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最大的影視劇市場,當大把大把的錢開始不斷湧向影視劇市場時,我們在不愁資金的情況下,的的確確是可以把一大半的精力和心思放在電視劇和電影製作上,尤其是當下,影視劇處在井噴時期,按道理說,該是時候展現優秀作品真正的實力了。
可惜,事與願違,投資是越來越多,質量卻每況愈下,當所有人抱著掙錢而非創作的目的時,利益至上終究成了市場運作中,唯一值得信賴的使命,於是,質量口碑齊齊刷新下限的同時,觀眾對於中國市場的信心也被消耗殆盡。
爛劇多了,觀眾便無比懷念那些被奉為經典的優秀作品,即使,它們早已被翻看過無數次,但是,在優秀作品稀缺的情況下,經典自然是越嚼越有味道,而且,淡淡的苦澀中,總能在對比當下窘況中,回味出一聲嘆息與無奈。
在國產劇這座金字塔的頂峰,有一部擠進國劇前三的神作,與評分相同的前兩位作品《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相比,製作上可能略顯粗糙,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名著改編的電視劇相比,文化上可能少些厚重,不過,因為本身故事與內容的過硬,加上其神乎其神的劇情設定,足以有資格坐在國劇前三的座椅上。
它就是《毛騙》系列。
2010年《毛騙》第一季上線,網友給出評分8.4,到2011年第二季上線,評分達到9.4,四年之後,也就是2015年,當終結篇推出後,《毛騙》系列的分數居然達到了9.7分,這個分數,讓《毛騙》順利擠進國劇前三的行列。
1
《毛騙》作為網劇名字,聽起來有些俗,它的意思就是指流竄在大街小巷的小毛騙子,而初看這個標題,可能就會在人們主觀意願上,不自覺地勸退一部分觀眾,因為,很難把這部稍微帶有歧義名字的網劇與優秀作品掛上鉤。
可是,恰恰就是這部網劇,讓我們真正見識到了,什麼叫做質量取勝的道理。
一流的作品靠內容,二流的作品靠明星,三流的作品靠特效,而不入流的作品靠蹭IP。
當一群懷著熱愛電影的80後聚在一起的時候,也許,資金的短缺暫時無法解決,可是,創作上的熱情卻成為了支撐下去的理由,而這種熱情說白了就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歡,因為喜歡所以選擇堅持。
《毛騙》故事相對簡單,一群遊走在法律邊緣的年輕人,憑藉著精巧的設計,從各種不義之人那裡獲取生活的來源,他們的目的不僅僅是出於金錢,雖然道德上模糊不清,但是,堅守職業操守的他們,也在揭開這座城市不為人知的黑暗一面。
騙是一種謀生手段,可是,如果把騙當做一種藝術來看待的話,我們或許就更能理解《毛騙》這部劇創作的初衷。
從第一季到第三季,從最初資金短缺到後來籌備到了足夠的啟動資金,無論是畫面還是劇情的設定上,都可以看出劇組人員的全部心血。
《毛騙》第一季有點糙,但好在情節設定上總是出乎意料,而每次的反轉也總是讓人措手不及,這種類似美劇的創作過程,也讓我們見證了這部網劇的魅力,既然初期資金不足,他們的全部功夫都放在了劇情上面,而內容上的把控以及挖坑埋坑的過程,卻給了觀眾一種視覺和腦力的雙重享受。
其實,第一季只是一個開始,真正的高潮分別在第二季和第三季,而故事的時間跨度以及涉及到的人物也越加豐富,人物性格上也完善了許多,尤其是,當以小寶為首的團隊與狐狸之間的較量,堪稱神仙打架。
之前的第一季每一集都比較相對獨立,那麼到了第三季,也就是終結篇的時候,每一集都與全局分割不開,而這種一環套一環的設定,以及隨時準備反轉的效果,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剝離人性也在拷問人性。
美劇的皮加上中國本土的核心,這種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創新,無疑是打開了一個網劇的新出路。
《毛騙》里,幾乎沒有一個人物是多餘的,即使,初期你以為是打醬油的設定,最後的反轉中往往都會是決定性的關鍵,而將《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甚至是《三國演義》中的謀略,潤物細無聲的融入到劇情設定上,則讓終結篇更具有了厚重的基礎。
