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起,根據《南京市綠道規劃暨三年行動計劃》,南京市全面啟動綠道建設。市綠化園林部門相繼組織實施了濱江風光帶綠道、環紫金山綠道、明城牆沿線綠道、老山綠道、慢城綠道等綠道建設,初步構建了融合生態環保、休閒遊憩等多種功能的綠道網絡體系。截止2018年底,全市已完成綠道建設863公里,總投資超過15億元。今年3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向全國介紹推廣綠道建設「南京經驗」。
為進一步促進我市綠道整體性、結構性體系的建立,更好地指導綠道建設,2018年年底,南京市綠化園林局會同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啟動編制了《南京市綠道總體規劃(2019-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2019年11月6日,《規劃》獲得《市政府關於南京市綠道總體規劃的批覆》(寧政復〔2019〕128號)。
市域綠道總體布局圖
江南江北、鬧市鄉野,
山水城林,環帶相接。
未來的南京綠道3.0版什麼樣?
根據《南京市綠道規劃設計技術導則》,綠道是結合南京特色、貫通全市城鄉的線性綠色開敞空間,是依託山、水、城、林格局,串聯城鎮、鄉村、風景名勝區與現代產業區等,集生態保護、體育運動、休閒娛樂、文化體驗、科普教育、旅遊度假等為一體,供城鄉居民、遊客步行和騎行的綠色廊道。
《規劃》以「慢享金陵綠道,暢遊美麗古都」為願景,落實南京市山水綠地骨架,系統契合城市空間特徵的綠道網絡。
以江為軸,以河為脈;以牆顯勝,以郭定城;以綠連郊,以道串園
《規劃》在對我市現狀綠道體系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江南「一江三環,四廊銜一網」、江北「一江兩環,兩廊銜一網」的綠道結構。
在市域形成江南江北相對獨立、環帶相接、串點連景的兩個綠道結構
《規劃》提出綠道分級分類規劃和風貌引導規劃,對七個重點綠道進行了體系性規劃。
《規劃》還對綠道的配套設施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規劃。
人行燈光感應
——自動感應行人,有人來時自動調亮燈光,人走後再度變暗或熄滅。
智能健身APP
——綠道將被分割成幾段,每抵達一小段目標,配套APP則會提醒,並全程監測和分析使用者健康數據。
快速充電裝置
——結合綠道標誌牌設施,結合市政線路設置快充線端方便人們迅速進行電子設備充電。
無線網絡覆蓋
——公共空間分布無線網絡,隨時隨地都可以暢通的上網。
實時數據分享
——設有電子大螢幕,時刻刷新運動能量記錄排名,市民還可相邀一起運動,相互激勵。
氣象實時數據
——更新氣象數據,包括氣溫、空氣品質、大氣壓等影響健康的重要指數,並及時更新並發布至配套APP。
趣味交互裝置
——設置不同活動模塊,可隨人的動作產生反應,如踩踏地面可發出聲音、亮光等。
南京市綠化園林局將按照《市政府關於南京市綠道總體規劃的批覆》(寧政復〔2019〕128號)的要求,全力做好綠道的建設工作,促進《規劃》的實施落地,並且在《規劃》的基礎上研究制定綠道詳細規劃,構建系統完整、結構健全的綠道規劃。至2035年,全市區級以上綠道線網總長度將達2662公里。
慢享金陵綠道,暢遊美麗古都。
未來的南京綠道,我們一起期待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tGSg24BMH2_cNUgdhp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