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爺的作品可以說是陪伴了我們的整個童年,不管拍攝什麼樣的電影,都可以讓我們捧腹大笑,可謂是將無厘頭髮揮到了極致,星爺的電影一般都是以無厘頭居多,那麼自然也需要女星扮丑來達到一個良好的喜劇效果,之後恢復原貌的靚麗容顏更是可以引起我們的驚嘆。那麼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呢?
在香港、乃至整個華語電影界,周星馳的電影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種無厘頭的風格,深得人心,周星馳的電影一個重要的標籤就是「豬扒」即「醜女」,這種另闢蹊徑的演藝,劍走偏鋒,讓人眼前一亮,與傳統審美相背離區分,自然從外及內的營造反差效果,有極好的喜劇效果營造。
在早期電影中,展現女性演技的機會並不對,她們多數作為花瓶出現。即便湧現出很多既漂亮又有演技的女性演員,要突破傳統大眾的刻板印象,也不容易。太漂亮的臉在某種角度講,也是演員演繹事業的阻礙。而扮「醜女」則是一種很好的嘗試,既滿足演員的訴求、又讓角色本身不被外在的浮躁奪去光彩。
參演周星馳電影的女演員,敢於扮丑尋求突破的演繹水準也讓她們自身受益良多,比如《食神》中的「火雞姐」莫文蔚,影片中先丑後美的極大反差感,讓無數影迷記住了這位大美女。其實生活中的莫文蔚,長相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美女。
如果說莫文蔚當時的造型影響食慾,那趙薇也是與之不相上下。我們的「小燕子」曾經活潑可愛,大眼睛充滿了天真,但是在《少林足球》里也是讓周星馳好一番折騰,滿臉青春痘、頭髮更是多年不洗的樣子,還記得趙薇在電影里的濃妝嗎?一部電影出現了三種雷人造型,骯髒、邪魅煙燻妝、光頭一個不差,畢竟趙薇飾演的是賣饅頭的,星爺真的是「毀人不倦」。
星馳本身的電影風格就是一種從樸實中找尋亮點的一種過程和轉變。周星馳作為一個跑龍套的成為巨星,很多時候他會把自己主觀的意識加入到劇中。也深信這樣是真實的,也確實是真實的。人們的成長過程就是從一個不懂得美到懂得和嚮往美的一個過程,尤其是女人。
周星馳想給大家表達的不是單純的一種直觀的美麗,而是提醒大家任何一種美麗都是重生,任何一種蛻變都是成長的結果。沒有人會一成不變,改變的過程就是從心智上由內而外的迸發。而這種精神才是值得被大家關注和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