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城城
從開頭的土味海報,到正式上映,《阿拉丁》給觀眾們原地表演了一次什麼叫「出乎意料地挺好看」。
而這次登場的迪士尼公主——茉莉公主,從扮相到歌喉,都是絕贊。
明明那麼漂亮又真實的公主,中國的審美卻不允許她不白,偏要給她磨個皮,也是難以理解。
曾幾何時,國內的明星們的照片,清一色尖下巴,大眼睛,皮膚白得毫無血色,磨皮磨的有時候連山根都看不清楚……不允許有瑕疵,不允許皮膚有皺紋,不允許皮膚不白。
那些真實的帶著瑕疵的美統統不允許登上檯面,所有都是千篇一律的,紙片人似的流水線美。
真難以想像,下次迪士尼要是出黑人公主蒂安娜,也要把她p成白人嗎……
再說回《阿拉丁》。
作為迪士尼公主真人化電影的第四部(嚴格意義上,應該是第三部),《阿拉丁》以其異域的阿拉伯風情,華麗的造型,茉莉公主一首《speechless》,唱到了無數觀眾的內心。
Speechless這首歌,是迪士尼公主——女性的覺醒之歌。
「自古以來,所有規則所有訓誡,要安分守己」,她想打破多年來的禁錮、約束、輕視,「我絕不會沉默」,「我不會退卻半步」,我也要高聲吶喊,用盡全力。
與之前的真人版公主們相比,茉莉公主知道自己是女人,而這個國家沒有女人繼承王位的先例,但是她一直在為了統治這個國家做準備。
她看書看策略,學習治國方式。
而這個國家的規矩,卻希望她能夠嫁給一個王子。然後由這個王子來治理這個國家。
她不軟弱,不依附。當面對反派篡奪王位,侍衛長不得不因為規矩而臣服於反派時,她主動站出來,打破沉默,打破約束,打破偏見,打破性別,打破規則。
到最後,她成為蘇丹國王,為愛修改法律。
說起來,像這種外露地表達事業欲和權力欲的女性形象,在迪士尼公主系列中並不多見。
在這部《阿拉丁》中,茉莉公主擺脫了戀愛腦,結婚對她來說不是必要的,自由對她來說只是熱愛,她的存在價值,是通過她的能力治理好這個她熱愛的國家。
所以,當外國的王子來求婚時,面對長得挺帥但是腦子不好使的王子,她擔心的是如果她的國家由這個王子來管理,會怎樣。
當阿拉丁假扮「阿里王子」出現的時候,她並沒有表達出特別愛「阿里王子」。當阿拉丁帶著她乘坐飛毯,唱著A Whole New World,帶著她看世界的時候,對阿拉丁產生了些許愛意。
這個愛意,建立在自由之上,建立在眼界之上。
這算是迪士尼公主系列又進了一步。
《阿拉丁》這個故事的主角,從1992年動畫版的阿拉丁,變成了茉莉公主,而阿拉丁成為成全公主的配角存在。
公主的戲份在這一部真人版電影中,大大增加。公主強大的行動力在電影版中淋漓盡致。
動畫版中,反派賈方想要強娶茉莉公主後,指使神燈施展讓公主愛上他的魔咒,公主為了幫阿拉丁打掩護,假裝愛上了賈方,並在危急時刻,親吻了賈方。
在真人版中,茉莉公主選擇的是硬碰硬。女性要取得勝利,不再是通過美貌,不再是通過色誘,而是通過自己的力量,通過自己的智慧,通過自己的堅定意志。
原本應該由阿拉丁與神燈共同完成的高潮逆轉,通過茉莉公主一首speechless,達到了頂峰。
這些年來,迪士尼的公主形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早年等待著王子來拯救的公主,到現在《冰雪奇緣》中直接將王子設置成了反派,拯救公主的,是她的姐妹而非任何男性。
《勇敢傳說》的梅莉達公主熱愛弓箭,為了掙脫包辦婚姻的束縛,她努力尋找勇氣的真諦,實現自我價值。
王子?不存在的!
