的組裝和拆解,所以從課程有趣度上來說還不錯,也不太難,比較容易拿高分,所以如果想要衝IB高分,這門課也可以選擇。



除了這些常規必修課,七寶德懷特要求學生必須選兩門選修課程。選修課也比較有特色,他們把選修課分成金木水火土風六大模塊,分別代表競賽、自然科學、人文與社會、人與社科、藝術以及體育和健身。所以具體科目比較有意思。

學生怎麼做選修課的選擇?

第一門課,我建議學生選學術為主,跟你將來要申請的專業比較掛鉤或者相近的科目進行學習,或根據你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科目。

比如學生將來要申請理科或者工科方向,可以在選修課里選擇小小科學家的物理、化學或者生物,或者一些競賽類課程,數學競賽、計算機競賽進行學習,將來可能對你專業的申請有一定幫助;人文社科類的同學可以選心理學、辯論賽、演講、傳媒、歷史研究、美國社會研究或者模聯這類課程。

第二門課,我建議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比如有一些男生或者女生對球類運動比較感興趣,籃球、足球、羽毛球這些課程都可以選擇,或者一些公益項目作為將來的公益活動,也可以選擇;如果對藝術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爵士舞課程。

我個人對兩門課比較感興趣,一門叫做自衛防衛術,另外一門叫做健康與急救。這兩門課實際是生存技能的培訓課程,在我們一貫制學習課程裡面,實際上很缺失這方面的培養和培訓,所以將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可能建議他在這兩門課裡面選擇一門作為選修課,畢竟出國安全問題是家長和學生關心的一個問題,學一點防身技能可以強身健體。

3、交流項目

因為德懷特在全世界有比較多的分校,所以給學生提供了非常多的交流和交換的項目。



如果學生對人文社科類感興趣,可以參加首爾或者印度的模聯項目,或者史丹福科技夏令營;如果對藝術類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參加卡耐基音樂會甚至是電影表演的項目,

國內的話,井岡山或者雲南支教等活動可以作為你的公益活動去參加。剛剛過去的暑假,有一個七德同學去井岡山做支教,從他的反饋來看,同學們玩的比較開心,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能夠認識很多新朋友,井岡山的小朋友也能收穫很多,同時七德的學生去到貧困的地區有很多不一樣的心理震撼或者收穫,所以公益支教活動可以作為你的公益活動的補充。

另外我建議學生可以選擇中英文辯論賽的活動。辯論賽實際上培養了你的思辨能力,怎麼樣找論點論據,怎麼樣表達和演講,這個不管將來你去讀什麼專業學科,去什麼樣的大學,甚至去什麼國家,都會需要這樣的一些能力。美國讀本科期間不管是課後paper,或者課內presentation、小組討論,都會用到一些思辨能力,美國非常注重這方面的培養,所以如果在七德高中階段我們有這樣的機會,也是可以參加的。

還有一些經濟大賽,將來想要讀經濟或者商科領域的學生可以去參加。

4、社團

七寶德懷特還有一個特色,每年新生進去之後,都會給學生提供非常多的O-DAYS社團活動。社團開設種類也豐富多樣,我建議學生選擇兩到三個活動參加。

一個Club可以是學術類相關;第二個可以是公益方向;第三個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做選擇。如果參加太多,你的時間和精力也是不夠的。

二、美國名校錄取因素

我希望跟大家分享招生官招一個學生的時候,他們更加看重的因素是什麼?如果不知道這些內在聯繫,你可能就是沒有目的性的準備。

1、美國大學招生時的考量因素

我做了一個總結:

最大一塊內容,學校在招這個學生的時候會考量:我把你招進來之後,你是不是能夠把我們的大學變得更好,是不是能夠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氛圍給到我們的學校?

