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有三個要素:第一是一種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東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適當的比例或和諧;第三是鮮明,所以鮮明的顏色是公認為美的。
—— 托·阿奎那
弗雷德里克·萊頓(Frederic Leighton)
弗雷德里克·萊頓(1830~1896),1878年,當選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長。1896年,受封為男爵。他是英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畫家,是英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畫家,在英國繪畫史上享譽極高,他以極其輝煌的藝術風格沖淡了雷諾茲,成了英國皇家學院派的代名詞。與維多利亞時代的著名畫家不同,身為畫院院長的萊頓,不僅不是美術學院的學生,甚至不是在英國本土接受的教育。足跡所至,萊頓在布魯塞爾、巴黎和法蘭克福斷斷續續上學,並進行美術培訓。
萊頓的父親是位古典藝術的愛好者,他對幼年的萊頓留下深刻的影響。萊頓9歲開始自己作畫。10歲隨父親來到羅馬,師從一位叫梅利的畫家,在那裡獲得了繪畫知識。13歲赴德國,曾在法蘭克福美術學校學了一段時間,14歲又來到藝術之都佛羅倫斯,這些流動生活使萊頓擴大了藝術眼界。在佛羅倫斯偶遇美國雕刻家波沃爾斯,他看了萊頓的畫對他父親說,「自然」已經賦予了他。並告訴萊頓,「你將成為一個像我一樣令人滿意的傑出人物」。
《熾熱的六月》
《炙熱的六月》的模特Dorothy Dene自十九世紀80年代中期之後成為萊頓許多作品的靈感來源。獨特的視角,加上模特身體優美的彎曲(拉斐爾的許多作品因此而成功,評論家把這稱為女性身體的韻律)使這幅畫與眾不同。艷麗的色彩也使這幅作品格外搶眼。關於這幅畫還有一則趣聞,1960年的畫壇排斥維多利亞時期的學院派風格,這幅畫標價低達$140,卻還降價被波多黎各的彭塞美術館Museo de Arte de Ponce, Ponce, Puerto Rico收購,現在還在那裡存放。
《音樂課》 92.8cm×118.1cm 1877年 倫敦市政廳美術館藏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 76.2cm×26.7cm 1880年
《畫家的蜜月》83.8cm×77.5cm 1864年
《珀耳塞福涅歸來》 203.2cm×152.4cm 1891年
這幅作品取材於希臘神話。珀耳賽福涅是農神德墨特耳的女兒。冥王哈德斯愛上了她,把她劫到冥界。農神因失去愛女,悲痛萬分,不再賜予人間穀物收成,因此人類瀕臨滅絕。主神宙斯見此情景下令冥王立即將珀耳賽福涅送還其父母。萊頓的《珀耳賽福涅歸來》就是描繪這個情節。題材對萊頓來說不是主要的,而是通過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神人描繪,藉以傳達自己的美學觀念。畫中珀耳賽福涅幾乎是飛降到人間,親人相見悲喜交加。畫家著力描繪畫中人的動態和風動的衣褶變化及完美的人體造型。構圖有運動感,在山岡的一角,天與地又形成強烈明暗對比,使珀耳賽福涅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閱讀》 63.2×65.1cm 1877年
《漁父和女妖》 1857年
《哈雷姆之光》 152.4cm×83.8cm 1880年
萊頓善於描繪女性,並賦予她們以高貴氣質。而且因古典主義繪畫原則,使他筆下的女性楚楚動人。《哈雷姆之光》中,萊頓將照鏡子的女子表現得美艷驚人,拉長了的身材,豐腴苗頭而富於風韻,長裙被細緻地描繪出圖案紋樣,富於質感。整幅畫傳遞出一股貴族氣息,展示出一種古典的美。
《山頂之魂》 198cm×101.6cm 1894年
《纏毛線》 100.3cm×161.3cm 1878年
《羅馬婦女》 100cm×161cm 1878年
-END-
我們尊重原創,所推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聯繫我們
投稿諮詢:13552642966(微信同號)
地址:北京市宋莊國際藝術區龍吟雅風
官網:http://www.art579.com
投稿郵箱:art57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