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東方第一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虎頭關帝廟

2019-11-08     視覺秀旅遊

虎頭關帝廟,位於黑龍江省虎林市。據《清史稿》、《清朝續文獻通考》記載:雍正年間興建起關帝廟。乾隆、嘉慶、 豐年間,關帝廟均曾修復過。1984年被列為縣級文物管理。1986年被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省文管會撥款對關帝廟進行了徹底維修。

關帝廟依山傍水。西側有石矻台階84級直達廟後山嶺之上。廟基長17米,高4.54米,木質建築。四周花牆,廟頂黑瓦覆蓋,重檐飛角,斗拱交錯。廟門兩側懸掛一副對聯,上聯:知我者惟春秋乎;下聯: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廟為兩進結構,廟內前廳八根明柱,皆雕二龍戲珠圖案,兩側兵器架上擺置著金瓜、鉞斧、朝天鐙、槍、刀、矛、戟。進入廊檐,並排四根明柱,下端石鼓做基礎,上端燕尾雕龍,迎面四幅繪有「百 古圖」的閣扇。打開閣扇,便是大廟正殿,殿內有七尊塑像——正中關羽,下有六配,左配:地藏佛、判官、關平;右配:山神、小鬼、周倉。塑像後面和左右彩屏上繪有「五龍藏雲」、「趙高求壽」、「青松白鶴」、「三國圖」。

虎頭關帝廟,因其歷史久遠,地處祖國最東方,此廟被譽為「東方第一廟」。如今的虎頭關帝廟,神威和靈氣尤在,香客不斷,已經成為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

相傳虎頭關帝廟是當年關里人來這裡營生,在烏蘇里江兩岸山林中采參挖藥發了財,為求財保命和對關公忠義的敬仰而共同捐資修建的,當時廟址最早選在虎頭山頂處,但每次在山頂備足材料準備開工時,第二天卻發現各種材料全部被搬到了山下,白天抬上去,晚上就被搬下來,反覆多日。

後來,建廟人領會到這是關老爺的意願,故在此地建廟。

蘇聯紅軍攻打虎頭的時候,猛烈的炮火將虎頭的所有建築幾乎毀為一旦,唯一絲毫未損的建築就是關帝廟;1989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越過烏蘇里江堤岸,瘋狂施虐烏蘇里沿岸的草原、樹林、田地,甚至穿過了虎林至虎頭,虎頭至饒河兩條公路,漲勢迅猛、村裡農民倉皇撤離家園,尋求避難,可江水奔涌到關帝廟門前時,卻嘎然而止,隨後江水迅速退去。

關於關帝廟的離奇故事在百姓中流傳很多,也正因為如此,關帝廟多年來一直香火很旺,特別是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從老人到孩子都走出家門,到關帝廟為關帝進香已成習俗,人們除了對關公的敬仰之外,帶著更多的願望與祈求,原關公保佑大家平安健康,保佑人們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那時烏蘇里江對岸領土尚未被俄侵占,還是我國的一條內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G7pSG4BMH2_cNUgU6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