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別名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節」形成之前,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徵用。佛教中的七月,原為一個佛的歡喜月,而非「鬼節」。但為何七月的盂蘭盆節成為「鬼節」呢?佛經《盂蘭盆經》在西晉時期翻譯傳入中國,經中有「目連救母」的故事,與當時仍然存有的孝道觀念暗合,後被推崇「三教同源說」的南朝的梁武帝蕭衍提倡,將其定為一個民俗節日,當時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
只是到了宋代才發生了變化,發展為薦亡度鬼。不知是巧合,還是道教附會佛教的盂蘭盆節,中元節與盂蘭盆節都設定在七月十五這一天。以至於後世以為,這兩個是一個節日的兩個名稱。同時也由於其意義和習俗早已難以分清,兩個節日的習俗開始混用。
中元節各地習俗
廣東:在華南地區七月十四有祭祀的傳統,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香燭和紙錢祭奠先人,以示對先人的懷念。廣東人稱為「七月十四」。舊時居民們於節日前上冥店買來金銀紙衣(即各種色紙,俗以為可制冥衣)、溪銀(冥幣)、元寶等冥具,盛於紙袋中,加封,俗稱「包袱」,擇日於午後配上牲醴、果品拜祭祖先,拜畢焚化冥具(包袱),俗稱「燒衣」。入夜以後,又以各種冥具及水飯、酒菜、香紙等祭於門前,施以無主之鬼魂。祭畢燃冥具,將祭品(酒飯)留在門外不收回,俗稱「燒幽」。港澳地區中元習俗與廣東一致。
雲南:騰越人祭祖後焚包,又用黃瓜一隻,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民間相傳,每年的七月十四/十五,是鬼門關大開之日。閻王會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煙食,所以七月也稱為鬼月,這個月被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福建:閩南人七月半祭拜時,會在各水域先放流燈火,迎接到來的亡魂,幫亡魂照路,邀來同享香火,號稱"水燈"。多是以紙糊如宮殿形,中有蠟油點火,內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紙旗,號稱"普渡旗",該旗以毛筆寫上"慶贊中元"、"廣施盂蘭"、"敬奉陰光"、"冥輝普照"等"中元敬語"字樣,並寫上自己的姓名,讓好兄弟(閩南語對亡魂的敬稱)知曉是哪家施主所供奉,也有直接寫在燈上而不用旗者。俗謂水燈漂浮愈遠,該施主愈得庇佑。
湖北:麻城人每逢農曆七月十五前後,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團聚過節,焚燒紙錢祭拜逝去先人。祭祀當天,先獻上葷食與白酒,並「饅頭」飯,竹筷平攤於飯菜之間,燈火齊明,還要訴接祭之言。各家男丁親自在紙錢上列印製作紙錢,燒紙幣,跪拜先人。之後合家聚筵。節日可以選擇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間的任一天進行。
浙江:嘉善縣以中元節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晚上鳴鑼撒飯於野,稱之「施食」。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一邊念經。天台中元節吃「餃餅」,筒類似春卷。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一塊豆腐及一飯糰(置於一片大樹樹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河北: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面羊贈送女兒。
山西: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面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豐富,中元節被賦予了更多的商業元素,影響了原本該有的文化傳承。個別農村家庭,老人活著的時候看護不佳,死後的葬禮卻大操大辦,到了中元節這天,更是進行豪華祭祀宴請活動,名曰祭祖,實際上是一種鋪張和炫耀,用坊間的話說「是辦給別人看的」。
應當說,真正的孝道,不是老人死後葬禮辦得多麼風光,不是墓碑豎多高、墳墓多豪華,也不是在中元節這天燒多少紙錢、辦多大宴席,而是在老人活著的時候尊親厚養,並將敬老盡孝和用勞動創造幸福這樣的良好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這才是中元節我們真正應該傳承的東西。
中元節禁忌主要的15種
1.床頭掛風鈴:風鈴的聲音很特別,很多人都喜歡,而鬼兄弟同樣喜歡這樣的聲音。傳說如果在床頭掛風鈴的話,很容易招來鬼兄弟,而順道的,他看到熟睡的你會做出些什麼來都是情不自禁。
2、忌偷吃祭品:這些是屬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3、忌夜遊: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忌晚上吹口哨:晚上吹口哨,當心好兄弟喜歡你。忌晚上喊名字: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4、忌說鬼字:中元普渡這一天,鬼魂幾乎傾巢而出,無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場,肯定是「鬼」滿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5、忌捕捉蜻蜓及蟈蟈:民間認為這兩種昆蟲是鬼魂的化身,胡亂捕捉它們,小心引鬼上門。
6、忌半夜慶生:七月生的人有點可憐,在晚上慶生時多半會出現一些不認識的「人」一起唱生日快樂歌,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7、忌游泳:此時好兄弟會和你玩鬼抬腳的遊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忌披頭散髮睡覺:鬼月時,到處都是在外遊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髮,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忌拖鞋整齊的放床邊:在外旅行時,拖鞋整齊的放在床邊,會招來靈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們的鬧床。
9、忌熬夜: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忌半夜晾衣服: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10、忌撿路邊的錢: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11、忌拍打人的肩背和頭: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忌回頭: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12、忌筷子插在飯中央: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13、忌晚上拍照:此舉動容易將靈界的朋友一起拍進來,然後帶回家。
14、忌玩碟仙:平常時刻玩碟仙就很容易發生事情,更何況在這鬼節時分。
15、忌在非特定場合燒冥紙: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在非特定場合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忌亂踩冥紙: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餘,自然會對你不利。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有優秀也會有糟粕,隨著時代發展也會有很多不適合,所以有些要大力提倡,有些也需要甄別慎重,但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