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品格,在於五大疏密關係

2019-11-06     藝術929

字勢多變


疏密有致

隸書一方面講究布白勻稱,另一方面又講究勻稱中的變化。在不違背勻稱的前提下,追求疏密有致。

鄧石如隸書

清代書法家鄧石如論書法說:「疏可走馬,密不透風。」這條原則,在隸書中也適用。鄧石如本人的藝術正踐行了這一審美追求,其隸書、篆刻就極注重疏密變化。

隸書的疏密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左疏右密、左密右疏、上疏下密、上密下疏、內疏 外密等幾類。

一、左疏右密。

「諱」「韓」二字左邊部首筆畫本較少,但是寫得大,所以造成了疏朗之奇趣,恰與筆畫多的右邊部分形成對比。

二、左密右疏。

「政」字左邊也可以寫大,但《曹全碑》中的「政」字有意緊縮,右邊有意擴張,大疏大密,收放自如;「澍」字,本是左中右結構,卻在《禮器碑》中被處理成左右結構,形成左密右疏之態。

三、上疏下密。

「彝」與「當」二字,將上部筆畫少的部分有意放大突出,從而與下部筆畫多處形成疏密變化,這類變化與「諱」「韓」二字都屬於反其道而行之的疏密處理手法。

四、上密下疏。

「學」「穹」二字都是藉助於末筆的長畫,盡其勢而展之,造成下部疏朗上部緊密。

五、內疏外密。

「扶」與「獲」二字都是左右結構,疏密之造成來自於左右向外移,且左右各自收緊,於是中間間隔變大,造成內疏外密之奇。

原著作者:方建勛(北京大學美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後、北大校友書畫協會秘書長兼導師)

轉自:書法入門,致謝!

【 版權聲明 】

我們尊重原創,《藝術929》所推分享內容和圖片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聯繫小編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l7LPm4BMH2_cNUg15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