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縣林地面積23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7.12%,森林資源豐富。2019年以前,國有林場每年僅靠木材銷售作為主要經濟收入。近年來,紫雲自治縣委、縣政府按照「三提升、兩壯大」的產業發展總體布局,依託森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菌、林下雞、林下蜂等「短、平、塊「林下經濟產業,積極鼓勵廣大林農發展林下經濟,促進生態保護成果惠民,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65歲的李恆忠是紫雲松山街道板鄉村的農戶,年輕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外出務工求生活,可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外出務工也變得越來越難,生活一度陷入絕境。自去年年底,紫雲縣政府提出大力發展10萬畝林下高效農業經濟的整體戰略規劃,以林下農業產業化、企業化、規模化的經營思路,把土地、資金、人才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有機結合。通過「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卡戶」的發展模式,成立了縣級農業平台公司,將建檔立卡農戶與公司聯繫在一起,在國有浪風關林場開始種植了1000畝的大球蓋菇,將李恆忠等貧困戶吸納進去公司務工,現在每個月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也逐漸變好了起來。
紫雲縣松山街道板香村 村民 李恆忠:開水、澆水、挖地,哪裡有草蓋不上就把它蓋好,關鍵是我們年紀大了,做這個比較輕鬆,出去打工沒人要了,在這裡一天100塊錢一個月就是3000塊錢。
時下正是林場種植的1000畝大球蓋菇上市的時間,一朵朵大球蓋菇掩映在林地里,閃耀著鮮美的光澤,每天有80多名附近的村民在林地里採收新鮮的大球蓋菇,一個個大球蓋菇在工人的手上放進筐裡面,運往不遠處的分揀處進行大球蓋菇的品級分揀。
紫雲鴻順林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經理 陸春波:目前為止,每天產量在兩萬斤以上,每天的採摘下來要進入冷庫,從冷庫裡面出來再加工分揀,一部分菇作為鮮貨來發售,另外一部分菇作為烘乾菇,剩下的菇作為鹽水菇來加工處理。
由於菌類產品不易長期儲存,除了訂購的鮮菇進行物流及時銷售以外,公司引進了一套粗加工流水生產線,將採摘的大球蓋菇進行第一道加工,不讓鮮菇因為採摘儲存問題而造成經濟損失。
紫雲鴻順林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經理 陸春波:每天可以生產鹽水菇,能達到十噸左右。收購商已經跟我們簽訂合同,基本上銷量是不愁的。
據了解,紫雲縣按照「三提升、兩壯大」的產業發展總體布局,依託2.3萬畝的國有浪風關林場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目前,林下經濟示範基地發展林下菌為主、林下雞、林下蜂為輔的「短、平、塊「林下經濟產業群。
紫雲縣林業局 局長 金家順:通過在林場裡面種林下菌、養林下雞、養林下蜂,立體林下經濟來謀劃來實施,目前我們這個示範點有林下菌1000畝,林下蜂300箱,林下雞有四萬多羽。
據了解,紫雲國有浪風關林場林下立體經濟幫扶示範基地,通過異地利益聯結分紅方式,由貧困戶以財政扶貧量化資金戶均1萬元入股村級合作社,按「國有企業+國有林場+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參與到公司經營中去,目前該示範基地可帶動全縣易地搬遷貧困戶4410戶, 17640人增收脫貧,其中有610名貧困農戶以長期務工方式年增收突破20000元。
紫雲縣林業局 局長 金家順:下一步我們還將引進市龍頭企業、省龍頭企業來繼續加大我們紫雲林下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們初步規劃,準備把我們林下菌做到3000畝以上,林下養雞達到100萬羽以上,林下養蜂力爭達到三萬群以上,輻射帶動,把更多的利益連結給我們貧困戶。
安順台記者:塗文俊 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