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搭年會|從心出發,尋找近在咫尺的幸福

2019-11-15     牛媽彭小蹦

原創:牛媽彭小蹦

又到了一年話成長的時候,這些年,雖然聽到很多媽媽吐槽當媽後如何悲慘,但也聽到很多朋友說,當媽後是最好的歲月,因為更理解生命了,活得更通透了。為了朝後面這個目標前行,我在每年末,召集一次讀者分享會。

今年,如約而至,去年我們做了三小時的沙龍意猶未盡,今年的年會內容全部聚焦在身心靈的內容,主題是:從心出發,尋找近在咫尺的幸福

(不要問我去年來過,有必要再來嗎?阿德勒心理學,我自學五年左右了,期間還不斷在上課,現在我進入專業課堂要經歷三年學習,每周都有作業,但,我依然感覺不斷在收穫和成長,自己還不斷有問題需要解決)


為什麼是這個主題呢?至今我已經寫了一千篇左右的文章,但我總是收到媽媽們的抱怨:牛媽,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做不到啊,我知道吼孩子不好,還是忍不住啊。如果有機會,我絕對不會和現在的老公在一起(曾經做過調研,60%的媽媽的回答是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就不會選現在的老公了)


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大關係,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如果處理不好,就不可能幸福,所有的幸福都是近在咫尺。


為什麼我們腦子明明清楚,道理都懂,卻做不到呢?

說到底,我們用腦太多,走心太少。用腦太多,就很容易焦慮,而只有走心,才能做到身心統一。而幸福,主要和「心」有關。

如果我們自己都很難做到身心統一,只要求孩子,一聽到我們講的道理就做到,怎麼可能呢?首先我們自己就不明白,如何才能達到身心統一。

那麼,我們的心為何不能朝著我們想去的方向,究竟是什麼牽絆著自己,束縛了自己呢?

所以這次分享會,將圍繞:

1、尋找未知的自己,找出影響自己幸福能力的「阻礙因素」。雖然我們已經三十來歲,但真的懂自己嗎?你知道你的負面情緒從何而來,又為何無法控制嗎?為什麼總是戒不掉對孩子大吼大叫嗎?等等。

如果孩子還小,多數媽媽不那麼嚴重,但孩子一上小學,就好比拿了一面照妖鏡,你內心的恐慌、焦慮、狂躁,在輔導作業時一覽無遺。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在順境中,人生風格隱藏起來,只有當你在壓力狀態下,你內心的不安就會暴露出來,控制你的生活,讓你感到不幸福。

2、和原生家庭、內在的小孩和解。在大談原生家庭的時代,很多人喜歡甩鍋給原生家庭,認為一切都是「過去」導致的,但是如果不甩鍋,你又能從你的原生家庭里獲得什麼呢?該如何去看待過去呢?我輔導的案例中,有很多媽媽常年不怎麼回家,就算回家也是人到心沒到。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一個無法和自己父母和解的人,很難處理好親子關係。

3、和過去的傷害和解。不少媽媽自己在童年時代或者青少年時代,受過很大的傷害,比如被領養、被留守、被同學欺凌……如果永遠活在過去的傷害中,很難過得幸福。過去已經沒法改變,但我們能改變對過去的觀念。很多媽媽說,那是你沒受到傷害,我憑什麼?不,和解不是讓你原諒傷害你的人,而是將傷害停留在過去,和過去的傷害徹底說再見。


三天的分享會後,人生就到達了巔峰嗎?當然不可能,但事半功倍。希望大家能真正從心重新出發,對自我、孩子、另一半都有更清晰的認知,並帶著這份力量,繼續在生活中實踐、感悟。


一個幸福的女人,影響三代人,不過,影響最大的,還是我們自己。

比尋找幸福的方向更重要的,是找出不幸福的原因。如果你覺得自己懂了很多道理卻做不到,值得參加我們這次的分享會。

去遠方,尋找近在咫尺的東西

8年前,我的第一個孩子2歲,新手媽媽上路,開始遇到一些育兒的課題。陪伴一個生命成長,這是一個讓我感到特別興奮和幸福的事情。

我喜歡記錄生活,那會主要在QQ空間更新日誌,只開放給我身邊的朋友們。

最開始畫漫畫,就是為了代替照片和文字,更生動地記錄孩子的成長。那會好友也就幾百個,但閱讀竟然有好幾百,留言十幾條。

有位朋友說,每次心煩的時候,來我的空間都能找到生活的美好,內心會平靜起來。

那個時候,我就深刻體會到,生活其實不缺乏美好,而只是缺乏感悟到美的內心。

有一本繪本,叫《寶藏》,裡面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我們總是要去很遠的地方,才能找到近在咫尺的東西。

這些年,我做的可能就是這個事情,就算走得再遠,也只不過帶大家去尋找近在咫尺的東西。

這一次分享會,對很多媽媽來說,也將是一次遠行。但如果我們不能從當下的紛擾中抽身出來,或許,永遠深陷其中,內心被蒙蔽,而發現不了近在咫尺的幸福。我們總要活得身心和諧,才能活出從容與自在。

或許因為這次遠行,你能發現更多眼前的小幸福,是不是就非常值得?

