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車成功正反穿最難進藏古道,經歷了什麼?

2020-10-29     中國自駕地理

原標題:一戰成名!第一台小排量車成功正反穿最難進藏古道,經歷了什麼?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360 篇 原 創 主 文-

越野新秀福特撼路者,又一次以不走尋常路的方式證明了自己,與此同時它的駕駛者大雁,自駕履歷也從此添上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9月下旬,廣州VIP讀者大雁跟隨「致敬英雄·和田進藏第九線」隊伍,開著他的2.0T撼路者「大紅」(2019款),成功正穿+反穿最艱險的進藏古道——克里雅!可以說是第一台最小排量完成正反穿越的車了。

儘管心裡很為「大紅」創下這樣的紀錄而高興,但大雁還是要說:「我們這次還是有很多幸運成分在的,克里雅複雜的路況,也不是所有2.0排量的車都能勝任的。」

為什麼這麼說?期間又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讓我們慢慢道來…

一、上陣「兄弟兵」

大雁的副駕,依舊是認識了有20年的華哥,儘管哥倆從1999年就開始組團戶外旅行,但這一次的挑戰程度無疑是最高的。

在此之前,印象最深刻的,還停留在2015年走還未鋪裝柏油路面的阿里大北線,前往雙湖看普若崗日冰原,當時的路比現在艱苦多了,7車進入5車爆胎。

華哥在普若崗日冰原留影

與早已實現財務、時間自由的大雁不同,華哥還是體制內的一員,平常看到大雁總是自由自在地到處跑,羨慕不已,也習慣了每年都會儘量抽出時間跟著大雁去瘋。

這次聽說要走的是進藏第九線,立馬興奮不已,「為了進藏第九線,任何事情都要為之讓路!」

左:大雁,右:華哥

一條藏匿於巍巍崑崙山深處、已有千年歷史的「新藏古道」,從前只能徒步,知道的人很少,後來也只有極少車輛成功穿越過,沿線地質地貌非常豐富,還有神秘的火山群…克里雅英雄古道的每一點都深深吸引著兄弟兩人。

而沿途所經歷的一切,從「地獄」到「天堂」的轉換,荒蕪神秘的克里雅古道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

和田·進藏第九線核心段(克里雅古道),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二、艱難跋涉兩天兩夜

「致敬英雄·和田進藏第九線」隊伍在起點普魯村,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師先遣連進藏誓師大會原址留影

正穿克里雅的時候,儘管是在大部隊的帶領下,大雁依舊不能放鬆精神。

從於田縣南普魯村,前行約5公里的阿拉叫依古驛站開始至翻越崑崙山脈克里雅山口,160多公里的路不算長,卻經歷非常多複雜的地質環境:高海拔陡坡、沙礫浮塵、碎石路基、巨石陣、河灘涉水、塌方落石、火山熔岩、冰雪凍土

他本是個非常喜歡拍照的人,還把中畫幅相機帶上了,但這次把心神更多放在關注路面駕駛之上,沒能拍下太多沿途壯麗的風光,對他來說是此行最大的遺憾。

經過兩天兩夜的艱難跋涉,隊伍終於翻過克里雅山口,到達西藏境內的阿里日土羌塘界,此時,已完成意義上的新疆-西藏穿越!大雁和華哥兩人興奮極了,樂顛顛地在烏拉英庫勒湖和羌塘界處都打卡留了影。

(穿越克里雅古道並未完全開放,需得到當地文旅局的批准並提前辦理通行許可證)

這時,由於整個穿越過程海拔的急劇上升,部分隊員的身體及車輛狀況已然不佳,由清風和王鐵男老師帶領著往克里雅河峽谷的方向,進入精絕秘道返回民豐。(點擊藍字可跳轉查看往期相關文章)

另一小分隊則由老邁狼帶隊,嘗試挑戰反穿克里雅,尤其是反穿沿途海拔最高的紅土達坂(海拔5500米)。

(由隊友上海俞俞美女提供的三天正反穿越克里雅的大致海拔剖面圖可以看出,撇開路況、車況和車技不說。海拔在短時間內的急劇上升和下降。對人本身就是巨大的考驗。)

三、反向翻越紅土達坂

同樣是穿越克里雅古道,從西藏阿里反向穿越比新疆普魯村正向穿越難多了,因為紅土達坂有一個1.5公里相對高差476米的陡坡,伴隨著急彎和大塊滑落的石頭,下坡已屬不易,上坡更是一種極限的挑戰,非常考驗車輛性能及駕駛技巧。

小分隊有4台車,另外3台分別是6.2排量的猛禽、4.0的霸道、4.0的LC76,當時老邁狼還有點擔心2.0的撼路者難以勝任,決定派越野性能極強的LC76做頭車,其他車輛殿後,以便隨時施行拖拽。

紅土達坂下坡「路」 當年開礦的人隨便刨出來的,年久失修

那麼作為撼路者的操控者,當時大雁是怎麼想的呢?沒有誰比他更清楚自己座駕的情況了,儘管只有2.0排量,但原廠配置的發動機是渦輪增壓而不是自然吸氣,經過一定的改裝,又刷過電腦,對自己車輛的動力很有信心。

正向下坡時親身觀察過紅土達坂的具體情況,當天天氣非常好,沒有下雨也沒有下雪,路面是乾燥的,對車輛的了解以及多年自駕的豐富駕駛經驗告訴他,反穿上坡應該問題不大!

