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榨汁機、料理機的風行,喝果汁越加成了一種健康時尚,尤其在廣大家長看來,水果汁有營養、味道好,還易於吸收,特別適合嬰幼兒的喂養。然而權威專家給出回應,廣大兒童喝果汁弊大於利。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一杯果汁引起的困惑
美國兒科學會在官方雜誌《兒科》2017年6月份發布的《兒童飲用果汁指南》中指出,果汁對一歲以下幼兒弊多利少,建議家長不要給他們喝果汁。同時,美國兒科學會還建議,18歲以下的孩子也應該限制果汁的飲用量,建議直接吃新鮮水果。這一指南是否符合業界共識?我國嬰幼兒喂養方面,對果汁又是如何規定的?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營養科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盛志華給出了回答。
在我國,兒童喂養方面有兩大權威參考依據。一是衛計委發布的《兒童喂養與營養指導技術規範》,一是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其中,在《兒童喂養與營養指導技術規範》中明確提出,一歲以下嬰幼兒「不食用蜂蜜水或糖水,儘量不喝果汁」。
為什麼不能喝果汁,難道沒有營養必要性嗎?面對部分家長的質疑,盛志華解釋說,果汁可分為兩種,一是市售成品,一是自己鮮榨。前者,可能存在香精、色素、甜味劑、防腐劑等,不建議兒童飲用;後者,水果在固體變液態的加工中,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素大量流失,所剩糖分含量較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便是純果汁,其營養價值仍遠小於完整的水果。
另外,對於6個月以內發育正常的嬰兒來說,母乳或嬰兒配方奶中的水分足以滿足液體需要,不必再單純攝入果汁——「不但營養價值不高,還可能幫倒忙!」。
「幫倒忙」?這是什麼意思?
「市售的含糖飲料及濃縮果汁里大都會有添加糖,這是一種空白能量,容易導致超重肥胖,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增加嬰幼兒齲齒的風險。
另外,人類天生對甜味有好感,向嬰幼兒過早地喂食果汁,容易導致其對甜味飲料的嗜好,影響嬰幼兒對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的接受度及奶量,可能導致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量減少——個別嬰幼兒及兒童會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盛志華說,《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中強調「輔食應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刺激性調味品,保持淡口味。」也因如此,6月齡嬰兒添加輔食時,要求在添加強化營養米粉後,先從蔬菜泥開始,然後才能嘗試水果泥,也是怕孩子習慣甜味水果後,會拒絕食用口味較淡的蔬菜,造成以後的挑食偏食。
過量飲用果汁還會導致腹瀉。5月大的孩子應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其胃容量有限,喂果汁的話一次最多是5一10毫克。果汁糖分高,過量飲用,孩子的腸胃不耐受,所以會發生腹瀉。
18歲以下孩子喝果汁要限量
除了要求1歲以下幼兒禁喝果汁外,美國兒科學會的《兒童飲用果汁指南》還針對各年齡段提出果汁飲用限制。比如1歲至3歲:4盎司(約120毫升),不用奶瓶喂,用杯子或飲料盒喂;4歲至6歲:4盎司至6盎司(約120至180毫升);7歲至18歲:不得超過8盎司(約240毫升)。
在果汁攝入方面,婦幼保健醫生會嚴格按照膳食指南來指導和提醒家長,但有些家長在執行上可能會有自己的想法,往往就會有誤區,需要對大家做出提醒。
有的家長認為,寶寶嚴重便秘了,可以多喝一些添加富含山梨醇的蘋果汁、西梅汁和梨汁,但盛志華表示不提倡,她說治療便秘,可以為寶寶做好按摩,配合蔬菜、水果食療,另外加上運動。
要堅持給嬰兒喝白水並養成習慣,千萬不能讓孩子將果汁當水喝。對於4-6個月嬰兒在輔食添加時,如果給予果汁的話,一定要兌入開白水,以稀釋糖分。另外,在服藥期間儘量不要用果汁當水給嬰兒服藥。
最需要讓家長明確的是「果汁≠新鮮果蔬」,水果轉為果汁後,所得到的是糖水,喝果汁很容易在體內累積多餘熱量,而且它們沒有可以讓人們有飽足感的蛋白質或纖維,如果孩子進食完整水果有困難,可以嘗試攝入果泥。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通訊員 張彤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提前告知。如發現私自轉載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