我們在最難的關係里修行


阿德勒認為,人類所有痛苦的來源都源自關係,你和世界的關係,你和他人的關係,你和自己的關係。而在關係里,最難的,就是親子關係和親密關係。

媽媽們很難:

孩子也很難,

一位9歲小讀者:

一位10歲小讀者:

一位初中小讀者:

一位小學生讀者:

一位10歲小讀者:

這個時代,不僅僅只有媽媽焦慮,很多的孩子,已經學會了看育兒書療愈自己。為什麼育兒書能療愈自己呢?主要是兩個原因:

第一、通過看育兒書,獲得成年人世界的歸屬感和價值感,育兒書上被善待的過程,能療愈自己的內心;

第二、通過看育兒書,更理解父母的愛,從而獲得內心的滋養。

如果說,育兒書,連接了孩子和成年人。那麼養育孩子,連接了你和這個世界!因為通過養育孩子,你必須更好地處理你和世界和他人的關係。

都說養育是一場修行,當我們離開父母,肩負起社會的責任、家庭的責任、養育的責任,才發現,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在教育孩子之前,我們自己要學的更多。

這個過程,很不容易,後台常有媽媽們的留言:我好藍,好男,好南,好難……我搜索了崩潰和抑鬱兩個關鍵詞,隨便截了一些屏:

我們在最好的年紀,遇見了最好的愛情,然後迎來我們的小生命。

可是……生活比我們想像的更難。

我們如何去愛,去處理親子關係和親密關係,才能讓生命更美好,變得十分重要!

這是一段艱難的修行,也是一段最美的旅程!

這兩段關係最難,但人生中總是投資大的回報高,這個道理你一定懂。

我們的經驗,只能影響自己的行為

要幫助他人,必須要通!過!學!習

這些年,當和讀者互動越來越多,我深感自己責任越來越大,從公眾號創立15年初到現在,我一共寫了一千篇左右的原創文章。

我的微信中有許多媽媽,遇到問題無助時會過來尋求支持,我可能回復不及時,但每條微信我都會回復。

從今年6月份開始,我已經免費為蹦搭學堂讀書會媽媽進行了共計約4000分鐘的心理諮詢。

我從一個新手媽媽,到現在成為專業認證的育兒講師、心理諮詢指導師、家庭教育工作者, 這背後,是大量閱讀和學習的支撐。

只要我們是助人的工作,包括教育,都是面對另一個生命,那就不能只用自己的經驗,否則是很難起到教育的作用的。

曾經有人說,建議父母都要去上個學考個證後才可以當父母,這樣當然比不學要好得多,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沒有經歷過,是很難落地的,有些成長,必須身臨其境,並伴隨著問題不斷感悟,才能真正得到成長,當父母就是這樣的歷程。

我們這一屆父母,小時候,被定義的「優秀」,往往是「讀書時成就優秀,工作後事業有成」,我們幾乎沒有接受過「關於一個人如何變得更幸福」這樣的教育。當媽之後,很多媽媽面臨「自我價值缺失「,時常感到焦慮重重。

所以,儘管學了很多知識,卻並不一定會活得從容自在。再談到教育,我們自己都活得不夠自在從容,擰巴、糾葛、抑鬱、狂躁……又何來的能力,讓孩子活得從容與自在?

為什麼你懂的道理那麼多

卻做不到?

我們很多人和自己相處了三四十年,卻因為身上包裹的層層外衣,離真正的自己很遠很遠。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身心靈是高度統一的,但是隨著環境的變化,我們在與世界、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會不斷形成人我觀、世界觀。這本身沒有什麼絕對的對錯,因為在這混沌的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生存法則。

可是當我們成年後,發現某些觀念,嚴重阻礙了我們的幸福感,那麼就需要去調整。有一些觀念能在不斷感悟中得到及時調整,有些觀念是可以通過看書、交流、傾訴,或者更長時間的感悟,得以調整。但是還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已經成為我們潛意識的東西,深深被我們包裹,我們看不到,但是一碰就痛,卻不知道在哪痛。那麼,需要一些專業的人,去幫助解開,才能得到調整。

下面是我為蹦搭學堂讀書會媽媽提供的個案諮詢案例:

通過諮詢,很多人感覺自己被打開了一扇門,終於開始明白,為什麼自己明明很懂某個道理,但為什麼做不到。雖然一次諮詢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是學習成長是終身的,帶著某個力量前行,付諸行動去成長,就一定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更何況,還有蹦搭!線上諮詢只有一個小時,便能有如此大的感觸,三天時間,收穫全新的自己,也是極有可能的!