「這種路沖坡不只是靠動力,而是動力加上抓地力配合著。一下子猛衝的話車輛會控制不住,被石頭劃破輪胎,只能開低四利用低速高扭的優勢慢慢爬上去。

說起來也是得益於天氣好的緣故,讓爬坡難度大大降低,如果是今年5月勘路隊伍走的那種積雪路面,一切就很難說了,因為積雪覆蓋會看不清底下的石頭,也會造成打滑對動力有所損失。」

5月份紅土達坂的積雪下坡路面

5月勘路隊伍走克里雅時遇上的冰河床

前後花了23分鐘,只在躲避一塊較大石頭處多耗費了點時間,當大雁開著撼路者從底下慢慢爬上紅土達坂後,隊友們都不禁連連高呼「牛逼,大雁!牛逼,撼路者!」

成功與隊友匯合

最艱難的一段度過了,華哥接手主駕位置,開著開著就被看似風平浪靜的路面迷惑得漸漸放鬆了警惕,以至於在準備再次翻越5186米的硫黃達坂時,速度過快,沒有注意到藏在浮塵下尖利的石頭…很快左前輪的氣壓就開始下降,一直下降到為0。

沒有辦法,只好下車進行應急修補,大家都認為這是很快就能搞定的,溝通後決定留下隊友老戎一台車協助配合,另外2台車在前面慢慢前行,邊走邊等——畢竟原路返回的是下坡路,撼路者車身最輕最有優勢,如無意外都能趕上前車。

輪胎修補好後,大雁說還要檢查下車輛的其他狀況,讓老戎邊走邊等,沒想到這麼一句客氣話,卻導致了一場「劫難」的開始…

四、迷失荒野

由於操作不當,輪胎沒修補好,沒走多久又泄氣了,這下兩人只能吭哧吭哧地更換備胎了,但在高原上做這種體力活又怎會是件易事?幾次都沒能對上輪轂的螺絲孔,耗時近2小時。

好不容易更換輪胎後,大雁沿著阿其克庫勒湖、黑石灘依稀可辨的車輪印記追趕車隊,卻在將近黃昏時發現已丟失了路線,也沒找到前車在岔路口為他們做的記號,更尷尬的是手上竟然沒有準備好軌跡(後來老邁狼說這也是他始料未及的),來時也沒有做記錄,偏偏車載對講也無法聯絡上隊友…

沒有參照物指引的荒野,軌跡才顯現出它的重要性,圖片來源@圖釘軌跡APP

大雁心中頓生不安與失落,只能憑著手上的指南針繼續駕車,試圖尋覓車隊的痕跡卻屢次不得其法,撼路者在寬闊的河床里猶如一隻盲頭蒼蠅,到處亂轉。

漸漸地天色更深了,寒風颳起,遠處的山體如怪獸,近處的巨石張牙舞爪,數不清的溝壑…兩人最終決定放棄尋找,把車開到一個相對避風的地方,等待天亮。

與前兩天和大部隊一起結伴紮營不同 這次兩人伴隨著恐慌,不敢隨便下車

在那個當下,兩人根本分不清身處何處,只見數據顯示海拔4970米,氣溫-7℃,儘管飲用水有12升,食品足夠兩人四天的口糧,但在這比四大無人區更荒蕪的絕對無人區域,汽油續航只剩250公里、沒有回程軌跡、沒有衛星電話、沒有備用輪胎…

一陣恐懼無助的氣氛再度布滿車廂,大雁腦海里不斷閃現著各種可能,有徒步和攀登經驗的華哥則做了最壞的打算:假如後面汽油耗盡,就只能棄車徒步了。

五、崑崙山神指引前路

高原的夜,遠比別處更冷,周邊是空無一人的荒野,大雁連下車撒尿都不敢,唯恐遇上一頭狼或是什麼…凌晨3、4點,實在忍不住的華哥下車速戰速決,抬頭卻見滿天星星,不過當時兩人卻沒有心思去拍星軌。

平時喜歡拍照的大雁

一夜無眠,腰酸背痛的兄弟倆終於迎來太陽升起的一刻,大雁打開手機,記錄當下的北緯35°51』34」,東經81°26』18」,海拔4970.16M,時間2020.09.26.08:33。

一覺醒來,車輛玻璃已被厚厚的冰霜包裹,兩人花費了近20分鐘才把結霜清除,顧不上吃早餐,只各喝了一罐紅牛,用指南針簡單辨認方向後,強打起精神驅車上路尋找歸途…然而前行不到300米,突然眼前一亮,竟然有一條彎彎曲曲的車轍印,仔細一看像是昨天車隊新印上的!

