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手丹青鑄軍魂 「雙流畫家」陳少林用畫筆譜寫「英雄戰歌」

2020-04-21   天府雙流

藝術迷們有眼福嘍,

快來qio一qio

欣賞幾幅作品

《守望》

《西部女特警》

《高原之舟》

《守望家園》

《伊犁河畔》

有沒有大飽眼福呀!

大家知道嗎?

這些作品都出自一位「聖手丹青鑄軍魂」的

「雙流畫家」陳少林之手

打開百度搜索「陳少林」三個字,秒間跳出5940個相關結果,其中,《駐心靈的歌者:著名畫家陳少林作品賞析》排在信息首條映入我的眼帘。那篇文章介紹:陳少林,1964年5月出生於四川宜賓,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師承劉大為、仁惠中、袁武、王天勝、龔建新。中國水墨人物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中國畫人物畫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新疆美術家協會國畫藝委會委員;新疆畫院院外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這句話出自《菜根譚》,著名作家劉心武解釋:「真正高雅的人物,用不著裝扮做作,其一舉一動自然而然地就能顯示出超俗洒脫的高品位來」。我想,《菜根譚》里這句話用在陳少林身上是否合適?還是用陳少林年近甲子的人生歲月來告訴大家吧。

戍邊「戰友」陳少林

人間最美四月天。與陳少林相識,是2020年清明節後第14天,4月14日,三個「4」似乎是預示著諸事皆順。

那天,陽光溫柔而又斑駁得如星星點點墜落在我們身上,那一點點流瀉出似碎光的春陽似乎在用它的耀眼來襯托我們這次平凡卻又不平凡的採訪。上午9點,我與兩位同事如約來到了雙流東升街道白鶴社區歐城花園,陳少林就住在這個有點年代感的小區里的一幢小高層帶樓頂花園的頂樓。

與陳少林交談,很快就尋找到了共同的話題:軍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陳少林在新疆伊梨邊防8團當邊防戰士,而我早於他兩年在新疆阿圖什邊防11團當邊防戰士,「有緣」啊,我們曾是一起戍邊的「戰友」;陳少林老家在川南宜賓,我生於川西北彭州,這又是成了「老鄉」緣。先不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那事,就當兵人而言,都知道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出於對老兵的尊重,新兵對老兵大都稱「老班長」,陳少林退役已是中校,但仍親切地尊稱我為「老班長」。

我寫新聞始於部隊,回家鄉後最終選擇了「媒體人」這一職業。

由於工作關係,我也斷斷續續地接觸過陳少林的一些作品,如《高原之舟》《駝鈴》,入選全軍第十屆美術作品展;《收》入選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同心協力》入選全國第十屆體育美術作品展;《哈薩克》入選聯合國世界人民大團結美術作品邀請展;《守望》入選全軍第十一屆美術作品展;《西部女特警》入選全國第十二屆美術作品展。

《同心協力》

走進樓頂的畫室,初見陳少林,56歲的他,濃眉大眼,鼻樑挺直。由於腰身挺拔身材適中,一件深紅色的唐裝更使他顯得清逸、俊朗。他的畫室也布置得極為簡約,畫室牆壁上掛著一幅未完成的大型人物畫。畫室里有兩張桌子,窗戶靠西北方向的桌子上放著一套簡潔實用的功夫茶具,顯然是兼備待客待友的功能;窗戶靠東偏北的另一張長形條桌,顯然是他的書桌,被幾摞畫卷書籍占去了一大半。

既是「戰友」,又兼是「老鄉」,我們的採訪交談自然很順利。陳少林面像儒雅,眉頭微鎖,不苟言笑,我每提問題,他都會侃侃道來,話語中折射出他在35年繪畫生涯里所領悟出的生命價值。陳少林告訴我,他的作品主要是圍繞著新疆豐富多彩的民族特色而展開,長期在新疆的工作生活使得他的作品散發出一種獨特的敏銳。也可以說,正是這種濃郁的地域特色風情喚起了他內心深處某種共鳴般的人生情感和軍旅情懷。

追夢少年陳少林

交談中,我知道小時候陳少林家裡父母養育了兄弟姊妹六人,他是家中老四,生活那個年代,艱辛是無法用語言形容。兒時的他,常常光著腳板,背著比自己還高一大截背篼割牛草,然後在太陽落山時,將牛兒趕回家。故鄉秀麗的山川美景常常讓他留戀往返,他調侃自己原本是想當歌唱家,唱出家鄉的山美水美。但是,當他在青春期變聲時,發現自己的嗓音變粗了,變得跟其他同學不一樣了,以為自己的嗓音壞了,便改變了初衷,想當畫家了:「我能把這些美景畫出來也不錯啊。」

