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年輕時有多美?
對很多90後來說,剛剛過完60歲生日、宣布從北京人藝退休的宋丹丹,可能是他們記憶中的「白雲大媽」或者「和平女士」。
然而9月9日,宋丹丹一組話劇老照片曝光,一身甜美的紅色公主裙配上大大的蝴蝶結,笑容甜美居然撞臉熱巴,驚艷之餘眾人驚呼:「這是在逃公主的祖師奶奶!」
照片上的這部劇,是1986年北京人藝出品的話劇《上帝的寵兒》,同框男演員是老戲骨呂齊(曾出演《編輯部的故事》)。
上圖:《上帝的寵兒》劇照
「宋丹丹演了很多爛劇」「宋丹丹只會演喜劇,不會演悲劇!」「宋丹丹連影后都沒拿過,憑什麼教人演技?」
這些年,很多人對宋丹丹有著這樣那樣的誤解,以為她的表演套路化、單一化,殊不知宋丹丹除了喜劇演員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身份: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國家一級話劇演員,同時也是一枚成熟的導演。
上圖:《上帝的寵兒》劇照
可以說,她在話劇舞台上的成就,絕對不輸甚至超過了她在影視劇方面的表現。
讓我們來到這組驚艷眾人的照片,所在的1986年——那一年,也是宋丹丹衝上第一個巔峰的年份,她25歲。
宋丹丹1961年生8月25日出生,她父親退休前在北京市文聯當領導,母親是教師。
他們家兄弟姐妹四人,她排行老四,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倆姐姐,曾用名「宋長英」。
1981年,20歲的宋丹丹考入北京人藝北京人藝表演訓練班,雖然她總說,自己當年是高考落榜、走投無路才去考的,但她能憑藉詩朗誦、廣播體操被錄取,足見是有天賦的。
當時她長著嬰兒肥的圓臉,還被面試老師挑剔:「太胖了」,她說:「給我半年時間,我肯定能瘦下來!如果我做不到,你們隨時開除我!」
兩年後訓練班結束,她不僅瘦了30斤,同時表現也很出眾,遂被北京人藝正式錄用。
藍盈瑩、宋軼都曾是北京人藝的演員,眾所周知,人藝難進,更難的是不論你在外邊多大腕,回到人藝都得乖乖跑龍套。
宋丹丹也不例外,進人藝之後從跑龍套開始演,然而她出眾的演技,很快就令她脫穎而出——進人藝的第二年,宋丹丹憑藉話劇《紅白喜事》的表演,獲得文化部觀摩演出一等獎及北京市政府表彰優秀演員獎。
1985年,她受邀出演了電視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這部電視劇是她小螢屏出道之作,首次將視野聚焦在「工讀學校」的「失足少年」,收視率大爆,堪稱當年的爆款。
而宋丹丹和許亞軍兩位「問題少年」的扮演者也一炮而紅,宋丹丹憑藉「失足少女」宋小麗贏得1985年飛天獎最佳女配角獎。
其實宋丹丹在演員這條路上,始終是跨影視表演和舞台表演兩條腿走路,哪一邊都不偏科。
兩邊的「出道之作」都大獲成功之後,25歲的宋丹丹並沒有飄飄然,而是老老實實地回到北京人藝,演了100場《上帝的寵兒》。
上圖:當年的宋丹丹不僅不土,還很洋氣
說起來這部副標題為「莫扎特傳」的話劇,如今看來也是星光熠熠:英若誠翻譯並擔任編劇,呂齊、修宗迪飾演薩列瑞,張永強飾演莫扎特,梁冠華飾演風言,宋丹丹則飾演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唐茲。
宋丹丹在這部劇中,不僅美到巔峰,也演出了「嬌憨」「天真」的感覺,甜美而且青春洋溢。
有豆瓣網友評論:「沒想到我國80年代中期的話劇那麼厲害!」「兩個年輕人的嬉戲很美好!」
1986年,宋丹丹才25歲——這一年,她與戀愛了三個月的男友閃電結婚;這一年,她還憑藉電影《月牙兒》的表演,獲得第41屆薩萊諾Salerno國際電影節義大利銀質獎。
現在看來,這部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電影,完全值得為宋丹丹拿回一個「影后」。
每一個質疑「宋丹丹只會演喜劇、不會演悲劇」的人,都應該看看這部《月牙兒》。
你會看到完全不一樣的宋丹丹:電影中,她扮演悲情女子「月容」,出生底層,雖然美好善良,卻被生活一步步逼到了人人可踐踏的泥沼里。
忘不了那一點點泯滅了光芒的眼神,舊社會女人的無奈、無力、無聲的掙扎,令人揪心,後勁太大了!
