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和孩子相處困難?中國家長們,其實真沒有那麼多對錯之分

2019-09-17     好媽媽郝女士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世界上本就有很多的事物是並沒有對與錯之分的,但是現在許多的人卻總是陷入這樣的一種誤區當中,把自己的控制欲以及權力感都放在爭奪是非上面,只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就不在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想法是否存在誤區。

在家長和孩子的相處過程當中,似乎總是會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問題:孩子和家長總會站在不同的觀點去看待問題,當雙方的觀點不一致的時候,就很容易爭論不休,漸漸的也就影響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會讓家長覺得和孩子相處困難,其實都是因為家長並不了解冰山理論

冰山理論將人的自我比喻成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而人的潛意識大部分都埋藏在水下,冰山理論當中人的內在冰山是被分為了七個層次的,其中的行為位於山頂,也是我們最容易感知到的,自我位於最底層,幾乎無法讓人察覺。

所以,大多數人在對一個人做出評價的時候,總是只能通過最表層的人的行為言語來判斷

這樣的一種方式其實也是最容易誤會和主觀的,因為這些評價和感覺都是站在自我角度去看的,並沒有直接的客觀依據

朋友的孩子現在上了高中,有了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有自我的意識,而且變得也越來越明顯,這讓朋友覺得無可奈何,之前孩子明明就是很聽自己話的,但是現在朋友講什麼孩子都不聽,總喜歡和她頂嘴。前幾天兩個人在一同看電影的時候,兩個人對電影裡面的一個情節的出現是否有必要起了爭論,孩子覺得這個情節是可以推動劇情的發展的,所以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朋友覺得這僅僅是為了拖沓劇情,起不到實際的意義。最後兩個人爭論不休,甚至還冷戰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還是爸爸回家安撫了雙方的情緒。

這樣的一種現象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是非常常見的,家長和孩子似乎就像是仇人一般,對方說什麼即便自己並沒有什麼不同的看法,也一定要頂嘴,反對對方。這其實都是因為雙方都把爭論對錯之分看成了爭奪控制權的方式。


那麼,家長和孩子陷入對錯之爭,對雙方會有什麼危害呢?

1. 家長容易被沮喪和無力感的感覺填滿。

想必對於很多的現代家長來說,對於孩子的主導權和控制欲都是很強的,在《小歡喜》裡面,喬英子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所長大的,包括吃什麼,周末要做什麼,什麼可以玩和不可以玩都標記的很清楚,就連最後的考試的學校也要為孩子選擇。

這就是因為對於喬英子的媽媽了來說,英子就是她的全部,當她把孩子放在自我的中心的時候,就喪失了判斷對錯的能力。而當孩子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反抗的時候,家長就會有一種失去孩子的感覺,這種沮喪和無奈的感覺會慢慢地擴大,最後會影響家長的情緒,甚至會增強家長的控制欲

2. 孩子容易變得越來越叛逆。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會有一個叛逆的階段的,當父母給自己施加太多壓力的時候,就偏偏喜歡反著來,而家長如果一味的跟孩子站在對立面,不懂得變通的話,其實也是在助長孩子的這種叛逆的情緒。朋友的孩子平時其實並不是很喜歡吃炸雞,但是因為某一次和同學聚餐出去吃了之後被朋友知道了,朋友覺得炸雞是垃圾食品不健康,所以一直都不允許吃,朋友一直在孩子的耳邊強調,最後孩子忍無可忍就偏偏要吃,還特意點外賣回家。

3. 影響雙方的感情和溝通的基礎。

在家庭的相處模式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溝通,如果當家庭成員都不溝通的話,那麼父母和孩子之間心的距離也就變得越來越遠了。而當孩子和家長總是在溝通的過程當中陷入對錯之爭,那麼也就失去了溝通的意義,長期以往就會省略了溝通這個環節,感情的交流也就沒有一個宣洩口,容易產生誤會。


既然在溝通環節不應該陷入對錯之爭,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 減少對孩子的控制欲。

家長必須要清楚的一件事情是孩子雖然是自己撫養長大的,但是他們也是有自我的意識和人格的,在做一個選擇的時候他們也是可以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的,家長不應該總是覺得孩子的年紀還小,還應該被自己保護,這種表面上的為你好其實都是家長滿足自我控制欲的藉口。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識和選擇,畢竟如果孩子一直在自己的保護之下長大的話,也會喪失處理問題的能力,所以孩子應該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獨立的空間

2. 換位思考。

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待事物的結果也就不同了,一件事情可能站在雙方的角度上看都是沒有錯誤的,但是在對方看來就是大錯特錯,所以家長應該在雙方爭論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冷靜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也就能夠更加的理解孩子,更加的明白應該從哪一個角度和入手點去和孩子進行溝通,如果陷入對錯之爭當中大多數時候問題都根本得不到解決。

3. 學會讓自己冷靜下來。

很多人會覺得當自己成為家長的時候對於情緒的控制能力似乎就越來越薄弱了,每次孩子犯一點錯誤的時候就會大吼大叫,但是如果這樣被情緒所支配的時候,處理問題和看待問題就會更加的偏激了,所以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家長要學會控制自我的情緒,冷靜下來。

是非對錯本就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也不可能因為自己的年齡比較大,說的內容就一定是正確的,所以家長和孩子也沒必要陷入是非對錯之爭,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就會更加的理解對方。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8ClQG0BJleJMoPM82q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