由於克里雅古道並未完全開放,車隊穿越期間沒有其他社會車輛進入,只要順著車隊留下的車轍印,就能找到路

當時大雁心想:偉大的崑崙山神啊!這就是我們昨晚苦苦找尋的「路」!

壓在心上的巨石瞬間落了一半,但從臨時露營點到普魯村約126公里,仍然要翻越5100米的硫磺達坂、十多處亂石陣、近二十條小溪流、穿行數條狹窄的半壁半淵的羊腸小道…這時最大的考驗就是輪胎了,只能寄希望於「大紅」不要掉鏈子!

放下心頭大石後,兩人在硫磺達坂下來後煮了頓簡易的早餐

由於已經沒有備胎,謹慎的大雁一路開得很緩慢,他形容這是真正的「步步驚心」,當走到普魯河峽谷白達坂路段時,他說一開始跟著大部隊正穿的時候,並不覺得怎麼樣,但當自己單車走的時候,才覺得驚心膽戰:

那麼狹窄、根本無法會車的路,一邊是山體,一邊是高高的懸崖,路面又有那麼多的碎石,仿佛向你的輪胎伸出一隻只利爪,而沿線又隨時有可能降下落石,路邊那台被砸得稀巴爛的陸巡就是最慘痛的例子。

(這樣的碎石路段讓人提心弔膽)

路邊一台被落石砸到不成形的陸巡

也許真的是崑崙山神在保佑他們,在經歷了近6小時漫長的穿越後,兩人終於順利回到人間——美麗的普魯村!

小飯館裡,疲憊不已又飢腸轆轆的大雁和患難與共的華哥,竟激動到連一碗面也無法下咽...

六、吸取經驗教訓

在與隊友匯合後,大雁才得知原來就在那段峽谷路上,後來居上的老戎那台霸道也出「事故」了——在陸巡事故點託了底,大傢伙營救了一個半小時,成功後依然等不到他的車,電台也呼不上。

由於當時天色已晚,老邁狼猜測兩人應當選擇露營一晚等天亮再走,與此同時,3台車在漆黑狹窄的山路上難以掉頭,且該路段隨時可能有落石,並不能久留等待,所以選擇先帶領大家夜穿峽谷路段,回到普魯村再做打算。

回來後,大雁回顧這段經歷,儘管言語幽默——「可能是看崑崙山神覺得我們太順利了,給我們一點挫折,增加點故事感和戲劇感」,但不難想像親歷者當時的心情是如何的慌亂複雜。

經過復盤,大雁總結這次「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有2個失誤:沒有下載軌跡、沒帶衛星電話。老邁狼也強調:像這類荒野穿越,不管是隊伍里的誰有軌跡,每個人出發前都應該下載好軌跡,因為過程中不排除會有誰的軌跡出錯或設備出問題的可能。

那麼,這次大雁開最小排量(2.0T)越野車正反兩次成功穿越這條古道,就意味著別的2.0排量車也可以複製他的成功嗎?

正如前面所說,一方面是因為大雁給車刷過電腦、做過改裝並且駕駛經驗豐富,「撼路者素車是難以勝任這條穿越路線的,必須要有一定的改裝,提升越野性能,比如更換高性能避震器、剎車系統、AT胎等…」

另一方面則是當時的天氣很好

分別在今年5月和9月走過克里雅的老邁狼說:不同季節的難度不一樣,古道每年的穿越窗口期是在6月-10月,冬季河面和達坂結冰,4月開春,冰雪開始融化,所以清末《西藏志》描繪道:「其路冬夏不可行,困難異常。」

期間6-8月是雨季,普魯河峽谷路段極易發生嚴重的塌方落石,河道也會大大漲水,所以克里雅古道最佳的穿越期是9-10月中上旬,如果你的越野車也不是大排量的話,一定要考慮這個天氣因素。

(今年「和田進藏第九線」勘路隊伍5月穿越時雨季剛開始,普魯河峽谷塌方落石嚴重到要一路「修路」)

自駕旅行多年,常規的進藏路線大雁都基本走過了,這次非常規的「進藏第九線」重新燃起他對自駕探險的熱情,更讓他堅信自己嚮往的,就是這種帶有挑戰自我、具有探險性質的特種旅行,「雖然路線已經設定好了,但遇到的事情是不可預知的」。

未來,他會更多地關注這類非鋪裝、少有人走的路線,繼續豐富自己精彩的自駕人生!

PS.如果你也曾開小排量車穿越過克里雅古道或其他艱難的路線,歡迎留言互動~

講述者&供圖|大雁 華哥

編輯|婉瑩

來源/公號:中國自駕地理

更多自駕資訊與交流,關注搜狐號「中國自駕地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GHUc3UBLq-Ct6CZ-t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