1986年,宋丹丹堪稱春風得意花好月圓,迎來事業第一個巔峰。
到了1987年,她離了婚,又在人藝新戲《縱火犯》中,遇見了來實習的英達,而英達的父親英若誠在86年被任命為文化部副部長。
宋丹丹英達相戀兩年後,於1989年7月13日結婚,這一年宋丹丹迎來命運的第一個拐點。
這一年,她遇上的不僅是第二段婚姻,還有春晚和小品。
1989年,春晚小品節目告急:七個送審小品都被斃了,這時導演想起了曾與當時的「小品王」陳佩斯合作《冒牌經理》的宋丹丹。
於是,宋丹丹被拉去救場,在《懶漢相親》中,演了「魏淑芬」,大概合該她天生就吃這碗飯,用了五天排的小品一炮而紅。
宋丹丹說,她自己也沒想到,作為一個演悲劇出身的女演員,會因為央視春晚的一個小品,從此被改寫了命運。
「我是一個搞高雅藝術的人,我的人生目標是手裡端著茶水,兜里揣著牙籤走進排練廳的藝術家,怎麼能去演這麼矯情的角色呢?萬一劇院裡的老師們在電視里看見我怎麼辦?我還有臉回去嗎?」
話雖這麼說,但第二年春晚(1990)再度來找宋丹丹,當時肚子裡懷著巴圖的她,還是接受了黃宏邀請,登上春晚演了《超生游擊隊》,開啟了她的「小品女王」之路。
從此以後,宋丹丹在話劇舞台的表演,與她呈現出來的螢屏形象產生了巨大反差——
當她在整個90年代,憑藉春晚小品、《我愛我家》進一步奠定螢屏的「喜劇女王」形象時,在話劇舞台上的她,卻大刀闊斧地敢於嘗鮮。
1991年,蕭伯納戲劇作品《芭巴拉少校》首次搬上中國舞台,宋丹丹飾芭巴拉少校,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少女;
上圖:《芭巴拉少校》與戲骨朱旭合作
1992年,31歲的宋丹丹在話劇《回歸》中飾羅扎,一位芭蕾舞演員出身的外國老嫗,並因此獲得第九屆中國戲劇獎梅花獎。
1994年,宋丹丹與英達合作的《我愛我家》風靡全國,開啟了中國情景喜劇的黃金時代。
愛嘮叨、熱心腸的主婦「和平」成為宋丹丹在《尋找回來的世界》之後,又一個家喻戶曉的螢屏形象。
翻閱宋丹丹的作品履歷,1992年到2002年是一段話劇的空白。
這中間,她與英達的婚姻破裂,圍繞著兒子、第三者的爭議,整個人陷入情緒的泥潭,好不容易才掙脫出來。
1999年,她與趙本山出演了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從此「白雲黑土」成了春晚小品的招牌之一。
佝僂著腰、說話犀利、缺了一顆門牙的「白雲大媽」成了她的又一個代表性螢屏形象。
2002年,41歲的宋丹丹重返北京人藝話劇舞台,出演了《萬家燈火》,並且演足了100場。
這是宋丹丹再一次扮演老太太,結尾時,她扮演的「何老太太」有一場數分鐘的獨白,這一段台詞,每次都能說哭台下的觀眾。
該劇為她贏得了第五屆中國話劇獎金獅獎,也重新找回了面對面表演給觀眾的幸福感。
「我就像手中有線牽著劇場中的所有觀眾,我手一緊,觀眾就哭了,手一松,觀眾就笑了。作為演員,那種感覺真是太幸福了,太過癮了。」
1997年與英達離婚並在同一年火速再婚之後,宋丹丹幾年沒碰過情景喜劇,直到2004年。
她接受了《我愛我家》當年副導演林叢邀請,出演我國第一部兒童題材的情景喜劇《家有兒女》,而此時英達和王朔、馮小剛帶來的「情景喜劇第一個黃金十年」已經日薄西山了。
宋丹丹曾經極度渴望拿一個奧斯卡影后,可是她拿過視後、拿過最佳女配角,就是唯獨沒拿過影后。
實際上,她在話劇舞台拿的這些獎項分量,早就相當於一個影后了。
2005年在與丈夫老趙的結婚紀念日上,44歲的宋丹丹在自家後院辦了一場沒有得獎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說了一段獲獎感言:「像我這樣媚俗了大半輩子的老女演員,註定是成不了藝術家了。」
上圖:2009年拿下白玉蘭視後
不過,說這話的時候,她沒有料到:幾年之後,她就憑藉《金太郎的幸福生活》《馬文的戰爭》兩次拿下白玉蘭視後。
「放棄奧斯卡」的宋丹丹,沒有放棄她在話劇舞台的「極限挑戰」。
2006年,宋丹丹出演話劇《白鹿原》,飾演「田小娥」。為了高度還原白鹿原的人文情貌,演員被要求全場演出都說陝西話,宋丹丹還獻上了她出道以來為數不多的「激情戲」。
若是將宋丹丹這些年,在影視劇、與在話劇舞台的作品對比著看,就可以發現:
其實宋丹丹一直活躍在話劇舞台上,嘗試著各種不同角色,從青衣、花旦到老旦,她從來都不曾被桎梏在某一類角色里。
上圖:《窩頭會館》宋丹丹與徐帆
北京人藝的「看家寶貝」《茶館》,她參演過四個版本:1992版的「小丁寶」、2005版、2008版和2009版的「康順子」。
上圖:《茶館》里的康順子
而北京人藝在2009年,排了獻禮國慶六十周年話劇《窩頭會館》,宋丹丹身兼演員和分場導演,主演有何冰、濮存昕、徐帆等,可以說,《窩頭會館》足以代表我國話劇界目前的最高水準。
讓宋丹丹果斷告別春晚的原因,也是跟話劇有關。
那是她出演的一部話劇,在出場時意外引發「笑聲」時,宋丹丹就想明白了:「當我走上舞台,觀眾卻不由自主地大笑起來時,我就知道該停止演小品了」。
結語
在很多人心裡,宋丹丹可能只是一個小品演員、「搞喜劇的」,但假若你認真研究她的職業履歷會被驚呆:她絕對被大大的低估了。
是什麼時候,我們的喜劇女演員必須被固化、被「丑角化」?
在小螢屏上,宋丹丹的苦惱,不僅呂麗萍經歷過,賈玲、馬麗也都經歷過。
但宋丹丹更幸運的是,她還有一方舞台:話劇。
所幸在這裡,她可以任意打破邊界,不論古今中外、不論紅顏白髮,她可以盡情地做那個有著奧斯卡夢想的天才女演員,勾魂奪魄、顛倒眾生。
今日主筆:某小刀。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ECceHQBLq-Ct6CZsf0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