因為這是雙向選擇的過程,每個大學實際上像一個小小地球村,有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膚色、不同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語言甚至不同三觀的學生聚在這個大學裡面,那麼大學就要考量:我希望把你招進來之後,能夠讓學生從同學之間學習到一些東西,不僅僅是在教授或者書本上學到東西,所以他會考量你是不是能給學校帶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能夠做一些改變,或者能夠影響到周圍的一些同學,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或者思考的方式…這樣他們會認為我把你招進來是非常值的,是讓我們學校變得更好的。

一個卡耐基梅隆招生官去年說過:所有文書裡面有一篇文書讓他印象最深刻。是一個美國人,他怎麼寫的呢?他說我是一個非常願意嘗試新鮮事物的學生,我跟同學們一起去打高爾夫球,我把高爾夫球放在了我的嘴巴里讓同學去打。這件事情實際上在我們聽來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情,最後結果怎麼樣?最後結果是他鼻樑被打出血了,進了急診室。

卡耐基梅隆招生官說初看這篇文章覺得這個學生挺幼稚的、挺好笑的,但是細想一想,他覺得這個學生其實很願意去嘗試一些新鮮事物,卡耐基梅隆裡面有200多個社團,如果我把你招進來之後,是不是你能夠給我的社團添加一些新的東西?你是不是非常踴躍參加多個社團呢?是不是能夠同樣影響身邊的人,讓他們多參與學校的一些項目、活動,能夠把我的大學變得更加豐富、更加美好。所以最後這位招生官把這位學生錄進來了。

可見美國大學比較在意你來了之後能夠給學校帶來一些什麼樣的東西,能夠有些什麼樣不同的多元化因素能夠傳遞給我們的同學,這一點是美國大學看的非常多的。

第二塊,他們也考量同學是不是在過去的學習經歷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自己想要申請的專業和學校。

這一點在文書裡面都能夠體現出來,裡面有why school和why major,招生官希望看到學生在過往做過很多探索,做過很多輪的嘗試,慢慢發現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專業,適合什麼樣的專業,進而選擇這樣一個專業。

有些同學和家長可能會說:如果我不定專業怎麼辦?美國確實允許你不定專業,但是不定專業和對所有學科都沒有興趣是兩碼事,只是自己在探索的過程中可能還並不能決定到底以什麼樣的專業作為Major,那是允許你未定專業進去。

選擇學校這一塊,實際上你要做很多的對學校的研究,進而找到一個跟學校的匹配點。

曾經紐約大學的招生官說過他會比較喜歡這樣的why school文章:比如你申請我們紐約大學,你可能研究到紐約大學在全世界有幾個分校,甚至每一個分校提供了什麼資源?你要怎樣利用這些資源,以及你為什麼要利用這些資源?最後發現因為我需要你們這樣的資源,並且我能夠提供給你們什麼,所以才找到一個契合點和匹配度,這樣的學生才會被紐約大學錄取。

所以越是頂尖的學校對匹配性其實看得越重,他要看你做這個決定是不是經過深思熟慮,並且有過相關的經歷。

第三塊,你是不是能夠聽懂學校的課程,能夠跟教授正常交流。

這一點就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提交託福或者雅思成績的原因,保證你的語言是OK的,你能夠聽懂上課的課程,以及能夠跟教授去做交流。

如果你沒有具備基本的語言能力,你聽不懂課或者跟教授沒有辦法交流,那你可能就會轉學或者面臨退學的問題,可能會影響他下一年的招生量,所以他會考量你是不是能夠聽得懂,並且是不是能夠勝任美國大學難度大的課程,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提供成績單。

成績單里的學術課程成績,你的學習能力會比較重要。如果你在前期沒有讓招生官看到你有很強大的學習能力,那麼你可能到了美國大學之後就讀不下去,一樣面臨被退學的問題。

所以我會建議學生參加夏校,為什麼?第一個,看這個學校是不是適合你;第二個,看你的抗壓性;第三個,看你是不是能夠勝任美國難度高的課程,所以夏校在這個過程中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

最後一點,看你來了之後是不是能夠融入到我們這個大家庭裡面。

所以他在考量的時候要看學生是不是一個比較生動的人,而不是死讀書,或者除了學習之外啥都不會。如果除了學習之外啥都不會,那你可能就不能很好融入到我們這個大家庭,有可能面臨讀不下去或者身心備受煎熬的情況。

