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鄭國銘:何家壠就是我的陣地

2020-03-08   漢新聞

「電話答疑情切切,微信徵詢意盈盈。晨昏忙不停。接力奔波人影瘦,滿目輝煌夕照明。真心為老兵。」這是一位軍休幹部為武漢市軍休八中心何家壠服務管理處鄭國銘寫的一首詩。

鄭國銘,1992年從部隊退役後就在何家壠服管處(原何家壠干休所)工作至今。除夕開始,鄭國銘就在何家壠服管處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本著軍人的責任和擔當,為何家壠56戶居民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他是衝鋒陷陣的「排頭兵」

作為何家壠服管處的負責人,鄭國銘第一時間組建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小孟,你負責組織微信接龍,並做好進出人員登記」「老張,你一定把門給守住,堅決執行全封閉管理」「老楊,你把電話守好,特別是休乾的用藥和用菜需求要記錄詳細」。就這樣,他克服人手少的困難,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不怕難、不退縮,堅持每天上門摸排、清掃消殺、送藥送菜,哪裡有需要,他就在哪裡,一干就是40多天。

鄭國銘對何家壠服管處所有休乾的家庭情況、身體狀況都摸的「門清」。對於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的高齡休干,他聯繫其子女進群,每日組織平安接龍,上報體溫;對於空巢、獨居的休干,他每天打一個電話、上一次門,確認老人的健康安全。

為落實上級「不落一戶、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鄭國銘帶領工作人員,和社區一起拉網排查,上門為休干、家屬和院內居民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圓滿完成了對何家壠服管處院內3棟住宅樓56戶、98名人員的情況摸排工作。

下沉社區後,鄭國銘還扛起了摸排隔離、封控管理、生活保障的責任。在門崗值班中,他總是把最難熬的夜班留給自己,把相對輕鬆的工作留給他人。

鄭國銘在懸掛下沉社區黨員公示牌。

他是認真嚴謹的「實幹者」

何家壠服管處實行封閉管理後,對人員車輛進行嚴格管控。有一天,院內的一位租戶沒有必要理由,要求開車外出,鄭國銘耐心地進行勸返,誰知該租戶拒不配合,準備強行沖卡,情急之下,鄭國銘一步跨到車前,展開雙臂,大吼一聲「要想出去,除非從我身上壓過去」,並叫值守人員「立即報警」,司機當場被震懾住了,老老實實把車倒回原位。

鄭國銘每天都是最早到崗,最後一個離開。難事、急事、要事,他總是衝鋒在前,休干有困難也總是第一個給他打電話。他的手機每天要不停地充電,大家都笑道:「鄭科長的電話比市長熱線都忙吶」。

鄭國銘用一隻噴壺,106瓶消毒液,默默完成了30080平方米消殺工作。他的微信運動步數每天顯示在10000步以上,不停地爬樓常常使他汗流浹背,對此他卻說:「沒事,消殺必須不留死角,爬樓就當鍛鍊身體了!」

截至目前,何家壠服管處確診病例為零、疑似病例為零、密切接觸者為零,是武漢為數不多的「零疫情」小區。

鄭國銘為休干住宅樓消毒。

鄭國銘對院內公共區域和垃圾桶進行消毒。

他是真情服務的「勤務員」

隨著武漢管控措施的不斷升級,軍休幹部的日常生活也出現了不少困難,鄭國銘總是不怕辛苦、想方設法為休干解難題、送溫情。

正月初九,鄭國銘得知院內有位休干突發腸胃炎,兒女又都在抗疫一線無法趕回,他立即聯繫社區幹部,一起將這位休干送到醫院檢查治療,為休干忙前忙後,當起 「臨時兒女」。脫離危險後的休干說:「我真是有福,多了個好兒子!」

小區封閉後,考慮到大家買菜、買藥不便的問題,鄭國銘及時聯繫東湖醫院,清理藥房庫存,為休干開展電話預約和送藥上門服務,為居住在院內的休乾上門送藥,對於居住在外地的休干,通過郵寄將藥品快遞到他們手上。他還積極聯繫社區,想方設法保障休乾的「菜籃子」。他和工作人員已為休乾上門送藥63人次,代購7次,團購蔬菜、肉類和生活物資221人次,送愛心菜98份。

鄭國銘上門為休干遺屬送愛心菜。

鄭國銘幫助休干團購生活物資。

鄭國銘是家中的頂樑柱,妻子身體也不是很好,疫情爆發後,他再無多餘的精力過問家裡,為此感到十分內疚。他總說:「何家壠的56戶人家就我最熟悉,他們都指望著我,我不上誰上?疫情面前,我只能舍小家顧大家,召必回,戰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