上學時期,陳少林每天往返在鄉間的小路上,那一層層相連的梯田宛如一塊塊翠玉鋪滿大地,掛滿露珠的水稻、陽光一照,折射出七彩光芒,像是綠色項鍊上的璀璨晶瑩的鑽石,簡直美極了。於是,他便用稻田裡的水把泥巴路潑濕、抹平,用樹枝開始學習作畫。

放牛割草時用鐮刀作畫,上課時在作業本和課本行空隙處作畫,每天晚做完作業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畫一畫……小小年齡陳少林一直在追夢。

有一天,語文老師發現陳少林的課本空白處全被各式各樣的畫給填滿了,當著全班同學火氣冒三丈地問他:「你為什麼這麼不愛惜書本?」

少林小聲地說了句:「我想當畫家。」

「就你這個學習態度還想當畫家?我看你一輩子都當不了畫家。」

老師的話在陳少林幼小的心靈打下深深的烙印,他不服氣:「我偏要當畫家,讓你的笑話也變為『笑話』。」

上初二時,陳少林榮獲了四川省「少年書畫展」三等獎,一時間成了方圓百里小有名氣的「小畫家」。當然,陳少林沒有「笑話」那位老師,還謙虛地說:「如果沒有那位老師刺激,我也不會有今天。」

戰士「畫家」陳少林

1982年10月,陳少林懷揣著「畫家」的夢想參軍入伍,從長江第一城宜賓來到西北邊陲伊犁,在邊防8團成為了一名戍邊軍人。艱難枯燥的邊防生活絲毫沒有影響陳少林對繪畫藝術的追求,沙漠、草原、山川、河流、新疆獨特的民族風情和原生態純樸的民俗……每當接觸到這些,融入到這裡,心中便萌動著創作的激情和衝動。

「風吹石頭跑,戈壁灘上不長草。」大西北自然環境異常艱苦,有時汽車行駛二三百公里不見人煙。大西北的戍邊軍人,被寒風撕扯的古銅色臉,因為缺氧形成的紫色嘴唇,烈日下被汗漬染成「地圖」的軍裝……這一切都震撼著陳少林的心,他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忍不住想用手中的畫筆去讚美他們。

《戍邊高原人》

從軍第二年,陳少林接受了繪製邊防團訓練場《大閱兵》的大幅宣傳畫的重任,他起早貪黑畫了整整3個月。當這幅氣勢磅礴、栩栩如生的宣傳畫完成時,在駐地引起了轟動,部隊許多官兵都以在畫前合影留念為榮。

從那以後,陳少林更加痴迷於描繪邊陲風景、塔松以及堅守哨位的戍邊軍人。1985年隆冬的一天,一場罕見的大雪從天而降,一簇簇的雪團在高大的樹冠上鑲滿了亮閃閃的銀條,天地融成了一片白色的童話世界。陳少林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絕好的繪畫機會,蹲、趴、站……在刺骨的寒風中他用盡了能用的姿勢,專注地畫了整整四個多小時,腳凍麻了,手凍僵了,但他心裡想要的這幅畫出來了。這幅名為《一夜園中梨花開》的畫作《伊犁日報》刊用後,不僅是部隊官兵,也在當地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名戰士「畫家」了。

在大西北帕米爾高原、天山南北、伊梨河谷、風雪邊防……堅持不懈的藝術追求中,陳少林有20餘幅畫作在《解放軍畫報》《伊犁日報》等軍內外報刊雜誌刊登,大家都稱他為戰士「畫家」。面對鮮花和榮譽,陳少林明白,他還不一位真正的畫家,還有更艱難曲折的路在等他,他決心報考解放軍藝術學院。

軍旅畫家陳少林

1999年酷夏,滿懷壯志的陳少林再次來到首都北京,經過此前三次落榜,這次陳少林終於盼來了等待7年的解放軍藝術學院錄取通知書。

如何完成自己的畢業作品,陳少林想到在邊防生活17年的特殊經歷,他決定創作一幅反映戍邊軍人生活的作品。

繪畫需要靈感和激情,一次次創作,一次次失敗,陳少林的畫桌邊已經堆起了半人高的廢稿,他有時痛苦得用頭抵著牆,流到地上的都分不清究竟是淚水還是血水。

「我是戍邊軍人,我的根在伊犁。」想到這裡,陳少林果斷返回伊犁。陳少林至今仍清晰地記到,那一天來到久違的伊梨河谷,朝霞暈染過的伊犁河色彩鮮明,向陽的地方燦爛明亮,背陰的地方是一種濃郁的黑色,那種黑色在他眼裡幻化成了戍邊軍人騎著黑色戰馬,所向披靡地踏進蒼茫的雪域邊陲。