這幾點是美國大學考慮是不是錄一個學生時比較重要的幾個因素。通過這幾個因素,我們看一下應該怎麼去準備。

2、如何準備

歸納起來比較簡單,無非就是硬體、軟體和文書&面試

硬實力

第一,學校聲譽。七寶德懷特在國際上的聲譽還是非常不錯的,這一點我們不用擔心,而且近幾年都有藤校錄取案例,芝加哥每年都有錄取,對七寶德懷特比較長情。

第二,在七德我的IB分數是多少?如果以45分滿分為例,比較理想的成績是在40分以上。如果不加後面3分42分滿分的情況下,我們建議38分以上會比較具有競爭力。

第三,標化成績托福或者雅思,SAT和SAT2成績。托福的話,實際上大家開口閉口都是100分,100分已經基本上作為一個最低門檻,現在學生比較有優勢的成績都是在110以上。這個你要花時間背單詞、做題,實際上都不會很難,現在很多七八年級的學生都能考到118分、115分以上了,所以我相信七德學生如果從九年級、十年級開始準備,語言成績應該不是特別大的問題。

SAT比較有競爭力的成績是在1450分以上,最好能夠1500分以上。因為有些學校可能是分控,比如芝加哥大學錄取學生的中段SAT成績就達到1503分了,所以你如果在1520以上水平,可能是屬於比較有競爭力的分數。

SAT2成績,不是每個學校都需要,如果要申請一些特別頂級的學校,是根據你要申請的專業選擇SAT2科目。

軟實力

第一,競賽。申請表格里有五項榮譽獎項需要填,最多可以填五個獎項,如果空著比較難看,我們建議學生從低齡開始慢慢打上去。很多學生從八年級、九年級就開始打比賽,打到後面會有非常多的競賽。

競賽種類要根據你將來要申請的專業,可以選擇兩到三個相關競賽。

比如申請理工科或者商科,可以考慮數學競賽,最簡單的歐幾里數學競賽,再上去AMC美國數學競賽,成績比較好可以進到AIME邀請賽,還有美國高中生建模大賽HiMCM,哈佛MIT數學競賽…這些都是國際上認可度比較高的競賽。

我們學生可以從十年級開始做備戰,現在很多學生都有一個競賽規劃,像打怪升級,從低階慢慢升級到高階,到高二可以打一些含金量特別高的比賽。

理科類,物理碗、丘成桐化學競賽、美國奧林匹克生物競賽、美國奧林匹克計算機競賽、機器人大賽、基金工程大賽等;人文社科類,比如商賽或者辯論賽可以考慮,辯論賽其實需要鍛鍊的過程,所以建議從八年級、九年級就開始涉及到培訓或者方式方法的學習,這樣到高階版的時候,打起來就會遊刃有餘。

第二,活動。公益活動是一種;第二種是跟學術相關、含金量比較高的活動,會比較有影響力。

公益活動,最好做一些常見的公益活動,在申請十項活動列表裡面,填完名字後還得問你「這個活動每一年花了多少周,每一周花了多少個小時進行」,所以活動的持久度也是學校考量的點,不是說今天一拍腦袋做了什麼樣的事情。

比如關注自閉症兒童的心理問題,可能每周或者每月都會去自閉症兒童那邊做一些活動;比如現在很熱門的垃圾分類,海洋垃圾處理問題,可能每個月都去海邊關注海洋垃圾的分類、處理問題。這樣子就有內容又有深度,又能夠體現社會責任感,這樣的活動會好一些。

跟學術相關的活動,如果理工科類,可以做中科院、復旦大學的科研項目或者實習項目;社科類可以做一些課題類的研究報告,最後會有論文成果、論文發表,這樣會對你的申請有很大的加分。

第三,夏校。夏校分幾種,一種是修學分的夏校,不是純玩的夏校。剛才說過第一要看學校是不是適合你;第二看你過程中能不能學好,抗壓性如何;第三看你能不能勝任美國高難度的本科學習。

在夏校過程中如果表現比較好,可以拿到一些教授推薦信,對你將來申請這個學校也會有比較大的幫助。

第四,特殊才能。比如你在音樂、體育、藝術方面有一些才藝,可以做一些補充材料提交給學校。甚至還有一些學生走特殊的體育人才,這也是特殊才能的一種體現。

文書&面試

文書無非就是個人陳述、小作文、簡歷、推薦信。

個人陳述這一塊,過往十幾年裡有很多事情可以寫,那麼歸納到兩點,一是要在文書里體現你的真實性,體現真實的自我;二是體現你的獨特性。

不管你寫什麼樣五花八門的文書,最終招生官希望看到一個真實的你,一個獨特的你。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你會讓招生官看到你從九年級、十年級開始,慢慢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發現自我、尋找自我、認識自我、成就自我的過程,最終要生動形象的文書才能打動招生官。

