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役中,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人員負責新冠疑似患者、密切接觸者、高危人群、復工人員等群體的新冠病毒核酸篩查,他們是名副其實與病毒距離最近的人。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科檢驗人員夜以繼日不懈努力,為全市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貢獻了一份力量。
走進實驗室,映入眼帘的是檢驗檢測人員忙碌的身影。他們從接收新冠疑似樣本到核酸提取、擴增體系配置及擴增到完成檢測上報結果,需要連續工作五至六個小時。實驗開始之前和實驗完成之後,還有很多的繁瑣準備工作及後續工作,如穿脫防護服、實驗室消毒、醫用垃圾高壓與處理、實驗室記錄填寫以及實驗結果上報等,而這樣的流程,每天至少要完成三次。
身著厚厚的防護服,本來熟練的工作也變得異常的艱難,距離實驗完成還有很長時間時,視線就因汗水而變得異常模糊;耳朵和頭被口罩帶勒得生疼,顧及安全也不能去調整;盯著一板一板的 PCR 管加樣品,時間一長就覺得眩暈;實驗結果有時處於臨界值,常常需要進行好幾次覆核;待完成實驗,還要經受酒精和消毒液的 " 洗禮 "…… 儘管如此,檢驗人員顧不上消毒液和紫外線的傷害以及留在臉頰上深深的勒痕,他們經常熬夜,很多人都成了 " 痘痘 " 君。
在這些忙碌的身影中有一位名叫張連梅的檢驗人員,在與同事們並肩作戰的日子裡,她默默承受著比其他人更艱難的經歷。
張連梅,1987 年出生,是蘭州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的主管檢驗師,有一個剛滿周歲孩子,是個 " 背奶媽媽 "。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張連梅的寶寶來之不易,又因為孩子是早產兒,身體較弱,加上不太肯吃奶粉,她一直堅持母乳喂養。
隨著新冠病毒的到來,很多人的平靜被徹底打破。1 月 22 日,中心啟動應急響應,全體職工緊急到崗 24 小時值守待命,張連梅被指派為新冠病毒疑似病例的檢測三組組長。接到任務的張連梅連續奮戰在檢驗崗位上,很多天沒有回家。還在哺乳期的她,一邊忍受著漲奶的疼痛,一邊還要保證實驗結果精準。走出實驗室,張連梅的衣服已被溢乳浸濕,她每次都悄悄跑進衛生間簡單處理一下。就這樣,忍著對未斷奶孩子的思念,忍著生理上的不適,張連梅咬牙堅持著。
張連梅的母親身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忍受病痛的折磨,春節期間本打算帶孩子回老家照顧母親的她,反而得讓家人將孩子送回老家。然而家人的來電讓她再一次陷入困境,孩子因為沒有媽媽的陪伴哭鬧不止,家人無奈又將孩子帶回了蘭州。既要完成檢測任務又要回家照顧孩子,作為一線檢驗人員,稍不注意就有被病毒感染的風險,萬一傳染給孩子怎麼辦?母親深明大義地說 :" 孩子有家裡人照顧,我的身體也能行,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國家需要你們的時候到了,這個時候你可不能退縮。" 聽了母親的話,張連梅的意志更加堅定了,毅然選擇與同事們並肩奮鬥。關心張連梅的老同學對她說,國家有規定,如果孩子不滿三歲可以不參與疫情的相關工作,但是張連梅知道,單位緊缺檢驗人員,在這種關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關鍵時刻,她豈能缺席?她是一名檢驗師,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努力踐行著疾控人的使命。
在那段夜以繼日的抗 " 疫 " 歲月里,張連梅不斷告訴自己,努力和堅持就是勝利,她不斷給自己打氣,相信黎明的曙光不遠就會到來,自己很快就能陪伴在孩子身邊。(蘭州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93J4nABjYh_GJGVdN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