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貪腐手段新變異——「土味」腐敗成為新的權錢交易工具……

2019-08-08     新聞山西



隨著反腐敗的不斷進行,貪官污吏的貪腐手段也在發生變化。其中,聚焦違規吃喝、違規收受禮品禮金、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突出問題也顯露出來。

,從近些年被查處官員的腐敗經歷來看,隨著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落地生根,明目張胆送錢的情況有所減少,而一些所謂的「土特產」卻仍然屢禁不止,並異化成為新的權錢交易工具……

「土特產」腐蝕官員似溫水煮青蛙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歷來崇尚禮尚往來。人們在交往中也常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禮多人不怪」。可見,禮品在傳情達意、聯絡感情方面的確扮演著重要角色。收送禮品,也自然成為溝通關係、求人辦事的不二之選。

「土特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飽含濃濃的風土人情,而且大多包裝樸素簡易,夠土夠低調。在黨中央正風反腐高壓態勢的持續震懾下,送真金白銀、汽車房產等「引人矚目」的禮品的情況開始有所收斂,更具隱蔽性的「土特產」逐漸成為老闆們拉攏官員、打通關係的「敲門磚」,成為下級向上級彙報工作時必備的「伴手禮」。殊不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土特產」,卻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腐蝕黨員幹部,敗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

「第一次收人家兩瓶醋,我就有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來收受煙酒、土特產,收紅包、貴重物品,直至搞權錢交易……」這是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原副司長周望軍《悔過書》里的一段話。從「兩瓶醋」開始,周望軍積「小錯」成「大錯」,變「小貪」為「大貪」,一步步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

湖南省懷化市原副市長李自成,從收受土特產起步,到收煙收酒收紅包,再到收受現金賄賂,膽子越來越大,次數越來越頻繁,利慾薰心、變本加厲,最終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年。

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原廳長劉洪濤一開始只收些一般的土特產、禮物,後來是收名貴煙酒,再後來就是收受名人字畫、珠寶玉器、現金鈔票……截至案發時,其涉案金額已高達720餘萬元。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反腐敗教育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彭新林認為,對公職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來說,收受「土特產」的危害不容小覷。「千里之堤,潰於螻蟻」,從眾多違紀違法官員的墮落軌跡中不難發現,很少有人一開始就獅子大開口地索賄受賄,大多數腐敗分子都是從小吃小喝、收點小禮開始,逐漸由量變到質變,終成大貪巨蠹。毫不誇張地說,一瓶酒、一包茶葉、幾件「土特產」,足以撬開罪惡的貪慾閘門。

梳理髮現,「土特產」還是公款消費的一個重要渠道,是引發領導幹部違紀違規的導火索——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披露,廣東省博羅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張延風在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間,授意本單位工作人員購買洋酒、高檔白酒和糧油茶葉等禮品、土特產用於接待和送禮,並以會議費和招待費名義在單位列支,花費公款共計7.4萬元。2018年12月,張延風受到黨內警告處分,違紀款被收繳。

2013年至2015年,雲南省扶貧辦從省財政增撥的300萬元掛鉤扶貧工作經費中,分11批購買價值235.31萬元的蟲草、三七、茶葉、香煙等用于贈送相關單位。今年2月,時任雲南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李新平,雲南省扶貧辦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吳遂,雲南省扶貧辦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鬍國雲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西藏自治區洛扎縣工商聯主席巴桑次仁在2014年至2015年擔任該縣拉康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期間,違規公款吃喝,違規購買、贈送禮品。其中,用公款購買並贈送土特產共計3萬餘元。今年4月,巴桑次仁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拿公家的錢為自己鋪路,這就是花公款送禮的本質。」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下級花錢送上級,地方花錢送中央國家部委,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公款消費成自然」的不良風氣。這種不良風氣不但給國家、集體財產造成損失,嚴重侵害了群眾利益,也在無形中損害了黨和政府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可以說,那些用「土特產」搭建起來的關係網,籠絡的不過是利慾薰心的個別人,損害的卻是公眾利益,破壞的是黨風政風,傷害的是民意民心。