面試,其實並不是絕大多數學校都需要,只有一些個別的,比如前30的學校。如果學校沒有面試,但是學生溝通表達能力或者面試技巧特別好,我們可以提供第三方面試給到學校,作為一種額外材料。

另外申請一些藝術類的學校,可以提供作品集作為輔助的補充材料。

三、七德學子硬軟實力標準攻略

1、硬實力備戰

IB選課攻略

從應試上來看,都想IB拿高分,除了你自己的語言能力、學術能力要強之外,實際上選課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選課選的不好,可能你的分數就比較低。

給各位七德的學子做一些選課Tips:

首先,母語模塊。從全球IB分數來看,語言與文學科目拿7分的機率會更高,比純文學更高,所以母語的選擇過程中,我建議同學們儘量選擇語言與文學,而不選擇純文學,因為最後純文學拿高分的難度會比語言與文學大一些。

其次,第二外語模塊。大部分同學們都選的是英語,我建議選擇英語B的HL,從IB全球分數統計上來看,這一門課7分比例相對來說會高一些。學理工科的同學可以選擇英語的AB,但是人文社科類同學可以選擇英語B的HL,這門課拿7分、6分的機率相對比較高。

數學我就不談了,因為七德的數學就提供了一門課程,而且我們中國學生的數學能力還是比較有信心的,所以問題不大。

再來看一下人文社科,比較推薦經濟。因為經濟這門課在七德相對比較容易,有學生反映有點水,所以可以拿一個不錯的分數。另外可以選擇商務管理課程,相對來說也比較好拿分。建議大家慎選歷史、哲學學科,畢竟外國人學美國歷史這一塊是有一些吃力的,如果中國人去考IB歷史,分數並不是很理想,5分、6分居多,拿7分的少之又少,5分占絕大多數,所以儘量慎選歷史。

科學方面,建議物理、化學比生物好修一些,因為生物有大量的專業術語,很多學生不是卡在專業度方面,而是卡在英文能力方面,大量的專業術語用英文呈現所以難度會大。如果將來不考慮生物、醫學或者心理學這類跟生物神經科學相關專業的話,可以選擇物理或者化學,分數容易拿一些。但是七寶德懷特同學們反饋生物課學習還是非常不錯的,所以如果將來往跟生物相關專業做考量,這門生物課也是可以選的,並沒有那麼可怕。

在這邊強調一下,在理科方面,七寶德懷特的計算機課程慎選。如果將來不是以計算機為發展方向,這門課慎選,因為這門課教的老師是一位西班牙老師,所以在溝通方面,語言有口音,另外作業量比較多,學生比較吃力,然後基礎課程不怎麼教,所以學生都要去自學一些計算機基礎東西。如果將來要讀IT方向的計算機工程、計算機科學這類,還是硬著頭皮選一下吧。

藝術方面,七德開了特色的STEM課程,實際上就是汽車模型的拆解和組裝,難度不大,也比較容易拿分,所以推薦去選。

另外推薦戲劇這門課,在藝術領域有兩門課比較的難,一門是音樂,如果學生將來不是走音樂方向,建議不要選。比如你會樂器,實際上在考試的時候,除了你要會這門樂器,你還得會作曲,所以相對來說難度比較大。

另外一門就是大神級的課程Visual arts,VA視覺藝術。如果將來不是讀藝術設計領域,也不太建議去選。因為這門課從全球IB考試結果來看,拿7分的同學僅僅只有2%,拿6分的同學也僅僅只有9.5%,所以6分和7分的同學加起來也僅僅10%出頭一點點,所以這門課要拿高分是相當的難。不是簡單讓你畫畫、素描、水彩之類,有很多藝術設計領域模塊,如果將來不是走這個方向建議不要選。我有一個平和的學生選了VA,他說平和這門課非常難。其實在任何一個學校都蠻難的。

最後3分的TOK和EE也有一個建議,因為CAS是不計分的,而且七德活動非常多,沒有不滿足課外活動數的問題存在,所以我們這邊就不談。

TOK,從全球的考試分數段來看,大部分學生都在C,B是很少數,A少之又少,所以TOK要拿高分是非常難的。這就給我們提了一個醒,我們從低年級比如八九十年級就要開始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思辨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否則後面TOK模塊你是拿不了A的,基本上B和C中段比較多一些。

