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沒有懲罰就沒有教育

2019-12-06     關中刀客一大別花鄉



家庭教育:沒有懲罰就沒有教育

懲罰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懲罰教育要以尊重為前提,才能有效地幫助他培養敢於負責、高度自律的品質,從而引導其人格健康地成長。同時,在對孩子進行懲罰的時候要遵循以下原則:

原則一:犯錯後立即懲罰。

懲罰要在不良行為剛一結束時實施,這樣會取得最佳效果。如果延遲了,效果就差得多。例如,媽媽常用「等回家後再收拾你」「等你爸回來再找你談」來威脅孩子,可是過後孩子早把犯錯誤的事忘得一乾二淨,也許大人自己也忘了。如此一來,孩子以後會照犯不誤。

原則二:對孩子講清楚要求。

假如家長與孩子立下做完作業才能看電視的規定,就要讓他銘記並遵守。如果家長發現孩子違反了這一規定,就應對他實施一定的懲罰,比如罰他幾天之內不准看電視。家長要先定下要求並講明規則,一旦孩子犯了錯再懲罰,絕不可不教而罰。

原則三:懲罰之前先對孩子進行警告。

幾次警告會讓孩子警惕,讓他知道必須改正自己的行為,否則會受到懲罰。

原則四:懲罰前要說明原因。

家長在懲罰前後要對孩子說明他被罰的理由,使之心服口服,否則孩子不懂他為什麼受罰,難以收到預想的教育效果。

原則五:懲罰必須前後一致。

如果懲罰前後不一致,孩子會很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甚至有時非但不能減少錯誤,還會提高不良行為發生的機率。以後家長再想通過懲罰來改正孩子的錯誤,就更加困難了。

原則六:懲罰的強度要適當。

家長必須根據被罰孩子的情況考慮懲罰的強度。因人而異,針對孩子的特點給予適當的懲罰。這樣才能使孩子真正受到觸動,讓他自主地去改變自己的做法,從而有效地減少其不良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家長要認識到,懲罰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智慧。在藝術的懲罰中,家長要本著尊重孩子的原則,用恰當、正確的方式去實施,在過程中著力於引導而不是約束,用愛寬容但決不放縱。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玉不琢不成器,樹不修不成材。有了管教,方知敬畏;有了敬畏,方知底線;有了底線,方知對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1gE5W4BMH2_cNUg9W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