「土味」腐敗是異化的權錢交易

曾經看到過這樣的報道,說送給官員的「土特產」里往往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什麼秘密呢?比如土雞蛋中混著金雞蛋,茶葉盒裡裝著美金,山珍海味里摻著貂皮鹿茸,文房四寶包裝盒裡附贈玉器珠寶……「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著送「土特產」的名號,卻行賄賂之實。如果說普通的「土特產」腐蝕官員如溫水煮青蛙,那麼這些搖身一變、身價暴漲的「土特產」,則堪比定時炸彈,其危害不言而喻。

「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極具地方特色,表面上披著「土特產」的外衣,實際上卻是一個地方高價值產品的代表,具有稀缺性、可消費、可變現等特點,因此,「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近年來也成為一些請託人賄賂官員的首選。

貴州產茅台。這些年,被國酒茅台「撂倒」的官員不勝枚舉。有人拿礦泉水瓶裝茅台,變著花樣搞「四風」被通報,有人因為拿公款大量採購茅台用於單位招待被處分,還有人因為只喝年份茅台被行賄人輕易「拿下」。

雲南普洱茶舉世聞名。2011年至2013年間,雲南省臨滄市委原書記李小平為感謝時任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在其職務升遷過程中給予的關心幫助及希望以後繼續得到關照,先後送給白恩培夫婦價值人民幣44萬餘元的普洱茶4噸及價值人民幣16萬餘元的臨滄茶1噸,共計價值人民幣60多萬元,而這些買茶葉的錢全部是公款。

江蘇宜興紫砂壺譽滿天下。某建築工程公司沈老闆得知時任江蘇常州經濟適用房發展中心、住房保障中心等部門「一把手」陳馬良對紫砂壺情有獨鍾,送錢不成的他於是投其所好,帶著陳馬良多次到宜興購買紫砂壺。至案發,沈老闆一共為陳馬良買下11把紫砂壺,共出資84.6萬元。

「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像沈老闆一樣「投其所好」,是不少行賄人拉攏腐蝕幹部的慣用手段。梳理這些年的落馬貪官,有特殊雅好的不在少數。而翻看他們的受賄名錄,從煙酒茶到名人字畫,從玉石翡翠到瓷器蘭花,種類各異,名目繁多,其中不少是地方名貴特產或名貴資源。

「土味」里散發出一股股腐味,特產里暗藏著一場場交易。對此,彭新林認為,無論是「掛羊頭賣狗肉」式的送禮,還是投其所好的「雅賄」,即便打著「土特產」的旗號,其行為本質皆是利益輸送和權錢交易。

重拳整治,嚴防「土味」變「腐味」

7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布了一組數據:2019年上半年,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6341起、處理37207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6234人。這其中,違規收送禮品禮金,與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違規公款吃喝、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三項一起,占到查處問題總數的四分之三以上。數據還顯示,僅今年6月,全國查處違規收送禮品禮金問題就達1391起,接近查處問題總數的四分之一(總數為6060起),1693人因此受到處理。可以說,時至今日,整治違規收送禮品禮金的任務依然繁重。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一名領導幹部的蛻化變質往往就是從生活作風不檢點、生活情趣不健康開始的,往往都是從吃喝玩樂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所以,各級領導幹部要注重加強自身修養,慎小事,拘小節,防微杜漸,兩袖清風,築牢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

收送「土特產」看似事小,實則影響深遠,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幹部的作風,反映出黨風政風。因此,嚴防「土味」變「腐味」,是近年來黨中央持之以恆糾正「四風」、消除「四風」新變種的一項重要內容。

繼中央八項規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2018年修訂)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相繼實施後,2018年底,中央紀委專門下發《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嚴肅整治領導幹部利用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的通知》,旨在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揭露「四風」隱形面具,保持「零容忍」「露頭就打」的高壓態勢,嚴肅整治領導幹部利用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謀私利的歪風,嚴防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成為年節腐敗、隱性腐敗等腐敗交易的「潤滑劑」,形成人民滿意、群眾放心、領導安心的健康政治生態環境。

通知下發後,各地迅速行動,紛紛制定貫徹落實措施——

雲南省紀委監委出台《集中開展領導幹部利用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明確了對違規公款購買、違規收送、違規占用、違規插手干預或參與經營,特別是利用雲南高檔普洱茶、珠寶玉石、名貴木材等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等專項整治的5項重點內容,通過上門走訪,排查核實土特產店、珠寶玉石店近兩年來的發票開具情況等,專項檢查黨政機關、國有企業是否存在用公款違規購買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的問題。