EE拿A最多的學科是數學,即便拿不了A,拿B的機率也是非常高的,所以數學在EE里比較好拿分,所以建議選擇數學,中國學生數學是強項。其次,母語裡的語言與文學也是比較好拿A的,再其次是第二外語。這三門是EE的推薦科目,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其自己感興趣的。

從好拿分的角度講,這是小的Tips,當然每個科目都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根據自己將來的方向、目前自己擅長的一些點、跟老師的契合度,可以再做一些選課的調整。

托福備戰

標化方面,現在學生準備都非常早,很多從初三開始就準備了,所以初三暑假千萬不要浪費,可以開始托福培訓,然後到高一上學期做第一次托福考試。

七德學生整體英文水平都不錯,一戰能夠到80到90分以上,如果在這個成績以上,我們可以在高一幫學生申請夏校,很多學生在美國準備期的兩年裡面會有兩到三次夏校,所以可以在高一上學期做一次探索性夏校,等到高二再做一個有目的性的夏校。

所以高一上學期第一次考試目標是80到90分,高一下學期就可以衝到100分以上,這個時候可以稍微暫停一下,因為托福有效期是兩年,考的太早最後還是要考的,會有作廢的情況。

SAT1備戰

高一把托福考到100分以上以後,可以準備一下SAT,SAT的詞彙量實際上比托福雅思高一些,所以當你準備好SAT之後,反過來準備托福、雅思,實際上會更加容易。

高二這一年,可以在上學期做SAT考試,目標在1350到1400之間,到下學期可以沖1450到1500分以上,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時間規劃。然後在高二下學期再沖一下托福,最終刷到105或者110分以上。

SAT2備戰

SAT2是根據你將來要申請的大學是不是需要,以及你的托福和SAT1的準備情況,來看我什麼時候去考。

2、軟實力備戰

軟體的準備就像造房子,得把地基打紮實了。七德學生在十年級要做一些基礎能力的培養和學科興趣的探索,比如辯論賽、演講社課程實際上都能給學生提供一些基礎能力提升。

能力不是說躺在床上就能夠蹭蹭往上漲的,一定是你做過了大量的活動、做過了大量的事情,在這些過程中你不斷反思,不斷總結經驗,然後不斷提升自我。所以你要多做一些事情,如果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參加,其實能力不可能蹭蹭就往上漲。

所以高一階段要做基礎能力的提升,如果沒有一些基礎能力,最後一些有含金量的活動你都沒有辦法做,比如調研能力不行,或者寫論文能力不行,或者溝通表達能力不行,你根本沒有辦法策劃一場活動,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個leader或founder做含金量比較高的活動。

前期我們可以利用學校的各種各樣社團,辯論社、演講社,公益的活動也好、社團也好,慢慢作為參與者進行能力提升。

同時可以初步探索一些學術專業,因為高一、高二學生很少確定將來要讀什麼方向,都是對某些領域比較有興趣,或者對某幾個領域不太有興趣的情況,所以這時我們需要做一些探索,學校O-DAYS、Club可以多參加一些學術方面的,選修課里有各種各樣的學科體驗,還有一些競賽,你可以慢慢了解自己是不是對一些學科有興趣。

除了做活動,還要研究大學的一些專業。因為美國大學的專業跟國內設置不一樣,我今年有一個學生因為比較喜歡打網球,也做了很多比賽,所以申請運動康復理療專業。然後他又說「我的理科不太好,物理、化學、生物都不是很好」,我讓他做了研究之後發現運動康復理療裡面有大量的理科方面課程,這個時候他可能要重新思考將來是不是把這個專業作為Major。

所以我們需要做大量的major research。這個過程中,我們帶領學生慢慢研究一個個專業,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可以把這個專業研究得更加透徹,甚至每個月研究一次;如果時間緊張,可能壓縮到每周一個專業。

我們儘量建議學生在九十年級把基礎的事情趕緊先做掉,因為到了高一下學期、高二,一個是IB課程會越來越難;第二,我們從公益活動或者學科活動的參與者,慢慢要變成創始人。領導力在各個崗位上都可以實現,但是最好你能夠從頭到尾組織、領導一個活動,這樣子你的收穫會更多,因為在做leader的過程中你碰到的問題比team member碰到的問題多得多,所以你的能力提升,、思考的問題、要解決的問題更多。