三天時間深度探索自我,撥開包裹在我們身體的外衣,和心靈對話。通過這三天,可能會讓你第一次如此近距離認識自我,從而能更清晰的看到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連接,找到親子關係和親密關係的問題癥結

讓自己停下來三天

或許一切變得不一樣

有人問我, 蹦搭是什麼?我想,是一起成長的姿態,是一群人,為了活出從容與自在,而相聚的居心地,是我們共同熱愛的生活方式……

或許,很多人的成長,都是一年到頭,一年復一年,但我們不一樣。

2019年即將畫上句號,我想召集大家來江南聚一聚。還記得前面我提到的那句話嗎?有時候,我們要去到很遠的地方,才能找到近在咫尺的東西。或許,我們相隔千里,但離開三天,能找尋你近在咫尺的幸福,難道不值得嗎?

想到去年第一次聚會,有很多朋友從祖國大江南北,有大東北的,也有雲南的朋友,有北京的,也有廣東的,一天不夠我們話成長。而且,好不容易碰一次面,我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探索自我,獲得從容與自在的力量。

這三天,我們將遠離城市紛擾,躲進大山里,認識一個你不曾真正認識的自己,帶大家探索內心和自我,深度滋養身心靈。下面,是我們聚會的地方,莫干山謐園民宿


坐落在莫干山大名鼎鼎的民國街附近(步行約十分鐘)

酒店外景圖:

這次我們預定的是標間,2人一間,方便大家有更多交流和學習:

這是我們白天交流學習的地方:

12月13日晚-15日中午

從心出發——尋找盡在咫尺的幸福

(可以掃下面圖中的二維碼諮詢)

我們的行程安排:

第一天(12月13日):

16:00:抵達莫干山,簽到

17:30 :晚餐

18:30-20:00 :蹦搭同學會,會前熱身活動,在靜謐的大山里,話成長。(遠距離的朋友,能趕到6點半的活動就好)

第二天(12月14日):

白天 8:00-17:00 自我探索體驗式課堂

晚餐:燒烤晚會(看天氣,太冷或下雨轉正常室內晚餐)

晚上18:30-20:30:分享沙龍(圍繞分享內容)

第三天(12月15日):

上午8:00-12:00 自我探索體驗式課堂

大家關心的幾個問題,做一個解答:

1關於時間和交通

課程是三天的課程量,考慮大家交通耗時,所以儘量多利用晚上時間。雖然莫干山並不是大城市,交通沒那麼方便,但是大山里才會夠安靜,這裡離杭州東站轉動車僅需要十幾分鐘,如果有直達德清高鐵的朋友們會更方便。這裡一定值得大家遠行。

2能不能帶孩子?

不能。因為真的會打擾到其他人,畢竟大家抱著探索自我而來的,不如珍惜一次能單獨旅行的機會,給自己放個假,也給另一半和孩子單獨相處的機會吧。如果有家人陪同帶孩子的話,單獨與我們聯繫。


3關於費用?

活動全程我個人的課程不收任何費用(市面上類似課程在每人3000元左右會更高),本次活動蹦搭全程不盈利(估計還得貼錢)。

這個酒店在莫干山,周末的原價是1480元每晚(不含餐),而且還不一定能訂得到,光餐費120元每人每餐,茶歇每人120每人。

我們這次活動,全靠民宿主朋友支持,三天兩晚含住宿(2人一間)、含餐、茶歇、培訓活動的全部費用,每人1999元。

注意:不含往返交通!


再說一次,票價包含:

1、莫干山謐園民宿2晚住宿,標間(2人1間)(12月13日,14日兩晚)

2、活動期間所有餐費+茶歇

3、現場所有活動相關的一切費用


4關於課程?

課程源自阿德勒心理學,目前得到大家認可的正面管教、鼓勵諮詢正是源自阿德勒心理學的課程體系。全程以體驗式為主,團體療愈的方式活動,主要在探索內心,不用擔心會吸收不了,但反觀自我的過程,也不輕鬆,要做好身心靈震盪的準備,但可以保證離開時腳步輕盈很多。

5關於人員限制

民宿場地限制,也為了確保效果,本次活動限20人。報名後,聯繫班主任入群。

6如果想多留幾天?

莫干山真的是一個非常養心的地方,如果想提前或者多留幾天的朋友,可以找我們幫忙預定。


下面是蹦搭班主任的微信,

有相關問題的可以加微信諮詢


三天時間深度探索自我,撥開包裹在我們身體的外衣,和心靈對話。通過這三天,可能會讓你第一次如此近距離認識自我,從而能更清晰的看到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連接,找到親子關係和親密關係的問題癥結。

幸福就在咫尺,來慢慢找回它!

想加入我們蹦搭年會的小夥伴加班主任的微信號:Y17751236550

我是牛媽彭小蹦,兩個孩子的媽媽,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國際鼓勵諮詢師,30歲自學漫畫,推送了600多篇原創育兒漫畫,關注我,一起讓育兒更從容,讓媽媽更美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so3gG4BMH2_cNUg_eXS.html