從人到俠的過程,也是《毛騙》主旨不斷升華的過程,所以,《毛騙》的種種騙局既具有現實諷刺意味,同時也具有超現實的啟迪作用,畢竟,人是自私的,而俠往往是無私的。
自私到無私的轉變,也恰恰說明,主創人員的野心以及格局,他們不是在說詐騙,而是在講述生活,只是,這種多數不為人知的生活一面,戳破後,總會留著濃水。
燒腦加上懸疑不足為奇,但是如果每次的反轉總是出乎意料,且在情理之中時,這就叫人拍案叫絕了。
反轉,反轉,還是反轉,精妙的布局,第一季僅僅是初級的騙術,到了第二季第三季變成了高級的騙術,騙成了一種偽裝,而故事占據的主導,整部《毛騙》,恰恰就勝在了故事上,前兩季,邢冬冬的身世,黎偉的身世,還有邵莊的身世,以及五大公司的設定,都是挖了很多坑。
當大家以為這個坑不好填時,卻沒想到,這些坑是在布一個很大的局,而這個局脫離了哪個人都是不完美的,當所有人進入這個局中時,觀眾的智商絕對是受到考驗的,因為,不到最後,你是不會知道結局的。
用一種虛實結合的野史,加上中華文化中的玄學,配合上適當的懸疑推理以及少許的驚悚效果,讓《毛騙》中所有的主角,真正做到了從人到俠的轉變。
2
《毛騙》還有一個成功的秘訣,便是生活氣息的配合,無論多麼巧妙的布局,整個主創團隊的腳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最為平常的生活,而每一次反轉的設定,都會從中看出身邊那些不為人知的生活細節。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是《毛騙》的基本理念,卻是其他網劇缺乏的東西。
再精緻的畫面或是炫麗的特效,如果缺乏腳下的根基以及熟悉的生活,最終,也會因為縹緲的假大空而淪入不倫不類的行列。
第一季到第三季,《毛騙》沒有陷入狗尾續貂的魔咒也沒有因為資金的充裕而變得浮躁,相反,格局打開的同時,也在劇情設定上更加謹慎,尤其是在伏筆和懸疑的設計上,可以看得出劇組成員的苦心,生活化的內容中,並沒有誇大,而是用細節來決定故事走向。
當結尾,團隊中的所有人都選擇了自己的未來生活方式時,徒留廣場上越來越遠的小寶身影時,忽然有種感慨,真正體會到了那句「天下無不散筵席」的含義,有的人離開了,就真的離開了,而這部陪伴我們五年的網劇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生活是什麼?生活便是會有失望,會有歡笑,會有淚水,會有意外,會有離別,在這五味雜陳中,卻從不忽略每一份細節,也許,燒腦的《毛騙》更像是生活科普劇,它告訴每一個人,生活中,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實的,而真實的未必就是用眼睛看的,腦子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生活是每個人的老師,離開生活,就是背叛自己。
3
說實話,《毛騙》也並非是完美的,它也是有瑕疵的,比如演員略顯稚嫩的演技,但是,觀眾依舊買帳,依舊瘋狂為它打分,為什麼呢?
因為,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優質的內容卻萬里挑一,內容才是制勝法寶。
如果第一季還有非主流殺馬特的痕跡,那麼第二季開始,檔次瞬間提升,這個檔次不僅僅是畫質,更是內容,因為,作為懸疑題材的網劇,如何巧妙設計陷阱,又巧妙的破解陷阱,這個就是費腦子的事情。
不過,《毛騙》做到了,心理戰打的不錯,懸念也設置的不錯,最主要是眼花繚亂的反轉加上出人意料的結尾,總會強行讓觀眾自我腦補,而且,一次都不敢快進。
一群懷著夢想的80後,帶著寒酸的設備以及東拼西湊的劇組人員,靠著紮實的故事,用五年時間,創造了網劇界的神話,應當為他們鼓掌。
資本固然重要,如果,沒有好的故事作為支撐,那麼,垃圾終究是垃圾。
《毛騙》故事已經過去四年,好害怕以後再也看不到這麼優秀的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