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只是短暫的相遇之後,是長久的相思。像坐著火車旅行,經過了一站又一站,上上下下的人來往不斷,誰也不是誰的滄海桑田。心無所歸,情無所依,未到盡頭,我已是傷痕累累,滿懷疲憊。
於是讀書,書也許是最忠實的朋友。你可以拋棄它,它卻不會拋棄你。你可以親近它,欣賞它,作靈魂的相依。然而,我那不凈的心靈又曾想把它作為名利的龍門,躍過去,化為飛仙。結果,遭到的是它的懲罰,就像登泰山,未到壺天,身體已經透支,只能遠望南天門而興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我是沉舟,是病樹。一轉眼,二十多年的黃金歲月蹉跎而過。
儘管,「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我依然想尋一方凈土,來安放孤獨的心靈。似乎,寫作是來自心底的傾訴。我想起詩人韋錦的話:「我一拿起筆,就獲得了寧靜與幸福。」於是,輕敲鍵盤,把紛亂的思緒化一葉小舟,載著情感的重量,穿越生命的波峰浪谷。
只是,我依然懷有夢想,好像水中央會有一個寧靜的港灣,來迎接我的歸航。然而,望天也迷茫,望水也迷茫,天水迷茫處,是「天連水尾水連天」的無邊無際。所謂的「夢想」,只是「夢」,只是「想」,醒來後方知「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曾經放棄讀書,放棄寫作,放棄交友,放棄一切幻想,在空虛無聊中逝水如斯。轉瞬間,人到中年。俗話說:人到中年萬事休。既然萬事皆休,又何必苦苦追求?我想起一個禪宗的故事,人都背著一個包裹前行。這個包裹里有名利,有地位,有虛榮,有夢幻……所以人走得很累。只有把包裹放下,輕裝前進,才能獲得快樂。可是,如果你沒有閱盡滄桑,又如何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記得有人說過:多一分經歷,就少一分幻想。我的包裹還在背上,又怎能找到心靈的凈土呢?
是否,能像佛家那樣擁有一顆無欲無求的心呢?如果我是雪,我會玉砌所有的地方;如果我是光,我會照徹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風,我會驅散所有的霧霾……
想起陶淵明,那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志士,那個魂歸田園的詩人。「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他把田園賦予了豐富的感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他在艱辛地勞動中體會到的是輕鬆和愉快。「好讀書,不求甚解。」「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他在讀書與寫作中追求自己的理想。「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他在自然山水中尋求心靈的解脫。「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他的人生境界已經超越了生死。果能如此,哪兒不是凈土呢?
所以,欲尋心靈的凈土,須先有強大的心靈,強大到無需藉助外物既已圓滿安詳的境界。只是,我又怎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唯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爾,至心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