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俗話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有道理嗎?為啥這麼說?

2020-02-14     豬友巴巴

社會的發展,時代的更迭,那些膾炙人口的俗語卻能延續至今,這反映了俗語的通俗性以及實踐性!的確,俗語在農村生活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老一輩人認知事物中,不斷總結積累出的寶貴經驗!有些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逐步的消弭,而有些依然光彩奪目,比如「笨鳥先飛」這句話,曾經是多少人奮鬥的「座右銘」,當然,有些俗語也具有狹隘性,畢竟,時代不同了,價值體系也發生巨大的變化。前不久,聽村裡老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不知大家了解嗎?這句俗語還有道理嗎?看完恍然大悟!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對於很多人來說,總是認為這個「二月」是公曆的二月,其實不然,這句俗語自古有之,古代是沒有公曆的,這個二月指的是「陰曆」。眾所周知,陰曆的月份有大小月之分,根據月亮的盈缺來定,一年大致354天。

農曆是「陰陽合曆」,的陰曆與24節氣混用的,24節氣是干支歷,也就是太陽曆,根據太陽運行周期來定,一般一年為365天!為了兼顧二者的平衡,避免出現季節的反差,因此,增加了閏月,一般按照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增設閏月!

既然此「二月」非彼「二月」,自然此處的「九」也不是日曆的數字「九」,而是「數九」的九!眾所周知,冬至壬戌數九,冬至日開始,九九八十一天後,寒盡春來!因此,2019年12月22日開始,到2020年3月11日結束!也就是說2020年3月12日後,也就出「九」了,根據日曆也見,此時正處於農歷二月十九。因此來說,農曆二月份有「九」!

而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意思是說,節氣提前了,氣溫暖和的快了,這時莊稼開始發育,而地里的病害也會活躍起來,一旦遇到「倒春寒」,對於莊稼來說,不是好兆頭,因而影響收成!自然,溫飽都難了,又怎麼顧得上豬狗的吃食呢?

不過,在筆者看來,此句俗語也具有片面性,因為,農曆的月份有閏月的「加持」,難免會出現這種現象,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如今農業現代化,種植更具科學性,只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做好病害防治,及時追肥澆灌,自然能獲得好的收成!

農村有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有道理嗎?看完恍然大悟!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感謝大家的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ZCzRXABjYh_GJGVc90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