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山脈:東西走向綿延超三千里,是我國地理南北方重要分界山脈

2020-06-29     惜文說科技

原標題:秦嶺山脈:東西走向綿延超三千里,是我國地理南北方重要分界山脈

地球表面在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影響下,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各種地表形態,基本的地形類型包括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等五種。山地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地表陡峻的地形形態,根據高度不同又可以分為低山、中山和高山,規模較大的山地通常呈「脈狀」分布,稱為「山脈」。我國是一個多山脈分布的國家,這些山脈形成了我國地形分布的基本格局,同時也是我國自然地理中重要的分界線。

在我國具有地理分界線意義的山脈中,位列第一位的毫無疑問應該是「秦嶺山脈」。秦嶺是我國東西走向主要山脈中的一列,在我國北、中、南三列東西走向山脈中,秦嶺屬於中列。秦嶺的緯度位置大約為北緯32°至北緯34°左右,經度範圍大約為東經105°至東經113°左右。秦嶺東西延伸約三千里,南北寬度約為兩百里,秦嶺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汾渭斷裂帶的存在,該斷裂帶位於秦嶺北側,斷層運動使得北側渭河谷地下降,而南側秦嶺不斷抬升,形成斷塊山地。

由於秦嶺在地質構造上屬於斷層中的「地壘」部分,相當於是垂直上升而形成的山地,所以秦嶺山勢十分陡峭,其中西嶽華山就是典型的代表,古語有云「自古華山一條路」,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境內的太白山是秦嶺的最高峰,海拔3771米。秦嶺是我國東部季風區內部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我國地理分界線中最重要的。

秦嶺以北的地形單元是「渭河谷地」,秦嶺以南的地形單元是「漢中谷地」,都位於我國的第二級階梯上,在地形方面秦嶺並不是重要的分界線。秦嶺的分界意義主要體現在氣候方面,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穿過秦嶺,也就是說秦嶺以南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屬於「濕潤區」,秦嶺以北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屬於「半濕潤區」。

冬季最冷月0℃等溫線穿過秦嶺,也就是說秦嶺以南地區最冷月均溫在0℃以上,河流沒有結冰期;秦嶺以北地區最冷月均溫在0℃以下,河流有結冰期。年等4500℃積溫線穿過秦嶺,也就是說秦嶺以南地區年積溫在4500℃以上,熱量帶屬於「亞熱帶」;秦嶺以北地區年積溫在4500℃以下,熱量帶屬於「暖溫帶」。從氣候類型的角度來看,秦嶺以南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秦嶺以北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

秦嶺南北都是季風氣候,但是氣候特徵還是有一定差別,秦嶺以南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表現為「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雨熱同期」;秦嶺以北的溫帶季風氣候的特徵表現為「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雨熱同期」。在自然帶方面,秦嶺以南地區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秦嶺以北地區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秦嶺南北方的氣候差異,也使得農業生產存在巨大差異,秦嶺以南地區的人們以種植水稻為主,耕地屬於「水田」;秦嶺以北地區的人們以種植小麥為主,耕地屬於「旱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2Ig_HIBiuFnsJQVWLj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