《海洋傳說》中的莫阿娜,同樣是一個為探尋真諦而非真愛存在的公主。所謂的男主角半神毛伊,最終與莫阿娜成為了夥伴而非戀人。
而莫阿娜的形象也被譽為最具當代女性獨立精神的人物形象。
《無敵破壞王2》中,被公主們封為「公主」的雲妮洛普,愛自由的風一樣的女孩,反而是她的男性朋友拉爾夫,成了她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迪士尼真人版的公主,腳步稍微走慢了一點。
它也許會遲到,但從不缺席。
《沉睡魔咒》雖然是《睡美人》的故事,但主角變成了原《睡美人》故事中的巫婆,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迪士尼公主電影。
但它開拓性地在真人電影中,將主角設定成了巫婆,去看巫婆背後的故事,而吻醒睡美人的,也不是什麼王子,而是這個繼母巫婆的愛。
《灰姑娘》,是第一部迪士尼真人公主電影。
這部電影雖然找了肯尼思·布拉納來做導演,但故事中規中矩,除了灰姑娘華麗的裙子,還有美艷異常的後媽,是毫無新意的改編。
到《美女與野獸》的貝兒,就有了明顯的獨立氣質。
這個平民女孩熱愛讀書,渴求知識,雖然不被人理解,但自得其樂。她拒絕花花公子的求婚,面對城堡里一牆壁的書時,與野獸王子有了精神的交流。
到這部《阿拉丁》,在華麗的布景背後,茉莉公主不再僅僅是公主,她化身蘇丹(國王),打破了女性不能繼承王位的窠臼,完成了公主(國王)拯救平民男子的華麗蛻變。
感謝蓋·里奇導演,在尊重原版的基礎上,不僅還原了動畫片原有的笑料,在不動聲色之間,奉獻了一出女性覺醒讚歌。
從1937年第一部迪士尼公主電影《白雪公主》,到今天,80多年來,迪士尼官方認證的公主有14位:
1937年《白雪公主》白雪公主 1950年《灰姑娘》仙蒂公主 1959年《睡美人》愛洛公主 1989年《小美人魚》愛麗兒公主 1991年《美女與野獸》貝兒公主 1992年《阿拉丁》茉莉公主 1995年《風中奇緣》寶嘉康蒂公主 1998年《木蘭》木蘭公主 2009年《公主與青蛙》蒂安娜公主 2010年《魔發奇緣》樂佩公主 2012年《勇敢傳說》梅莉達公主 2013年《冰雪奇緣》愛莎公主、安娜公主 2016年《海洋奇緣》莫阿娜公主
在英語中,Princess這個單詞,同時包含了公主和王妃兩個意思。所以,迪士尼公主們既有生於王室的公主,也有嫁入王室的王妃。
而迪士尼公主中,唯一一個既不是公主也不是王妃的,是來自中國的花木蘭。
80年歷史變遷,迪士尼所傳達的精神也一直在進步。
迪士尼的公主們也從早年的傻白甜到現在的獨立女性,從原來的依賴王子到現在的不需要王子,從原來的金髮碧眼到現在各個種族各種膚色。
我們不僅見證了美國文化強有力的輸出方式與過程,也見證了將近百年來世界女性的覺醒。
每個女孩心中都有一個公主夢。
作為女孩子,我們在小時候總是聽那些王子公主的童話故事,沉浸於王子拯救公主,「王子與公主終於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的美好之中,長大之後,我們才發現現實生活是多麼殘酷而現實。
現在的女孩兒們看到的迪士尼「新」公主系列,童話依舊美好,依舊會經受從童話到現實的打擊,但相比過去而言,起碼她們能知道,那些傻白甜的童話故事很大一部分是桎梏女性的。
城堡依舊是那個城堡,王冠仍然是那個王冠,公主裙、帥氣的王子一個不少,但現在的公主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宣布
——我賜予你王子的身份。
感謝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