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四海在蘆蘇路上清理雜草
亳州新聞網訊 「每個月都有固定收入,像城裡人上班一樣,還不耽誤家裡的事情。」這兩天,譙城區華佗鎮黃莊村貧困戶喬四海和該村其他公益崗位人員來到蘆蘇路上清理雜草,他一邊拿著鐵鍬鏟草,一邊高興地說,「這都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給我安排了公益崗位,實現家門口就業。」
喬四海家住黃莊村前黃莊,因妻子去世、子女上學、自己又缺乏一技之長,造成家庭生活困難,2015年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的幫助下,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2017年已順利脫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考慮到其家庭狀況,鎮村又專門為他安排了公益性崗位,通過從事清掃鄉村道路、村莊保潔等工作,他每月有500元收入。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華佗鎮針對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開展摸底調查,廣泛徵求收集貧困群眾的就業意願,根據貧困戶的自身就業意願和就業能力,為貧困戶量身定製公益性崗位,以就業扶貧小崗位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近日,華佗鎮道東村的貧困戶燕東站也被村裡安排到公益性崗位上,參與村莊保潔,讓他實現了就近就業。「愛人是重度殘疾,我身患腰間盤突出和頸椎病,不能幹重活,多虧了村裡給我安排了公益崗位,現在有活乾了,既增加了收入,也響應了政府的環保政策。」燕東站感激地說。
截至目前,華佗鎮設置的公益性崗位由原來的130個增加到266個,主要涉及村莊保潔、禁燒巡查、防疫宣傳、光伏看護、護塘護路、治安巡查等公共事業,已經安排266名貧困群眾就業,每名在崗人員每月可獲得500元的收入。
「貧困戶通過自身勞動獲得勞務收入,獲得了更多的滿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也增強了貧困戶脫貧的穩定性和長效性。」譙城區華佗鎮人大主席劉翠皊介紹,通過公益崗位就業還進一步激發了貧困戶內生動力,實現就業、務農兩不誤,同時改善了農村公共服務,實現了就業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的「雙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qMFoXEBnkjnB-0zcp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