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有媽媽陪睡和不跟媽媽睡的孩子,會有哪些區別?

2021-03-27     兩口育兒

原標題:3歲前,有媽媽陪睡和不跟媽媽睡的孩子,會有哪些區別?

在文章開始之前,先先問一個小問題:你的孩子三歲之前,都是跟誰一起睡的?

  • 如果是從小就自己睡,請在評論區回1;
  • 如果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睡,請回2;
  • 如果和其他人一起睡,例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保姆,那就請回3。

相信回2的人,要比回其他兩項的幸福得多。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依賴關係到底是怎麼建成的。

你以為是血緣關係嗎?並不是,寶寶對父母產生信賴,並不是來源於本能,而是來源於熟悉。即便真的有血親感應,那也大多是孩子知事之後的事情,在嬰兒時期,寶寶的所作所為都憑藉的是本能。

因為寶寶的大腦發育還未完全成熟,所以記憶力有限。大多數時候,他們對於只見過兩三面,甚至是更少的人都不會產生印象,大多都是轉頭就忘記。只有對日復一日相處的人,才會產生熟悉感。

那為什麼寶寶在剛生下來的時候並不排斥父母呢?

實際上他們在這個階段誰都不會排斥,看誰都幾乎是差不多的反應。

因為新生兒的視力幾乎等於0,看人都看不清楚,更別說認人了。

只有當他長到差不多三四個月的時候,視力有所發育,能夠認出五官了,這個時候他才會分出親疏遠近,而只有對相處時間最久的人,他才能建立起依賴關係。

由此就可以說,想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就需要充足的陪伴。

另一個,寶寶剛出生的前三年,對他來說相當於「初到此地」,對什麼都不熟悉。面對這陌生的環境,他們會有巨大的恐慌感。

這個時候,只有父母的陪伴才能讓他們安心下來,這也是為什麼3歲以下的寶寶離開爸爸媽媽一會兒就會哭的原因。

不是他們愛哭,是他們害怕爸爸媽媽會突然不見了。而母親的陪睡,能夠讓他擁有更好的睡眠質量,不再因為害怕陌生的環境而時常驚醒。充足而上乘的睡眠質量,能夠讓寶寶發育得更好。

另外,一般在3歲前沒有得到充足陪伴的孩子,在3歲以後都會格外的膩父母。

這源自於他們的補償心理,由於沒有得到父母充足的陪伴,致使他們成為了沒有安全感的孩子。

而為了讓自己能夠安心,他們會選擇時時刻刻待在爸爸媽媽身邊,一刻也不離開,這對於父母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因為他們這個年紀很快就要上幼兒園,也就意味著會經歷離別,這對於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並且貿然將他們送去幼兒園可能會給他們造成更大的心理創傷。

總的來說,3歲之前陪孩子睡覺不僅能夠促進親子關係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他能夠讓寶寶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以後能更快接受「父母與他並不是一體」的事實,面對上學時要遇到的離別也更容易理解,而不會終日陷在失去父母的恐慌之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N3_gHgBDlXMa8eqPC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