四川省印發《關於推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意見(試行)》,明確了公職人員在與民營企業及其經營管理人員交往中必須嚴格遵守的「六個嚴禁」,其中「嚴禁違規收受高檔煙酒、珍稀藥材等名貴特產類禮品」的要求位列第一位。

此外,河北省保定市將淶水紅木家具、曲陽石雕和定瓷、易水硯、安國名貴藥材、順平桃木工藝品等列為重點對象;陝西省洛南縣圍繞瑪瑙石、金錢石、根雕、名人字畫四類當地名貴特產類資源進行排查摸底;青海省紀委監委印發方案,對本省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進行了界定,主要是指冬蟲夏草、崑崙玉及其製品兩種;新疆將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分為高檔煙酒、珍稀藥材、珠寶玉石、書畫作品四大類,有的放矢開展整治……

宋偉告訴記者,從近些年出台的政策法規,以及自上而下採取的各項措施不難看出,黨中央對黨員領導幹部違規收送禮品禮金,特別是利用地方名貴特產資源謀私的問題十分重視,重拳整治的決心從未動搖過。目前來看,最重要的是嚴格規範執行各項整治舉措,各地務必保持不歇腳、不放鬆的糾查態度。公職人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務必繃緊清廉這根弦,消除一切僥倖心理,自覺遠離「土特產」設下的腐敗陷阱。

遠離「土味」腐敗,黨的優良傳統不能丟

進入6月以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第一批單位開展得如火如荼。當前,圍繞8個方面開展的專項整治也已拉開帷幕。其中,違規收受禮品禮金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突出問題,是此次專項整治的重要內容之一。

不忘初心,要求我們不能忘記我們黨一路走過的路,不能忘記我們黨艱苦樸素、清廉為民的優良傳統。早在資源匱乏的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就堅決提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正是這種清廉的作風,贏得了百姓的信任與擁護,也才迎來了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

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是我們黨最傑出的代表,也是黨的優良傳統的奠基者和發揚光大者。

1927年秋收起義後,毛澤東帶領部隊向井岡山進發。當時,正值紅薯收穫的季節。由於生活配給十分匱乏,有的戰士紀律性不強,肚子餓了就順手偷吃了老鄉的紅薯,老鄉對此比較有意見。毛澤東覺得偷吃一個紅薯事小,可損害群眾利益事大。於是,他立即召集隊伍,鄭重宣布了三條行軍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第三,打土豪要歸公。這就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紀律」的最早雛形。

1960年10月,一些地區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遇到嚴重困難,糧食問題成為周恩來日常關注的頭等大事。西北地區某省一方面要求中央儘快給該省調進一批糧食,另一方面卻給中央機關送來5萬斤魚。對於這種行為,周恩來當即提出嚴厲批評。他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將此事通報全國,並強調「從今以後,全國不許送中央一針一線一條魚」。他還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習仲勛等人起草《中共中央關於不准請客送禮和停止新建招待所的通知》,規定一切單位都不准向任何單位和個人贈送禮物,也不許借用任何名義變相送禮……

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我們更需要傳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建設一支堅強有力、百毒不侵的幹部隊伍。在這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知行合一,再次樹立了榜樣。他在《之江新語·追求「慎獨」的高境界》中寫道,黨員幹部要「慎獨」。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權力,不僅要主動接受組織、制度的監督,而且還要不斷加強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個樣,人前人後一個樣,尤其是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2015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贛縣五雲鎮鎮長明經華受興國百歲老紅軍王承登委託,要給習近平總書記轉呈一封信和兩瓶興國產的山茶油。到北京後,明經華將信順利轉交,但山茶油卻沒有送出去。中央辦公廳的同志告訴她,中央有明確規定,不能收任何禮物。總書記也特別告誡,參會人員不能給他帶任何禮物和土特產。老紅軍的心意領了,但是禮物不能收。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搞好作風建設,既要狠剎迎來送往、公款吃喝之風,也要盯緊那些異化了的「土特產」,撲滅打著收送「土特產」的旗號謀私的不良苗頭。要讓幹部遠離「土味」腐敗,不因「小禮」而失「大節」,黨的優良傳統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來源:檢察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EoscmwBvvf6VcSZXcQ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