回校創作正值北京最熱的時候,陳少林面對2×2米的大幅宣紙,將自己對戍邊軍人的那份情感深深地融入到畫作中,對每一個細節精雕細琢。

《駝鈴》

當這幅先後畫了6次的作品《駝鈴》完成時,原本就清瘦的陳少林簡直脫了形,傾注了他全部心血和感情的畫作《駝鈴》,得到了指導教師袁武、任惠中和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劉大為等名家的高度評價:戍邊軍人被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得面龐黝黑,被高寒缺氧折磨得嘴唇黑紫腫脹,但執著的眼神里透著撼人心魄的堅定和執著,整幅畫面給人以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傳遞著濃烈的不屈精神……

戈壁大漠、巍然屹立的冰峰雪嶺、頑強執著的千年胡楊、風雪邊防線上的戍邊軍人……這些題材成了陳少林繪畫中不可缺少的藝術元素,他的作品也被德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香港地區的許多機構及個人收藏。

畢業後,許多同學往大城市進發,而陳少林卻毅然放棄了這樣的天賜良機,義無反顧地回到了他的藝術之源——新疆。在他的眼裡,戍邊軍人那種「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鐵血情懷,雪峰遠離喧囂的聖潔,才是一位軍旅畫家所嚮往的生活,只有沉入其中才能使自己的藝術追求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深刻感悟和升華。

「雙流畫家」陳少林

陳少林雖不是雙流人,但許多人都認為他是「雙流畫家」。不管是在雙流古蜀農耕文化收藏館陳少林畫室里作畫,還是風景如畫的鳳翔湖寫生,還是到彭鎮百年老茶館採風體驗生活,作為他的「老班長」兼記者的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陳少林,一位豐滿的、真實的、有著不同尋常閱歷和創作經歷的畫家,一位兼有多方面才幹又從不自滿不肯息肩而志在求索的學者型畫家,一位造詣頗深不敢膨脹有著自我約束力的心中永遠銘刻著「軍魂」的「雙流畫家」。

許多人還記得今年3月9日在中宣部《學習強國》平台,陳少林發了《出征》《生命的守護神》兩幅畫作,卻不清楚雙流在阻擊疫情艱苦卓絕的那段時間,那些「逆行者」們每天都在感動著他,他說:「用畫筆譜寫『英雄戰歌』,作為一位從軍23年的軍人,我義不容辭!」。

《生命的守護神》

《出征》

那些日子,陳少林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把一幕幕的感動畫面創作成畫作,用藝術謳歌「逆行者」,用特別「軍禮」向「逆行者」致敬。

陳少林透露:「我的戰『疫』作品全部創作完後,首先要在『書香雙流』進行專題展示,接下來有可能我還要到湖北的武漢進行巡展。」

陳少林作品裡氤氳著一種獨特的細膩,這種細膩不僅僅是繪畫風格,更是畫家心境氣質的體現。陳少林說,「雙流的人文情懷,來了以後讓我非常感動,彭鎮的老茶館自然常去,黃龍溪古鎮就像我老家的李莊一樣美,我被雙流悠悠的歷史情懷所感動,這些感動也是我的靈感,是我在雙流進行一系列創作的動力和源泉。」

在陳少林看來,創作有特殊的地域情懷,這種情懷也會隨著地域的改變、情感改變而變化。閒暇之時,他喜歡到雙流的各個地方尋找創作靈感,「魅力雙流,歷經千年,煥然成彩,文明燦爛,文脈傳承,是我這一生最愛的地方。」陳少林計劃,下一步他要安排好時間,從雙流的歷史文化、老街記憶、紅色文化等方面,以繪畫藝術來展天府之國魅力雙流之美。

陳少林,曾經的戍邊軍人,繪畫事業從軍旅開始,但不管身在何方,他從未忘記心中銘刻著的「軍魂」,用自己的聖手巧繪丹青,踐行著一個軍人內心深處的初心,展現著一個經過軍旅歷練的畫家特有的藝術風采。

公示丨雙流這些城鄉道路擬命名、更名和註銷

左巷·右里」招租了!千萬別錯過!

人民日報發布創意視頻:有一種生活美學叫成都

國家安全教育日丨網絡安全在身邊,如何防範網絡危險?

主 編:鵬 哥

編 輯:佳 佳

新聞來源:雙流融媒體中心

主辦單位:中共成都市雙流區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