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瞰豫界丨新鄉輝縣市冀屯鎮:小小食用菌撬動特色大產業 農民在家門口端上了「鐵飯碗」

2019-07-24   今報三門峽

【核心提示】

「沒想到這不起眼的食用菌竟然成了俺家門口創業的『鐵飯碗』,收入穩定不說吧,還不比俺外出打工掙得少。」6月20日,在輝縣市冀屯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裡,正在培育菌種的合作社成員張召梅說,跟著合作社乾了三年多,一年比一年收入多,現在越來越有幹勁兒了。

這幾年,食用菌已經成了新鄉輝縣市冀屯鎮的金字招牌,全鎮食用菌大棚達到1.2萬座,年產鮮菇4.5億斤,年產值近10億元。冀屯鎮政府制定產業發展扶持激勵政策,將食用菌產業打造成為富民產業。冀屯食用菌迅速發展成為輝縣市精準脫貧攻堅克難的產業標杆,開啟了冀屯鎮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鄉村振興新模式。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郝同盟/文圖

食用菌合作社助推鄉村振興

冀屯鎮,位於新鄉輝縣市區西南部,為河南和山西交界處,北依太行,南臨衛水。近年來,該鎮把握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機遇,加快推進食用菌試點建設,以創新強農、協調惠農、綠色興農、開放助農、共享富農的新理念、新實踐、新探索,繪出了一幅鄉村振興的新畫面。

冀屯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位於冀屯鎮北6.5公里的范家屯村,目前合作社內建有工廠化菌棒運營中心、標準化養菌區、標準化種菌區、菌稻循環農業區、品種技術試驗區等多個功能性區域,產量高峰期時日產各種食用菌1萬多斤。

「現在主要培育的木耳,再過10天左右木耳就下來了,差不多每天能賣上萬把斤吧。」王紀峰是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總經理,他告訴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食用菌是冀屯鎮的傳統農業項目,十多年前規模小,種植戶散,沒有形成產業。2008年在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由他牽頭成立了這家合作社,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帶動了周邊50多家農戶的加入。

去年按照鄉村振興政策,王紀峰得到了200萬元的國家補助金。「現在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我今年計劃再新建10座大棚,能再吸納五六戶農戶加盟。」

王紀峰給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算了一筆帳:按照每名農戶至少能管理2座大棚,每座大棚放置2萬多個菌包來算,這一年下來保底也有3萬多元的凈收入。「現在想加入的人是越來越多,靠著科學化管理,不愁產量上不來,到時候加盟戶的效益還有增長的空間。」

據了解,在冀屯鎮,這樣的食用菌合作社還有十多家,合作社統一管理規劃已經成為食用菌種植散戶抱團發展的新模式。鎮政府大力鼓勵倡導合作社實施菌種發放、菌棒生產、技術管理、物資採購、商品銷售和分戶管理的「五統一管」模式,打造具有「科技化、產業化、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生態化」的現代農業合作社,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

龍頭企業助力 產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

「星河生物作為食用菌行業的龍頭企業,直接在我們這裡投資建廠是對我們最大支持。」提起星河生物在冀屯投資的事情,周邊的群眾讚不絕口。冀屯鎮目前作為我省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和單品品種種植平菇的最大基地,一直缺乏規模化的種植管理,星河生物的投資建廠,將食用菌這一特色產業上升為全鎮的主導產業。

冀屯鎮的合作社生產的食用菌遠銷歐盟、中東等地區。「但主要市場還是在國內和周邊大城市,比如鄭州、上海等。」王紀峰說,大部分是以鮮活的形式對外出售的,受制於食用菌食品特徵的影響,想再擴大一些市場半徑十分困難。偶爾也會接到一些訂單,生產出一些「乾貨」品類,但不是太多,主要因為加工能力有限,而且又缺乏「定價權」。

星河生物的到來,彌補了這些短板。「模擬光照、模擬水霧、模擬溫度,一切指標嚴格按照電腦數控,再輔以人性化的精心管理,經過大概60天的生長,頭大根小的優質金針菇就可以出廠了。」

星河生物工人向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介紹了金針菇產品的生產過程:工人們把金針菇從鐵架上搬到傳送帶,等候在那的工人們熟練地將金針菇從瓶中抽出,轉身送至包裝台上,包裝台的員工先將菇底的碎屑切除,再將金針菇以每包2.5公斤的重量包裝起來,運進儲藏室,一叢叢雪白粉嫩、如同銀菊般漂亮誘人的金針菇從這裡走向市場。

星河生物的負責人介紹說,「這條生產線投入生產後我們每天採收18萬瓶,仍供不應求。目前,日產金針菇200多噸,帶動當地1000多人就業。為擴大市場份額,公司年產7500噸的白玉菇生產線和年產7500噸海鮮菇生產線也正在加緊建設。」

依託龍頭企業,冀屯鎮已經將平菇、金針菇、木耳、雙孢菇的多個品種的食用菌打造成了菌類產業基地里的特色產品,出口日、韓和歐美的多個國家和地區。

提質增效 打造鄉村振興「冀屯名片」

「現在來拉鮮菇的客商越來越多,電子商務也越來越發達,很多合作社和農戶都有自己的經紀人啦。」在採訪中,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了解到,進入冬季後,市場上食用菌需求大,外地客商到冀屯鎮購買食用菌沒有門路,都會找到當地的經紀人聯繫業務。經紀人的運作,彌補了農戶和合作社對市場把握的短板,也可以提前規避一些市場風險,徹底地解決了農戶在銷售上的難題。

「我們目前正在進一步推動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做大做強。」冀屯鎮黨委書記趙化錄說,告別傳統的農法栽培模式,冀屯鎮的食用菌產業正在向工廠化、智能化、標準化邁進。

發揮特色之長,消除短板之短,把資源優勢發展為產業優勢,冀屯鎮除了食用菌以外,其他的傳統農業也正在發生精彩蝶變。今年以來,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種植業結構,促進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觀光旅遊等產業,冀屯鎮提檔升級,打造「一村一品」升級版。調減傳統糧食種植面積,推廣優質大豆、薯類、雜糧雜豆等經濟作物種植。通過合作社和企業基地帶動,推進食用菌產業高效集聚、高質發展,打造享譽全國的蘑菇小鎮。依託南水北調,發展林果業和農家樂。依託衛柿線,發展葡萄採摘園,打造「一河一路」休閒觀光農業帶。積極引導推廣大棚蔬菜種植,打造綠色蔬菜基地。

冀屯鎮黨委書記趙化錄說:「農業是鄉村的根基,打好特色牌,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徑、發展方式是冀屯鄉村振興的經驗,下一步冀屯鎮將繼續發展好食用菌這一特色產業,將食用菌項目打造成全國聞名的『冀屯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