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入為出,有了結餘,就可以用來投資有複利收益的品種了

2019-11-21     銀行螺絲釘

文 | 銀行螺絲釘 (轉載請獲本人授權,並註明作者與出處)

關注公眾號:定投十年賺十倍

同名微博:@銀行螺絲釘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穿越到了過去的朝代。

假如說回到了幾百年前,我們該如何去做一個長期投資呢?

古代沒有完善的金融體系,沒有基金等投資品種。但仍然也是有一些可以產生複利的東西。

賈府的財務危機

比如說在《紅樓夢》里,賈府,自己是不經商的,但仍然養活了非常多的人。

平日裡人情世故的往來,也需要上千兩銀子,更不用說大觀園這樣的無底洞。

賈府的錢從哪裡來呢?

賈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地租。

每年會有莊頭,幫助賈府收取地租,也就是說,每年會把五穀雜糧、雞鴨魚肉押送到賈府,也可以把這些折算成銀兩用於開銷。

不過,農林牧漁一向是周期性比較強的行業。

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我們從這兩年豬肉價格的走勢也能知道,農業是強周期性品種,這還是在農業更發達的現代。

如果是在古代,遇到點天荒人禍,地租收入是很不穩定的。

但是當年賈府開銷一直很大,為了維持排場,也大手大腳的花錢。

收入不穩定,而支出一旦提上去了,就很難降下來。

因此,這也使得賈府的財務遇到了危機。

那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構建蓄水池

其實解決方法也不難。

首先是改變意識。

賈府在平時收成好的階段,不要把它當成是一個可以長期持續的事情。

然後,再從收成中固定拿出一部分,積蓄起來,構建一個「蓄水池」。

以後到了年景不好的階段,這個「蓄水池」就可以平滑地租的波動。

接著又出現一個問題,如果有了一些積蓄,投入到什麼上面可以實現長期複利增長呢?

如果是現代,我們可以把錢投入到指數基金上,長期實現複利增長。

但是在古代,沒有這麼好用的工具。

但是古人也非常聰明,他們也有產生複利的工具,比如說祭田。

祭田

祭田,是古人實現複利增長、實現長期投資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

它的核心就是一個:「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祭田可以實現財富的傳承和複利增長。

通常祭田有幾個特徵:

  • 第一,在家族祖墳或者家族主要的聚集地附近,收購地產。
  • 第二,這個地產歸整個家族所有,通常是輪流管理。這樣避免某一房管理的時候把地產變賣,出現問題也能夠及時發現。
  • 第三,最重要的是,祭田不是私人財產。一旦由於犯錯而被抄家,家產可能會被抄走,但祭田不在此列。

祭田由專人管理,每年耕種,獲得收成,可以供家族所需。如果有富餘,後面還可以不斷的收購土地。

最後,實現一個複利增長。

這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在沒有股票、債券等的古代,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不過,因為農業收成並不穩定,所以即便是祭田,也需要嚴格約束家族勤儉節約,才能攢下錢用於繼續收購田地,否則過不了多久就得變賣家產了。

當然,到了現代,我們可選的投資品種也遠比古人豐富,不僅僅是房產地產了,像其他很多品種比如房地產信託、股票、債券等各種資產,都非常方便。

總結

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自然是最好的。

如果收入不穩定,可以先做出一個蓄水池,可以平滑收入的波動。

同時量入為出,有了結餘,就可以用來投資有複利收益的品種了。

作者:銀行螺絲釘(轉載請獲本人授權,並註明作者與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vV6mW4BMH2_cNUgZH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