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經常被打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網友的回答扎心了

2020-08-17     育兒育兒雙千柔

原標題:那些經常被打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網友的回答扎心了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說實話,今天我是第一次知道每年的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這個日子是美國的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在1998年發起的,旨在反對體罰,提倡不打小孩。因為打小孩不是有效的管教方式。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研究的日益發展,打孩子的危害越來越被人認識到了,主流教育和育兒專家幾乎都是反對打孩子的,一些大學和科學機構通過研究也發現,打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卻會深深的傷害孩子,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給孩子留下終生難忘的陰影,甚至影響他們的處理情感和生活、工作的方式。

知名科普作家游識猷說「所有的研究都指向同一個答案:不打孩子不會導致寵壞孩子。不挨打的孩子,才能長成身心健康、適應良好的大人」。

很多人覺得自己打孩子是為了孩子好,不會影響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有些父母也覺得,孩子犯錯就該打,不打不成才。

已經有不少的研究證明了打孩子不好,經常被打的孩子,會出現:智商下降、攻擊性增強、更容易發生暴力和鬥毆、難以建立親密關係等問題。

在關於打孩子的危害的帖子下面,眾多網友留言,傾訴自己被打的經歷,以及給自己造成的影響,我們來看幾個。

網友一:

我就是從小被打大。其實有時候也不是因為犯錯才挨打,比如我小時候有一次睡覺前打窗簾,我爸覺得我動作慢就打我,可是這個拉窗簾的動作的快慢標準和區別在哪裡?為了不挨打,我學會了犯錯後各種隱瞞、撒謊,也學會了不跟父母講任何心裡話。

網友二:

我就是從小被打大的,到大二還在挨打,到現在30多歲了,一想起來無比憤怒。平時還好,但是和父母稍有分歧就會脾氣火爆,和父母扯著嗓子對吼。為了反抗父母,大學裡把父母禁止的所有的事都做了一遍,抽煙喝酒(我是女孩)紋身泡夜店,為了叛逆而叛逆。後來運氣好,學到了喜歡的專業,才回到了正軌,但是一想到以前就很憤怒,我是絕對不會打我的孩子的。

網友三:

我小時候真的每天都被打,所以我現在完全不想回家,即使我愛他們,但我也沒辦法和他們有親密關係。

網友四:

我覺得我爸對我的暴力,沒有產生任何一點好的感覺,能帶給我的只有一生難忘的羞恥感和蠢蠢欲動的暴力傾向。

網友五:

小時候我爸經常打我,我犯錯了就訓我,說完就動手,後來我被打怕了,我爸一開始訓我就緊張的出汗,呼吸困難,眼前發黑,最後一次我爸打我的時候,他手抬起來我就暈倒了,這種感覺太恐怖了。我到現在想起來還難受,可是忘了我爸為什麼打我。

還有不少的網友留言說,雖然小時候挨打幾乎沒有影響自己的性格,和父母的關係也不錯,但是就是無法和別人建議親密關係,不想戀愛,或者戀愛反覆失敗。

也有不少網友覺得,因為其實想不出別的辦法,所以才會打孩子,其實也正是反映了父母自身的不足,對孩子的成長規律缺乏了解,按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在遇到問題又不想辦法解決。比如有人說,孩子不愛學習,老是偷家裡的錢去打遊戲,說又不聽,不打怎麼辦?其實打也解決不了問題啊,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為什麼要去打遊戲?要針對性的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減少孩子打遊戲的心理動機,可是父母嫌這樣太費事,不如打一頓來的簡單,但是打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父母自己不會教育孩子,所以使用武力,可是總有一天,孩子打了就打不過了,當父母打不過孩子,權威不靈的時候,孩子可能就很難再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了。

所以,打孩子這事,父母一定要時刻告訴自己,孩子不能打,在今天不能打,在其他的日子裡也不能打。父母要做的是學會與孩子溝通,學會使用正確的方式處理問題,而不是簡單的一打了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_E4_HMBd8y1i3sJCj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