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中發現新型病毒,是否有新的傳播風險?生活中做好這點很重要

2020-02-05     李藥師談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目前仍在持續,我們對於新型病毒的研究也在持續進行中,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對於這種新型病毒的認識也會越來越明確,近日,國內外研究者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中,都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檢測到了病毒核酸陽性,這意味著,是不是說明這種新型病毒不但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播,還可能會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呢?我們就目前得到的信息來梳理探討一下。

何為糞口傳播?

對於糞口傳播這種感染途徑,一般會有兩個誤區,我們一一來釐清後,大家也就夠明白糞口傳播的意義了。

有朋友不理解為什麼會糞口傳播,大家又不去吃大便,如何經過糞口傳播呢?實際上,致病菌、病毒等病原體,如果能夠進入腸道,最終經糞便排出體外,那麼在我們排便的過程中,擦屁股的過程中,就有可能沾染到手上,這些致病微生物都是及其細小的,肉眼不可見的,但如果這時候,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在便後沒有充分洗手,這些病原體就有可能通過接觸食物、餐具等途徑污染到別的物體上,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通過飲食傳染給其他人,這就是糞口傳播產生的加一個過程。除此之外糞便上的病原體污染水源、被一些蒼蠅等生物傳播,也是糞口傳播的常見途徑。我們常見的一些引發腹瀉的病毒,幽門螺桿菌等病原微生物,都是可以經過糞口傳播途徑傳播的病原體。

關於糞口傳播,還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是經口,就算是糞口傳播,但實際上,一般醫學上定義糞口傳播,是指經口進入消化道後引起的感染才算糞口傳播,比如由於手接觸病原體,而病原體通過手接觸口鼻部位,引起的呼吸道上皮細胞感染,並不能算是糞口傳播途徑。

糞便中檢出新型病毒核酸陽性,就代表病毒可以通過糞口傳播嗎?

關於這個說法,目前還沒有特別明確的研究結果。

在相關專家在記者發布會上的說明,從目前看來,新型冠狀病毒是否能夠通過糞口途徑感染的病例,而在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也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是否能夠通過消化道傳播的可能性定義為「尚不明確」。

之所以專家和診療指南都得出這樣的結論,相信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在糞便中發現的只是病毒核酸,而還沒有分離到明確的病毒,病毒核酸和具有活性的病毒是有區別的,病毒核酸是指病毒中的RNA結構,並不一定具有傳染性,而具有活性的的病毒則具有完整的病原體結構,是能夠傳播傳染的;第二,目前尚未發現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而獲病的明確病例。

簡單來說就是:

1. 糞便中發現了病毒核酸,還沒有確認檢測到是否有傳染活性的病毒微生物。

2. 病毒主要通過與呼吸道上皮細胞結合而引發感染,是否能夠通過消化道感染人,目前尚無定論。

但相信隨著我們對於這種新型病毒的不斷研究,這些問題都會弄清楚,搞明白。

但對於這樣的研究結果,也給了我們大家一個警示,就是病毒通過糞便傳播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如果要做好個人的防護工作,就更加凸顯了「勤洗手」的重要性,如果我們能做到便後洗手,飯前洗手,外出後、接觸外物後及時洗手,如果不能及時洗手也不要用手觸摸口鼻眼,通過合理的方式洗手,用流動的清水、肥皂或含醇的消毒洗手液洗手,充分徹底的洗手,就能夠大大降低病毒通過接觸傳播,糞便傳播,甚至是糞口傳播(雖然尚不明確,還是有一定可能性的)的可能性。

說了這麼多,其實很簡單,不管是糞便傳播、接觸傳播還是糞口傳播,如果能夠做好「洗手」這件事,又何必太過擔心病毒通過糞便傳播的新風險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KY2FHAB3uTiws8Kts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