高一下學期到高二這段時期,要做一些學科深入的探索活動,比如實驗室科研活動,最後有一個成果出來;或者人文社科課程的深度研究,最後有一個報告或者論文發表。

另外,如果自己搞一個社會課題,從頭到尾企劃,過程中還要找各式各樣的人採訪,找各式各樣的同學一起做這件事情,那麼你會碰到無數問題,可能也會鍛鍊你各種能力。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更多花時間和精力去做,對學生能力要求也會更高,所以一定要在低年階段把這些能力都提升好,打好基礎,再往上高二下學期或者高二上學期可以做一些國際性競賽的衝刺,以及最終你自己的高含金量活動的提升和升華。

這是比較科學的規劃思路,最終你這麼多事情呈現給招生官,一定是讓他看到你是一個有獨特的人,一個真實的你、一個獨特的你,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切記要從低齡開始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多經歷一些事情,你的能力才會有提升,才會慢慢對項目運營有感覺,或者對活動企劃有Sense。

四、七德成功案例



首先看一組數據,這是2019年七德錄取案例榜,截取前50錄取情況。可以看到芝加哥是七德今年錄取的最好大學,康奈爾沒有,布朗大學有3位。二三十位的學校比較多,比如UC系分校,總的來說錄取結果還是可以的。

我們看一個具體案例,今年一位李同學錄取了UCLA,UC的聖塔芭芭拉、歐文分校都有錄取,還有帕森斯、芝加哥藝術學院這些頂級藝術院校也有錄取,Kenyon college排名前30的文理學院也有錄取。因為他有一部分申的是藝術專業,所以會有藝術類大學出現。

硬實力

他的錄取結果還是不錯的,其實這個學生從來之前到最後呈現給招生官的形象差別非常大。別看他最後托福考了110分,其實十年級托福只有78分,這是令他非常不滿意的成績。所以如果模測或者第一次考試在七八十分,千萬不要氣餒,最終你還是有衝刺到110分以上的可能性。

IB成績是42分裡面38分還是不錯,SAT稍微弱一些,只考到1450分,後來沒有時間再去刷了,沒有SAT2。

從78分到111分的過程,我們不斷幫他培訓,不斷鼓勵,監督他背單詞,他自己也經歷了鎮痛期,因為從每天100個單詞升級到每天150個甚至每天200個,這個挑戰還是非常大的,也是突破自我的過程。

軟實力

軟體方面,他去了芝加哥藝術學院夏校,因為他有申請藝術。

其次做了兩個社會課題調研。他UCLA錄取的是Visual arts方向,偏傳媒社科類,所以他做了兩個調研,一個是青少年的婚姻觀問題,因為他覺得現在離婚率比較高,不婚人士非常多;第二個是他看到校園裡早戀情況,所以他做了早戀的課題調研,從前期寫計劃書到採訪,最後落地做歸納整理、研究、論文成果,都是他自己一個人搞定的。

第三個,他組織和領導了學校流浪貓救助計劃,體現他的社會責任感、公益心,而且他是一個領導者,不是一個參與者。這個活動是我們老師跟他一起企劃,最後由他自己落地執行,還找了學校老師、同學做這樣一個活動。

還有各式各樣的公益活動。因為申請藝術類,對南京古建築也做了一些調研。他把十項活動列表全部填滿了,這些是他做的比較有含金量的活動。

另外一個亮點,他申請的學校沒有面試要求,但是他的溝通表達能力非常不錯,所以我們幫他輔導面試,給他做了很多模擬面試之後,讓他參與了第三方Initial view面試,然後把面試結果發給了絕大多數學校,作為一個補充材料,額外證明對學校的忠誠度、自己的能力等。

他還參加了UCLA的Duolingo test,這是一個語言測試,一般托福100分以上的學生不需要參加,但是我們還是推薦他去參加,最後分數比較理想,所以最後UCLA錄取他也有這個因素存在。

最後他還提交了一個真花滴膠的作品集。一系列的軟體、硬體以及額外材料,促成了他最後被UCLA等眾多名校錄取。

總結一下:同學們一定要從低齡開始做一些語言提升、基礎能力提升,然後是活動的嘗試探索、專業的研究探索,慢慢到核心學術活動的深入研究、公益活動研究,慢慢可以打一些國際性競賽,這是比較合適的三年規劃之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g-zg20BMH2_cNUgB9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