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才是明滅真兇,卻讓崇禎背了300多年黑鍋,自己卻被奉為英主

2020-10-12     生活中演戲

原標題:此人才是明滅真兇,卻讓崇禎背了300多年黑鍋,自己卻被奉為英主

談到大明王朝的覆滅,很多人都繞不過一道坎,那就是崇禎葬送了大明江山,實際崇禎只是一個接盤俠,崇禎之前的幾任皇帝,都行為怪異,不務正業。大明滅亡的真兇,不能說是崇禎,而另有其人。

在崇禎之前的幾任皇帝中,雖然都行為怪異不務正業,但是真正為大明亡國埋下禍根的只有朱瞻基,朱瞻基是個奇葩,既喜歡斗蛐蛐,又勤政有為,這讓文武百官,無法接受,也無法找到理由進諫,就像一個人又做好事還做壞事,就會讓人又愛又恨。

zhuzhanji

朱瞻基為大明埋下的亡國禍根

這位執政短暫卻有所作為的蛐蛐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雖然在野史秘聞中朱瞻基常常被授予「蛐蛐皇帝」的稱號,可這一點兒不良愛好,一點都不影響自己當皇帝執政,朱瞻基承繼了爺爺朱棣的雄武之風和父親朱高熾的寬仁慈愛以後,朱瞻基把朱高熾開闢的「仁宣之治」推向了皇權高峰。

他不但把一直企圖詭計篡權的朱高煦治得服服帖帖,還在內閣大學士的輔佐下,實行了一系列利民措施,休養生息,讓人民安居樂業,一派繁榮景象。

明朝宦官干政劇照

就是這樣一位深受人民愛戴,利國利民的好皇帝,卻因為一個錯誤的舉措,為大明王朝的滅亡埋下禍根,當然,這跟他的個人喜好不相干。

公元1426年,朱瞻基下令在皇宮中設定「內書堂」,教育太監們念書識字,大家都知道,歷朝歷代,為了防止宦官干政,都不會讓太監認識字的,他教授太監識字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幫助自己理政,減輕自己的壓力,但是他沒想到,他這一舉動,卻引起了明朝歷史上的第二大政治勢力宦官勢力,這股勢力絕不弱於朝廷的文武百官集團勢力。

明朝宦官劇照

朱瞻基為何要設「內書堂」

自從朱元璋廢掉丞相制度之後,就將皇權集中於皇帝一人,有多大權力也就會有多大義務,朱元璋不辭辛苦為大明勞碌了十幾年,雖然辛苦但是國泰民安,沒有出現大的差錯。但是到了朱棣篡位後,由於常年征戰在外,幾乎沒有時間打理朝政,這個時候急需一個協助他理政的機構,因此朱棣又設定了內閣。

朱棣劇照

朱棣時期,雖然組建了內閣,但是真正的殺伐決斷大權仍然集中在皇帝手裡,內閣們只有參政議政的權力,也就是只有提建議的權力,決策權仍在皇帝這裡。

但是皇權從朱棣手中傳到朱瞻基的手中,中間已經經歷了三代皇帝,隨著皇權的更迭,內閣機構權力逐漸壯大,最後導致皇帝的很多君權被內閣分走,朱瞻基為了再次集權,奪回自己失去的君權,就必須有所作為。

崇禎和宦官劇照

君弱臣強必然導致朝局不穩,想要奪回君權,只有兩個辦法:

第一就是發動政變,直接誅殺分散皇權的內閣,但是這種做法雖然效果顯著,但是卻危險很大,很容易激發權變,做不好丟了皇位事小,還可能死於非命。

第二就是培植新的勢力制衡內閣勢力,這種做法收效比較慢,但是卻比較穩健,並且風險性很小,不容易引發變故,但是危害卻很深遠,因為新勢力的壯大,舊勢力的衰弱,依然會威脅到皇權。

朱元璋劇照

朱瞻基才是明滅真兇,卻讓崇禎背了300多年黑鍋,自己卻被奉為英主

朱瞻基為了培植自己的新勢力,就惦記著讓太監幫他牽制這群內閣文臣,因此,他把這些大字不識的太監掃了盲,並把本來屬於皇帝批紅的權力給了宦官們。沒想到自己死後,後繼之君對宦官勢力越來越依賴。俗話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這群太監在有文化之後,就變得更加飛揚跋扈,如虎添翼,甚至在後來出現了以「九千歲」自稱的宦官頭目魏忠賢。

魏忠賢劇照

宦官有文化後為何會威脅朝廷?因為大多宦官,都是來自社會底層,因生活的被迫不得不入宮當宦官。雖然他們識字後,但是仍不明白孔孟之道,加上鼠目寸光,心理畸形,因此常有一朝當權,一手遮天的小人得志心理,最典型的就是劉瑾和魏忠賢,大明朝因為朱瞻基的錯誤決策,導致大明王朝踏入了宦官專權的谷底不能自救。就是因為這一點朱瞻基為大明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崇禎劇照

雖然明末皇帝崇禎登記後,深知宦官的危害,曾除掉了宦官集團,但是泱泱大明王朝,已經被寄生的宦官集團吸食的名存實亡,縱然崇禎勤政愛民,可是身處內有李自成扯旗造反,外有後金虎視眈眈的困境當中,縱然有回天之心,卻無回天之力。朱瞻基為大明埋下亡國禍根,卻被史學界稱為比肩李世民的一代英主,崇禎卻成了背負大明亡國的背鍋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FtNG3UBLq-Ct6CZhic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