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防疫神器」作亂須各方攜手

2020-04-10     中國商網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特約評論員 馮海寧)近來,隨著各地陸續復工、部分省市中小學開學,隨身消毒卡、自測試劑盒等「防疫神器」受到部分消費者的追捧。專家表示,一些所謂的「防疫神器」實際效果非常有限,有的甚至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目前,多家企業因借疫情宣傳產品功效違反了廣告法的相關規定已被查處。

此前,一些號稱可以抵禦病毒、預防新冠肺炎的商品在網絡和實體店熱賣,比如消毒卡、銀離子消毒噴霧、精油抗病毒等產品。但是專家指出,這類產品的實際效果並不像商家宣傳的那麼神奇。現在,在疫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和人們對疫情的認識已經有了很大提高的情況下,此類「防疫神器」仍受到追捧,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毫無疑問,一些消費者看到媒體報道後,會相信專家的說法,理性看待「防疫神器」。但仍有一些消費者已被這類產品的功效宣傳所誘惑,可見,普及相關科學知識還需要不斷深入。只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堅持科學防疫,「防疫神器」的市場才會越來越小,那些通過違法宣傳趁疫發財的商家才能被市場拋棄。

消毒卡等「防疫神器」實際效果怎麼樣,顯然一般消費者難辨真偽,需要媒體與專家形成合力,粉碎虛假宣傳、引導理性消費。同時,也需要電商平台、社交平台對網店、微商的宣傳、資質等嚴格把關,因為這類產品主要是通過各類網絡平台銷售。

此外,防止「防疫神器」趁疫作亂更離不開監管部門的努力。一方面,各級監管部門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和信息甄別「防疫神器」真偽,引導廣大消費者科學消費。比如北京市藥監局表示,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暫未有家用版,不要輕信不良商家的虛假宣傳。

另一方面,要依法查處違法行為,發揮殺一儆百之效。市場監管總局提供的信息顯示,某些企業借疫情宣傳產品功效,又無法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構成虛假廣告,受到了處罰。這說明「防疫神器」趁疫忽悠的現象已經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在筆者看來,整治「防疫神器」趁疫作亂,既需要各地市場、藥監、質檢等部門聯手行動,因為一些「防疫神器」涉及專業問題、職能問題,需要其他部門的配合支持;也需要加強治理針對性,比如說媒體報道的隨身消毒卡、自測試劑盒等產品,其商家宣傳與實際功效是否相符,就需要有關方面進行嚴格把關。

針對涉疫產品虛假宣傳,我國廣告法、食品安全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也是懲治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的有效武器。受到處罰的企業,已經領教了法律的厲害。而那些至今仍在忽悠公眾的商家更不要心存僥倖,為了利益而無視法律。

疫情是一塊「試金石」,商家是否遵守商業道德、法律法規,網絡平台是否對網店或微商履行管理責任,各級監管部門是否盡職盡責,以及消費者是否具備科學素養,各方面都需要從自身角度進行檢視。只有如此,才能為企業復工、學校開學「護航」,讓消費者回歸理性,降低復工、開學的成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9dvZHEBiuFnsJQVwEjA.html















李國慶奪權

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