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壞的房子,這是最美的房子。
中國山村裡的世界級「豪宅」
世界著名的建築雜誌Dazeen,公布了2017年全球最佳住宅設計TOP10,
這些「壕無人性」的住宅,再次讓吾等搬磚一族,受到了強烈衝擊。
坐擁整片草原的波蘭方舟
隱藏在蔥蘢樹林裡的西班牙秘密樓閣
對自然特別友好的英國鄉村別墅
這份讓人嫉妒到面目全非的榜單中,唯一入選的中國住宅,卻樸素得有點突兀。
沒有滿眼科技感的前衛造型,也不是「霸占」整個山頭的超大獨棟,
甚至連豪宅標配的落地窗都沒有,而它們十年前的模樣,更是「慘不忍睹」。
地處多雨的四川巴中地區,低矮的土坯房潮濕不堪,「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是真實寫照。
除了自然條件的惡劣,上天還在這發泄了太多情緒。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作為嚴重受災地區,這個金台村幾乎變為平地。
災難殘忍但人之間有愛,地震災區很快重建,原來破舊的土坯屋,變成了整齊漂亮的社區房,人們也漸漸從地震的傷痛里走出來,開始迎接新的生活。
生活步入正軌,一切都充滿希望,被災難蹂躪過的村民,更懂得安居樂業的珍貴。
然而這份真誠卻沒能打動天地。
2010年,巴中地區暴雨,連日的傾盆大雨,最終引發了山體滑坡,巨大的泥石流一路直下,災後重建的一棟棟新房子,剎那間從眼前消失了,剛剛拾起生活的村民,再次品嘗了無家可歸的絕望。
人員沒有傷亡,村民在安置點暫時住了下來,可以後怎麼辦呢?茫茫天地,何處為家?
村民的絕望和無助,引起了兩個香港小伙子的關注,
林君翰和Joshua Bolchover,是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
兩個極富社會責任感的年輕人,決定為金台村做點什麼。
通過當地政府和香港公益組織的合作,這兩個小伙子來到了金台村,帶著團隊進行災後房屋大修復。
長期在鄉村進行公益改造的他們,最懂中國鄉村的不同魅力,也更明白村民最關切的需求。
鄉村改造不是簡單粗暴地把城市的生活搬進村子,如今中國的城市建築大同小異,他們希望能在鄉村,保留著一方水土的那一方滋味。
關係到村民未來切實的生活,功能大於形式,是他們貫徹始終的設計理念。
設計方案反覆修改了一年時間,從香港到金台村,他們往返了六次。
每次修改設計方案,都會邀請所有村民一起討論,牆體顏色怎麼選,風從哪裡吹,陽光從哪裡來…事無巨細,面面俱到。
2015年,承載村民新生活的民居完工,漂泊了太久的村民,迫不及待搬進了新家。
遠遠看去,22棟小樓錯落分布在山間,霧氣繚繞,像是誤入了世外桃源。
但農民房能當選全球最佳住宅,它到底藏著什麼魅力?
從講究的巴中秋色紅葉牆壁配色,到人人嚮往的屋頂農場,當地民居的傳統元素與現代住宅的時尚設計融為一體,這些獨棟小別墅,其實內里大有乾坤。
土地有限,房子建得小巧,但卻步步藏精妙,處處有玄機。
鄉村生活以自給自足為樂,於是他們給每家每戶設計了梯田狀的屋頂小菜園,留下家家種菜,戶戶有花的鄉土風景。
一眼望去,樓頂鬱鬱蔥蔥。
考慮到屋頂澆水不易,利用當地多雨的氣候,他們又設計了雨水收集系統,村民澆水只需打開水龍頭,既節約了水資源,又節省了生活開支。
種上些小蔥青菜,燒水的功夫,就可以到屋頂扯上兩根嫩蔥,摘下一把新鮮的青菜,回來煮上一碗暖和和的麵條。
鄉村生活,鄰里之間都很親近,傍晚、農閒的時候,大家總喜歡聚在一塊,老人搖搖手裡的芭蕉扇,喝著大碗茶聊家長里短,小孩們三五成群嬉嬉鬧鬧。
這樣一團和氣的閒適生活,誰會忍心看它消失呢?
為了留住「村口納涼」的地方,林君翰團隊設計了一個貫通村落的長廊,當做村子的公共社交中心,
樓頂用來種花種果樹,樓下的敞開式空間,村民可以聊天打牌,跳廣場舞,遇上誰家結婚、過滿月,還可以在這置辦酒桌。
又考慮到村民要晾曬糧食,販賣農產品,所有的房屋都沿街排列,房子之間留有足夠寬的過道,村民在自家門口就可以做點小生意。
改造鄉村生活,一個很大的挑戰是垃圾處理問題,沒有集中的廢物處理,再好的房子早晚也會埋在垃圾堆里。
為了讓村民能回歸綠色的自然生活,村子下方安裝了污水處理設備,每一家的污水經過無害處理後,排入蘆葦濕地繼續凈化,之後再流出的水已經是乾乾淨淨。
此外,想到村民家裡大多飼養家禽牲畜,他們在村裡,專門設計了一個飼養中心,可以集中處理排泄物,轉化成為綠色能源沼氣,省了錢,又對大自然很友好。
異味消失,蚊子也少了,這樣整潔的環境讓村民打心底里愛惜它。
小孩子常被大人教育,「不能像以前一樣隨地大小便。」
經歷過兩次災難,村民最擔心的還是房子的安全,這也是兩位建築師時刻放在心上的問題。
為確保安全,用於修建民居的土地,事先打下了兩排防滑樁。
房屋本身的抗震性更是嚴格要求,每一棟樓的抗震性能,都經過了高強度的安全測試。
新的生活,他們不希望村民戰戰兢兢地過。
以前的金台村,貧窮和落後是它揭不掉的標籤,年輕人都想逃到外面的世界。
而如今的村民們,過上了令人羨慕的安逸生活,在外打拚的人,都紛紛跑回了家,在金台村開始新的生活。
Dazeen雜誌點評說,「這是2017年最具社會責任感的房屋設計之一。」
其實在中國,林君翰和Joshua Bolchover,曾創造了無數「金台村」。
湖南一個建於50年代的鄉村醫院,年久失修,成為小危樓,了解到當地居民看病的諸多不便,
這兩個年輕人帶著團隊跑到湖南,把一個只有四張病床的老舊醫院,改造成了1400平的中國最潮鄉村衛生院。
改造前
改造後
陽光和風透過鏤空的牆壁,柔和的灑在地面。
屋頂的公共天井,老人可以打太極,孩子們可以玩遊戲。
江西一所農村小學,通過他們的建築魔法,變成了不輸網紅園區的創意校園。
而雲南一處地震廢墟上面,他們給孩子們變出了一個遊樂場和圖書館。
他們的作品,獲得過「WAACA中國建築獎」,入圍了「RIBA國際新銳建築師」。
陸續13年,林君翰和Joshua的公益團隊,在大陸改造了無數這樣的便民建築,學校,醫院,橋樑,他們通過建築,讓更多人生活得更有尊嚴。
高級的設計,或許和吃飯是一個道理,最基本也最難的,還是讓人覺得溫暖、心安。
如金台村一般,把「最壞」的前世,變成「最美」的今生,把痛失家園的辛酸淚水,變成安心幸福的開懷大笑,這就是走心設計的靈魂所在吧。
作者非凡君:feifanjun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