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X kin
編輯|凱爾
7月開始,幣市陡然走冷。BTC一路從近14000美元跌至8300美元,幾近腰斬。市場似乎回歸了嚴寒,已沉寂許久的國產公鏈NEO小蟻、QTUM量子鏈更加不好過。
10月15日,非小號數據顯示,NEO幣價為7.4美元,QTUM暫報1.79美元,二者今年以來振幅分別為0.6%和-16%,與去年底熊市深處時的價格相差無幾。
萎靡不振的幣價,反映出目前國產公鏈面臨的窘境。無論是量子還是小蟻,都在面臨商業應用落地緩慢,生態建設停滯不前的困局。
作為曾經的國產公鏈之光,兩個明星公鏈顯然不甘於深陷泥潭,升級、思變成了它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從近期動作來看,小蟻在加強內功,通過升級完善公鏈自身的性能,發力DApp遊戲領域,以求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和用戶;量子鏈則大有擱置DApp之意,轉而向企業服務方向探路。
不同的變革思路背後,有著相同的無奈。幣市微寒之際,兩大國產公鏈的突圍之路並不平坦。
兩大公鏈升級「遇冷」
10月16日,在主網上線兩周年之際,量子鏈將通過硬分叉迎來2.0版本。
官方宣稱,本次硬分叉是Qtum主網上線以來最大的一次版本疊代,「量子鏈2.0將重點在隱私資產、鏈+雲(區塊鏈+雲計算)、Qtum-x86虛擬機、智能PoS等方向布局。」
升級後,用戶可以在Qtum上發布帶有隱私屬性的token或合約;此外,Qtum將結合雲計算來提升網絡的效率;x86虛擬機將支持最為主流的x86架構,未來開發者可以用最主流的語言和工具進行應用開發;智能合約Staking將增加Staking的靈活性,保障Staker的權益。
就在這一個月前,NEO也上線了新測試網並發布NEO3 Preview1,主要在架構、交易、區塊及共識機制方面進行改進和優化,並在性能方面做了提升。
根據官方的說法,這一新版本可提供具有更高吞吐量,更強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可擴展平台,「NEO社區開發者可以開始測試和探索NEO3的各項新功能。」
不難發現,小蟻的升級主要還是在公鏈性能上做提升,以吸引更多社區開發者來建設生態,降低開發者的開發難度。
兩大國產公鏈先後升級,按慣例看,算得上圈子裡的大事。但從市場反應來看,他們的動作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反而ETH 2.0和EOS 3.0的相關疊代消息,頻頻在幣圈曝光。
從幣價走勢來看,量子和小蟻的升級,也沒有兌現成實質性的利好,幣價都還陷在下跌行情里。
根據非小號的數據,截至10月15日下午3點,小蟻暫報7.5美元,量子鏈暫報1.79美元。今年以來小蟻的漲幅為0.6%,量子鏈同期漲幅為-16%,紛紛跌回年初的熊市價格。
與翻了兩倍多的BTC相比,兩大公鏈的表現相形見絀。
量子鏈今年以來的幣價走勢
曾經,他們都是「天之驕子」。量子鏈剛誕生時,號稱要做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結合體。那時量子鏈投資者比特幣耶穌Roger Ver曾表示,「這是一個全世界都需要關注的項目」。而如今量子的光環黯淡了不少,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
小蟻則頂著中國以太坊的光環。但即便是以太坊,目前的處境也不好過,小蟻在缺乏技術革新的狀況下,依然走在以太坊的後面。
放眼市場,區塊鏈舞台的主角早就換了一波又一波,公鏈矩陣遲遲無法解決「不可能三角」問題,Cosmos、波卡等跨鏈新星站到了台前。對比之下,老牌公鏈尤其落寞。
小蟻押寶遊戲 量子拓展to B
曾經激烈的公鏈大戰雖已告一段落,但小蟻和量子還未成為真正的贏家。洗牌一直在進行,快速發展的區塊鏈世界,早就制定了不進則亡的生存法則。
