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億橫空出世:新基建vs舊基建,你選誰?

2020-03-03     銳眼財經


文章來源:財經銳眼



你被「25萬億投資」這個詞刷屏了嗎?

最近幾天,類似於《七省份超25萬億基建項目火速上馬》標題的新聞霸占了各大門戶網站和財經類APP的頭條。


25萬億!光聽數字就能讓人腦袋一炸,我們來具體看看是怎麼回事。

推出「25萬億投資計劃」的7個省份有四川、重慶、陝西、河北、河南、雲南、福建。

2020年,這7個省份的投資金額如下:

1.四川計劃總投資4.4萬億元,年度預計投資6000億元以上;

2.重慶總投資2.6萬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3476億元;

3.陝西總投資3.38萬億元,年度投資5014億元;

4.河北投資1.88萬億元,年計劃投資2402億元;

5.河南總投資3.3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8372億元,

6.雲南總投資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

7.福建總投資3.84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5005億元。

可以預見,在疫情接近尾聲之後,各省份發力基建,拉動GDP的大體思路不會改變。

「25萬億投資」的新聞之所以傳的風風火火,與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有重要關係。

受新冠病毒的影響,2020年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即PMI指數)為35.7%,比1月大幅下降14.3%。

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也就是代表餐飲、電影、娛樂、傳媒這些第三產業的指數,在2月份僅為29.6%,比1月份大幅下降24.5%。

如果說製造業是輕傷,那第三產業就是重傷了。

在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中,目前消費這塊很難拉起來。因為這次疫情對第三產業衝擊更嚴重,2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就是很好的說明。

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太多,比如服務員、個體戶等,他們的抗風險能力低、收入受疫情影響大,中短期內不敢消費幾乎是必然的。

而出口這塊,本來外部貿易形勢有所緩解,但現在新冠病毒在海外又呈現愈演愈烈的態勢,這種情況下,國與國之間的人員交往、貨物流通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出口這塊不容樂觀。

三駕馬車中的兩架暫時指望不上,要想拉動GDP,最有可能的還是投資。


25萬億投資的傳聞轟轟烈烈,直接給股市打了一針雞血。

3月2日,水泥板塊出現井噴式上漲,四川金頂、上峰水泥、福建水泥、冀東水泥、祁連山、海螺水泥等集體漲停。

在大漲的同時,多隻水泥股也創出歷史新高。

當天,水泥板塊漲幅超過9%,是A股所有概念板塊中的第一名。

水泥股之外,地產、交通建設、園林建設等板塊也出現了大漲。

大基建板塊集體大漲,給人一種夢回2008年底「4萬億」的感覺。

水泥板塊作為大基建的核心、急先鋒、風向標,在「25萬億」的刺激下雞血式上漲,持續性會如何呢?

說到這,我們就要說下水泥股的基本面了。

別看現在表面上半導體、特斯拉、5G等概念炒的火熱,其實這幾年來,被視為「高污染、落後產能」的水泥類公司,尤其是大型水泥上市公司一直在「悶聲大發財」。

這幾年,在環保治理、去產能等大背景之下,小型水泥廠不斷消亡,大型水泥公司市場份額逐步提升,水泥價格也不斷走高。

在「行業集中度提高+漲價」雙重因素的驅動下,水泥類上市公司的利潤不斷抬高。

拿行業龍頭老大海螺水泥(600585.SH)為例,2016年之後,每年的凈利潤都出現大規模增長:2016年,凈利潤85.3億;2017年凈利潤159億;2018年凈利潤298億!


有如此豐厚的利潤為基礎,海螺水泥股價從2016年初的10元左右,漲到了現在的60元。

4年漲500%,海螺水泥目前的市值超過了3000億元,成為典型的基金扎堆藍籌股。


從股價漲幅來看,以海螺水泥為代表的水泥股已經不低了,這次「25萬億投資」的新聞對水泥股雖然短期刺激極大,但後續還是要回歸行業的基本面中來。

前文說到,水泥行業這三四年最大的基本面是行業集中度提高+產品漲價。目前看來,在這幾年的環保整治之後,該退出的小水泥廠也基本都退出了,現在水泥類上市公司的股價受需求端和價格的影響更大。

先說價格。以最能反映水泥產品價格趨勢的P.O 42.5散裝水泥價格為例,2月份華東地區2月均價517.14元/噸,環比下跌4.81%;西南地區2月均價432.00元/噸,環比下跌0.64%;全國平均價為474.56元/噸,環比下跌2.04%。

價格下跌,這顯然不是好事。

再說需求端。有專家表示,受疫情影響,全國的水泥需求恢復期預計在3月中旬前後,預計一季度全國水泥銷售量在2.9億噸-3.5億噸之間,同比萎縮超17%。

一季度由於春節和天氣寒冷開工不足的因素,水泥需求量處於淡季,再加上今年新冠病毒的影響,水泥銷量下滑超過兩位數也實屬正常。

這對於水泥股的潛在影響就是,2020年1季報可能會比較難看。過去三四年,水泥股的業績基本都是同比大漲,而今年高增長一旦戛然而止,就會有遭遇「戴維斯雙殺」的可能。

我們再來仔細分析一下刺激水泥股大漲的「25萬億投資」。

遇到這種令人腎上腺素分泌旺盛的新聞,首先要理性,不要一看新聞標題就頭腦發熱。

所謂的「25萬億」是7個省份的長期投資規劃,記住,是長期,不是在2020年年內就要完成的。

在這25萬億中,7省份2020年度計劃完成的投資不到3.5萬億,僅占總投資計劃的14%。

此外,各位想過沒有,這25萬億的錢從哪來呢?

這幾年國家一度強調「去槓桿」,就是因為現在全社會的槓桿率,也就是負債太高了:

2019年,中國實體經濟槓桿率為245.4%,比2018年上升6.1%。

同年,居民部門槓桿率55.8%,比2018年上升3.7%;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151.3%,比上年上升0.3%。

槓桿率偏高,意味著支付利息的壓力加大,意味著再加槓桿的空間越來越小,所以這25萬億最後能不能真正全部落地,最終的金額會不會打折,都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當然了,這25萬億並非全部是搞「鐵公基」,除了傳統基建之外,這次還要加大醫療衛生投入,加大5G等新基建的投入。


這次新冠病毒暴露出了我們在醫療領域存在的短板,加大醫療投入,筆者雙手贊成;而5G對生產力的提高又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加大這兩個領域的投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會不錯!

總的來說,水泥股持續「打雞血」的可能性不大,而5G和醫療類公司未來或許會有超預期表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8SIoXABjYh_GJGVX2Z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