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一聲「哥哥」情滿鄉——記奉節縣康樂鎮朝陽村認「親」書記邢平

2019-07-22     大夔網

一個村,100多家農戶是他親戚,6個孤兒和困難兒童喊他哥哥、平爸、平舅和叔叔,這是怎樣一種大愛情懷?2019年酷暑時節,我們來到奉節縣康樂鎮朝陽村,見到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邢平。

他中等身材,擁有一張國字臉和一對碩大耳垂,精氣神十足,語速是正常人的兩倍,笑起來「呵呵呵」的聲音里充滿了爽脆和率真。

2016年來到朝陽村後,逐漸成為全村的「大家長」,村裡大多數農戶都成為其「親戚」。

4個孤兒的「奇遇」

邢平的「認親」之路始於2017年3月,4個孤兒和他的故事在當地婦孺皆知。

村民周賢平是名塵肺病患者,嗜酒如命,每月靠微薄的補助勉強為生,難以忍受的妻子最終跳河自殺,留下正在外地讀大一和在本地讀高中的兩個兒子。

看著這個風雨飄零的家,邢平百感交集,將周賢平納入自己的幫扶對象。不料,這個沉重的家再次迎來晴天霹靂。2018年4月21日,周賢平在家中去世。

邢平主動料理後事,兩宿未眠,一個新的想法在他的腦海里盤旋。

「從今天起,我就是你們大哥。」

考慮到兩個孩子尚未進入社會,缺乏經濟來源,邢平召開「家庭會」,「宣布」每月承擔大弟1000元和二弟600元生活費。在給大弟1600元路費、看著其離開後,又趕忙帶著二弟到鎮上、縣裡辦理有關補助,還跑到班主任老師那裡打招呼:「他已失去父母,請把我拉入學生家長微信群。」

(邢平為周紹雲一家召開「特別」家庭會)

及時雨一般做起這個家庭的堅強後盾,兩個孩子跟邢平建立起了親密無間的「兄弟情」。村民無不為之動容。

在他們看來,邢平的每次幫扶不是口頭上承諾,而是「浸入式」成為困難家庭的一員,傾注大量的親情和精力。

村民陳樹宏不幸離世,留下一對兒女。兄妹倆在村裡無親可靠,又不願意去兒童福利院,邢平找人照顧,自己每個月承擔兄妹倆各300元的生活費。兄妹倆看見邢平,遠遠地都會叫起來「平舅」。

村民胡後保夫妻患有重病,兒子小產,前後治療費用花去10餘萬元。女兒胡月桂從父母務工地廣東回到村裡。邢平每個月支給胡月桂300元生活費,還幫忙聯繫學校。每逢周末接到家裡,陪她做功課、買衣服、看電影。胡月桂原本內向敏感,逐漸打開心扉,親切地稱呼邢平為「平爸」。

目前,5個孩子已經傾注邢平5萬多元。今後每個月,他還將拿出3000餘元資助4個孤兒和2個困難兒童。

(邢平輔導胡月桂做作業)

「錢從哪裡來?」「沒事,我平時比較節省,家人也很支持」

每逢有熱心人擔心其經濟壓力過大時,他總是一笑而過。

邢平出生於農村,飽含深情這片沃土,當他從北京交通大學畢業後,毅然回到家鄉當起一名大學生村官,並被選為大樹鎮岩仙村村主任,後調入縣委老乾局,成為辦公室主任,現擔任縣委組織部離退休幹部管理科科長。

他和100多家農戶成為 「親戚」

每走一家農戶,邢平就結合至親姓氏,以及社會關係和村民「攀親」。如今,100餘戶在家農戶基本都是他的親戚。每次見面,「嬢嬢」「舅舅」「姨媽」「阿公」等稱呼叫得特別甜。即使「沾親」不成,也能按照年齡結構衍生多種叫法。

親戚多,事情自然就多。在隊員們看來,這個隊長精力旺盛,每天如同打滿雞血一樣,早6點多起床,晚12點多睡覺,中午還不休息,大部分時間都在走訪「親戚」。各種情況清清楚楚,他背著都能寫下來。

他要求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走訪不區分貧困戶和非貧困戶,並且不能停留在浮光掠影般「打招呼」,而是必須給村民們「干實事」。諸如幫助空巢老人幹些農活、打掃衛生,輔導留守兒童功課和贈送文具等等。

為了解決村民拉貨送貨問題,邢平借來哥哥一輛皮卡車,無論哪家需要運送物資,他都大包大攬。同時在15個院壩張貼駐村工作隊聯繫方式、代辦流程和事項,包括代賣土特產公示欄,都能享受服務到家。

因此邢平又被村民們稱作「皮卡車隊長」。

(幫老人搬新家)

如果說,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邢平。同樣,哪裡有矛盾,哪裡就有邢平。

今年7月,村民李家兩兄弟鬧起矛盾。晚上弟媳越想越想不通,第二天早晨竟然在家中上吊自殺。

邢平立即帶著村主任來到死者家中,苦口婆心進行勸解:「這件事不能怪你哥,也不能怪你,是你老婆性格太要強噠。」

舒緩情緒後,邢平又跑到哥哥家裡做思想工作,讓其不要過度自責,主因不在你,還推搡著他去兄弟家裡幫忙料理後事。

(邢平處理糾紛)

經過反覆溝通,兩家人和好如初。後來,李家哥哥看見邢平時,哭出聲來——「要不是你,估計還要死人!」

說起這件事情,村民們都豎起大拇指,對邢平稱讚有加。

村裡有了更多富親戚

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就是一個具體體現。

兩年里,朝陽村硬化道路11.9公里、整治泥結石道路18.7公里、新修道路2.4公里、新建人行便道9公里;整修山坪塘14口、5萬方水庫1座、300方蓄水池1個,新建蓄水池5個共1000方,自來水入戶達到100 %;危房改造38戶、易地扶貧搬遷28戶。

沿山而上,道路兩旁,產業帶布局初現雛形,形成1000餘畝油橄欖、400餘畝花椒和500餘畝蜂糖李等小水果的高中低三大特色產業帶,並以「公司+合作社+村民」模式發展產業。

引進奉節縣鄉娃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依託「鄉娃子」成熟品牌和完善產業鏈,承擔農特產品精深加工和後期銷售,提高當地農特產品附加值。同時,吸引和發展致富能手建立3家專業合作社,引導和帶領村民發展產業,進行技術指導和統一收購。

其中鄉娃子農業公司投資60萬元建成農產品加工基地,一方面承擔農特產品精深加工,另一方面留給合作社建立凍庫和烘乾機,確保農特產品中轉保鮮,延長銷售期。而對於村民來說,可以享受流轉土地租金、合作社務工收入,以及農特產品保底收購保障。

「我期望親戚們全面奔小康。」邢平道出最大願望。

邢平很久沒有回家。一次視頻中,孩子對這位「失職」父親流露出「責怪」,這讓他有些傷感。視頻結束後,邢平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句話:也許爸爸現在做的工作你不理解,但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爸爸是一個負責任的人!

(鄉村振興雜誌記者:劉輝 李文萍 特約記者:劉聖宇)

來源:奉節扶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_WoImwBmyVoG_1ZQdS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