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過山東青州

2019-05-22   最青州



若干年前,跟著導師做項目,從濟南坐車去青島,記得半路上經過一個叫「青州」的地方,當時我都不知道為什麼就記下了這個名字。

當時濟南和青島名氣大,那時候還沒有興起旅遊的概念,能將足印留在更多幾個大城市,都是很自豪的事,過青州就像治水的大禹過家門,大禹是三過家門不入,我們是來回青州未停留。

印象中,在濰坊的風箏博物館看了一下風箏,並在路邊的一家飯館裡吃了午飯。那頓午餐我記得吃得非常豐盛,一是大盤的烤兔子肉,老闆說,兔子是野兔子,因為土地包產到戶後生態環境好了,所以野兔子幾乎「成災」,獵人打幾隻野兔子非常輕鬆,飯館裡的野兔子都是收獵人的,價格比家養的兔子低多了;二是價格非常便宜,我們只有六個人,飯館提供的是10人餐,且都是按照「山東大漢」的標準配備的,餐桌上除了兔子還有海鮮,如大蝦、鱸魚之類的,一桌價格只要120元,到現在我還惦記著,在什麼地方能吃到這麼價廉物美的酒席。

此外,過濰坊什麼都沒有留下,因為在濟南還要給導師干幾天活,大家也沒有太多心思想其他的。

再次聽到青州,不是因為旅遊,也不是因為熟人,而是隱約地聽到「青州石雕」這個詞,尤其在我喜歡上雕刻和佛像藝術後,這個詞出現的頻率就更高了,我知道「青州石雕像」非常有名。擔心概念先入為主,因此,也沒有專門去查閱「青州石雕像」意味著什麼?

最近說到青州,那是因為《海河文學》和《東方散文》兩家雜誌社在淄博舉辦「海河杯」全國徵文大賽頒獎大會和「東方文韻」魯中筆會,承《海河文學》雜誌主編張莉莉老師和《東方散文》雜誌主編憨仲老師的盛情,我利用周末時間去青州學習交流。

到了青州才知道,青州人是這樣解釋自己的,大禹治水後,將天下分成九州,青州為九州之首。中國被號稱為「九州」,這個名詞確實是從大禹治水這時候來的,而現在的青州是不是大禹治水時的青州,好像沒有人說的清楚了,大禹治水時,將泰山以東的區域都稱為「青州」,現在的青州是在古青州範圍內,究竟現在的青州能代表多少古青州,這是說不清楚的了。

在1986年之前,青州還被稱為「益都縣」,之前隸屬於濰坊市,現在是山東省直接管轄的縣級市,而在民國之前,青州一直是「省市級」的地理區域。不說大禹治水後的九州之一,在宋朝的時候,青州還是一個山東東路(省)下的直轄市,范仲淹、歐陽修、富弻三位文臣都知青州,職務應該叫「青州知府」,現在青州的范公亭公園裡有「三賢祠」,記錄他們的事跡。

在「三賢祠」邊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古蹟「歸來堂」,這是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自1107年(宋徽宗大觀元年)一直居留的地方,這裡有李清照和趙明誠修建的歸來堂,這裡居住的李清照給自己取的雅號是「易安居士」,在隨後的十年里,這是趙明誠和李清照一生最恩愛的時期,他們研究金石學問,玩味著陶淵明的《歸去來辭》,那是多麼奢侈的歲月,那是多麼恬淡的日子!

李清照紀念館是新修的,儘管「四松亭」修的那麼古氣,可惜亭子下面的水泥走廊讓一切景致毀損殆盡,因為亭子下面的河道邊,原本該修一座船塢。這個敗筆不知道有幾個現代人能感知到,就像「三賢祠」前的唐楸和宋槐,我讓同行的人,都用手摸摸這幾株古樹的樹幹,讓他們實現與唐人、宋人實現穿越時空的對話,而應者寥寥無幾。

青州最讓我感興趣的景點是青州博物館,一個縣級市的博物館能到這個規模,唯一能說的就是「天作之合」。1986年,修建青州博物館的時候,根據史料記載,說有可能會挖掘到地下寶藏,等博物館建成了,地下空空如也,10年後,與青州博物館一牆之隔的地方修建校舍,青州博物館的館長在挖掘機的縫隙里看到了玄機,於是一個60平米見方的寶藏坑面世了,坑裡埋了從北魏到宋朝的佛像500餘座,這些佛像的精美和獨特程度,直接在古董界製造了一個詞彙「青州石像」!

當我站在博物館的精美石像前,我只能感謝這是上天對我們後人的格外垂青!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中註定的,我不知道是誰建議要造這樣規模的博物館?我不知道誰會想到佛像在博物館的一牆之隔出土,那個地方叫「龍興寺遺址」,這應該算是一個千古之謎。

記得以前藏傳佛教中,有經書失散千百年後,經過轉世靈通突然帶回人間的記載,感覺青州石像也有這樣的玄機在裡面。我感嘆造物主的神奇,我驚詫遠古的九州還有這樣的靈異故事在演繹。

對於我這樣喜歡博物館的人來說,一座博物館就足以讓一座城市熠熠生輝,而青州遠遠不止這些:今年剛剛申請到的5A級青州古城,讓節假日的遊人在此摩肩接踵,青州周圍的雲門山、駝山、玲瓏山,「三山聯翠,障城如畫」。假如有時間,在青州小住三日,徜徉于山水和古城之間,這也是一種快意人生的生活方式。

可惜,青州於我,只是匆匆一瞥。古人形容觀景過快叫走馬觀花,相對於走馬的速度,我的行程似乎還要急促一些,因此只能用騎馬過青州來比喻。

當然,起碼過青州還有一重意思,那就是,古人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現在沒有仙鶴了,我駕駛的是自己的「寶馬」,算是完成了青州的腰纏萬貫之行。

匆匆,但是絕不平淡。



(因為范仲淹,這裡成為一個景點。)


(我說是青州古石雕,編輯說不是。)


(北方人不了解南方的園林,沒有船塢的碼頭。)


(亭子看著很古,可惜,不懂用途。)


(看得出是紀念李清照的嗎?這書法!哈哈哈)


(趙朴初先生將「歸來堂」寫的像「歸未堂",難道有什麼說法?)


(這張拓片的複印件,是紀念館裡最古的東西了。)


(范小老子塑像。)


(有唐楸為證。)


(古老是有個性的。)


(這個遺址非常有玄機。)


(元代的碑額)


(明代的石翁仲)


(唐塔——北京房山雲居寺有好幾座。)


(青州南門)


(青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