對於公鏈而言,必須結合自己的優勢,走差異化路線,才可能尋求突圍。
如今打開小蟻的官網,「理想」升級成了「智能經濟分布式網絡」,實現智能合約對數字資產進行自動化管理。
小蟻智能經濟平台規劃
看似與其他公鏈同質化的宣傳里,藏著小蟻發力遊戲的心思。
早在去年5月,小蟻就已開始關注遊戲市場,並於下半年大舉進軍遊戲領域,設置資金獎勵開發者,在國內外不斷舉行區塊鏈遊戲開發大賽來造勢。
今年3月10日,小蟻在日本東京的秋葉原舉辦了「NEOGameCon 2019」區塊鏈遊戲大會,正式推出「NEO.Game」品牌。負責人王佳超在大會上表示,「未來,將朝著使NEO成為最受歡迎的區塊鏈遊戲解決方案平台前進。」
如此看來,小蟻升級至NEO3 Preview1,提升公鏈性能,呼籲開發者體驗,也是在為此鋪路。
從現階段的小蟻遊戲生態來看,押寶遊戲的突圍之旅並不輕鬆。
Dapprievew顯示,小蟻的Dapp遊戲類應用交易量最大的是CardMaker NatureTown,日交易量為112個NEO,26個Dapp中,19個無交易量。
小蟻DApp應用
無論是DApp數量還是交易量,小蟻都難以與EOS相提並論。一位公鏈項目創始人認為,區塊鏈遊戲短時間內很難成長為一個壯大的產業。
「目前的公鏈項目性能無法支持用戶量大的遊戲應用。遊戲生命周期本來就短,如何在創新上持續輸出高質量遊戲留住用戶也是一個問題。」他舉例,強如騰訊也在王者榮耀之後還未出現一款現象級遊戲。
或許深知DApp難以支撐生態發展,量子鏈似乎已有意轉移方向。
不久前,量子鏈創始人帥初在出席活動時公開談到,人們需要的區塊鏈的技術特徵並不是去中心化,「過去一年,公鏈和DApp集中陷入發展困境,原因在於它們執行的是加密貨幣的思路而不是應用的思路。」
回看量子鏈的生態,去年出現了英雄鏈、海洋鏈等「歸零幣」,量子鏈一度被調侃為「空氣幣集中營」。而在DApp的建設上,量子鏈也乏善可陳,其DApp數據甚至沒有被Dapp.review收錄。
從近期量子鏈的動作來看,DApp也不是其生態發展的重點,探索企業服務成為發展重心。
今年4月18日,Qtum量子鏈正式上線企業級區塊鏈服務平台Unita。
從Unita官網可以看到,這個平台主要專注於實現企業業務全鏈上下游無縫對接,成為企業區塊鏈智能服務提供商。官網信息顯示,Unita的TPS達到10000,可以滿足企業商用需求。這被外界看做是量子鏈探索麵向企業級用戶進行商業落地的標誌。
突圍路漫漫 公鏈造血難
無論是升級還是轉變業務方向,公鏈們目前都面臨著一個現實問題:「賺錢難」。
兩個月前,FBG創始人周碩基曾在朋友圈呼籲,公鏈平台還不如趕緊做一個交易所將幣轉成平台幣,「再不賺錢幣價就要歸零了」。
雖然小蟻和量子在成立之初都募了很多錢,但公鏈研發需要大量的投入,在遲遲無法帶來規模化營收的情況下,幣價下跌,讓公鏈的處境變得愈發艱難。
目前,在小蟻公鏈生態中,交易量最大的是去中心化交易所Switcheo。10月5日下午3點,其日交易額為1.8萬個NEO,摺合人民幣約100萬元人民幣,所有應用累計日交易額也不足200萬元。
同一時間,以太坊的日交易額為3800萬元、EOS則為5700萬元,從這一數據看,小蟻與頭部公鏈比相差甚遠。生態發展不景氣,也意味著小蟻的造血能力堪憂。
而量子在企業服務上的推進,似乎也不太順利。推出Unita後,市場上再鮮有聲音。有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少有企業需要區塊鏈技術服務。「騰訊、阿里等有實力的公司都在自己搞區塊鏈,中小網際網路企業大多還沒有為區塊鏈技術服務買單的場景。」
不過量子鏈的優勢是在7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5300個全節點,僅落後於比特幣和以太坊。帥初曾表示,如果計算全節點數,量子鏈將是最大的PoS智能合約網絡。
如今PoS機制和其挖礦模式帶來的Staking經濟變得火熱,藉助這一東風,量子鏈或許可以在此領域找到破局的關鍵。
互動時間
你認為量子、小蟻等國產公鏈能突圍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