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入冬了,寒冷的冬季尤其是北風一起,是肉類的消費高峰。不過,今年的消費高峰還沒到,就有不少人憂心忡忡的,原因嘛,其實很簡單,今年的豬肉價格高的離譜,讓人直呼吃不起!
今年的生豬存欄量達到了十幾年來的最低,群眾在連呼豬肉貴的同時,也心裡在期盼著豬肉價格的回落。到底豬肉漲到啥時候是個頭?豬肉價格居高不下,今年過年的灌腸咋辦?還能不能吃得起灌腸?
甚至有人在網上留言,「豬肉越來越貴了,家裡都不給做紅燒肉了」,「從過年開始到現在根本就沒吃過排骨」,「我媽說今年不灌香腸了,肉太貴了」 「吃了九天素了,想改善一下伙食,到超市一問,豬肉價格又漲了……」。
其實肉類市場受到豬肉價格上漲的影響,使得包括雞肉、鴨肉、牛肉、羊肉的整個肉類價格全面上漲。根據權威人士的解答,這一次的豬肉價格上漲短時間內沒有停止的意思。因為今年的前9個月,生豬的存欄、出欄量都呈現了下降的局面,能繁母豬和存欄生豬數量為20年來的最低。雖然已經採取了很多促生產措施,不過生豬市場的增產轉好,還需要很長時間才有希望。
生豬的養殖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從育種到出欄需要時間,並且現在的能繁母豬數量嚴重不足。短期恢復是不現實的。傳統的年底消費旺季馬上就要到來,人們的吃肉需求在上升,在生豬供應方面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情況下,後續生豬出欄價格依舊會在高位,如果必須給個價格回調時間的話,預計在明年上半年。
所以今年過年,你若是去誰家做客,桌面上大肘子、排骨管夠的,那一定是有錢的大戶人家了。因為現在的豬肉價格每公斤已經達到了24元到70元不等,「一天一個價」在豬肉市場來看已經很稀鬆平常。我們就按40元為公斤均價來看,一噸豬肉就需要40000元。這個價格在大宗貨品中,只有黃金、白銀、銅、鎳、錫的同重量價格能超過豬肉了,豬肉已經悄然登上了「最貴大宗商品」的榜單。
那麼這麼貴的豬肉,能不能再便宜一些呢?為了穩定豬肉市場價格,保障豬肉供應,讓市場給豬價「降降溫」,國家已經開始行動了。全國從4月起,已經有29個省對豬肉漲價進行了連鎖反應,啟動了困難群眾的價格補貼聯動機制,發20多億元補貼群眾8000多萬人,並且從7月份開始,已經有十幾個省市發布了穩定豬肉市場價格的政策。
像是四川省,全省19個市州,截止10月15日,已經開工了98個生豬養殖項目,共投資72.08億元,新增生豬產能540萬頭。並且明確了2022年的生豬出欄要達到2017和2018年平均出欄量的基本目標。
像是江蘇省,專門發布了《關於促進生豬生產恢復發展有關扶持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規定,要下達2.61億元的補助金,並將能繁母豬、育肥豬的保險金額各增加200元,從以前的每頭1000元和600元,增加到每頭1200元和800元。
像是黑龍江省,集中發展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共1840個,規模化養殖的出欄量從2018年底的19%提升到了現在的27%。
大家要放心,各省的各種政策動作早就開始了行動,但豬寶寶長大需要時間,等這些豬長大了,過了2020這個年,預計2020年的上半年,豬肉價格就會回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